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试验组)54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54例.试验组:首先以普通肝素60 U/kg的用量静脉推注,再以阿替普酶15 mg静脉推注,其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35 mg在6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后予以普通肝素每小时12 U/kg维持静滴48 h.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肝素7500 U,每12小时1次,持续3~5 d.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溶栓期间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10例(19.61%)、20例(39.22%)、31例(60.78%)、42例(82.35%).对照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5例(10.20%)、8例(16.33%)、18例(36.73%)、30例(6l.24%);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总再通率(P<0.05).试验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脏破裂2例、死亡3例;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4例、心源性休克9例、心脏破裂4例、死亡5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中度出血2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6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3例.试验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尿激酶,并能有效降低不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斑块和周围组织的表面温度差测定.结果 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表面温度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4处为非斑块区,共进行9次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度差水平为0.94±0.25℃,而纤维斑块的水平为0.15±0.14℃,非斑块区的水平为0.10±0.08℃.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度差较纤维斑块和非斑块区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大于0.3℃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5.2%.结论 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的测定有助于识别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33.
心肌纤维化的持续进展会破坏心脏结构,加剧心功能障碍,甚至造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肌纤维化过程常伴有氧化应激,而NADPH氧化酶(NOX)是心脏活性氧类的重要来源.NOX参与了多种心肌重构模型中心肌纤维化的过程,抑制NOX的活性可改善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沉积、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并抑制心脏成纤...  相似文献   
3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而灰茶尺蠖是茶园中发生范围最广泛、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极快,主要取食嫩叶造成茶树秃枝,对茶叶的质量、生产环境和地方经济发展均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的防治手段仍是以传统化学农药联苯菊酯为主,但由于传统化学农药都存在挥发、光解和微生物降解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都会流失在周围环境当中,因此必须过量应用传统农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另外,因为长期使用不当导致灰茶尺蠖对联苯菊酯形成耐药性,且联苯菊酯水溶性差、毒性大,在环境中残留过高,最终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型的防治药物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粒径均一的介孔二氧硅(MSNs),通过旋蒸将联苯菊酯(Bifenthrin)负载在其孔道中得到新型的纳米材料(Bif@MSN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基于触杀、胃毒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其对灰茶尺蠖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Bif@MSNs的颗粒大小约为(260±15)nm,载药率约为43.79%。通过触杀及胃毒实验得出Bif@MSNs相较于原药联苯菊酯对灰茶尺蠖有更强的抑...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5例初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和试验组(n=2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后患者12导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QTd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P<0.05),强化抗血小板组QTd缩短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而缩短ACS患者QTd。  相似文献   
36.
房室瓣病变与起搏综合征一例夏豪李庚山王晋明刘昌慧起搏综合征是心室起搏后由于血液动力学及电生理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是其机制之一。由于反流量不大,作用甚微。但若合并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则可成为起搏综合征的促发因素。现将我院遇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单用及其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枪索关于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0)进行检索.结果 初检出73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行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单用厄贝沙坦相比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有效性高于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剂量降压制剂,降压效果优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水化治疗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02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水化治疗组与静脉水化治疗组,每组各51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第2、3天的血肌酐变化水平.结果:口服水化治疗组与静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利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特异性阻断剂A-803467局部阻断Nav1.8对右侧星状神经节(RSG)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家犬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6只,向RSG内局部分别注射0.1 mL DMSO和低(10 mmol/L)、中(15 mmol/L)、高浓度(20 mmol/L)的A-803467,并在注射前和注射后30 min测定由高频刺激RSG引起的最大心率的变化情况和RSG的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变化情况.以刺激电压为横坐标,心率变化的最大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电压-心率反应曲线以反映RSG的功能情况.结果 在基础状态时,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组的RSG功能和神经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A-803467后30 min,可观察到电压-心率反应曲线明显钝化,RSG功能显著降低,RSG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803467的浓度越高,电压-心率反应曲线钝化程度越大,RSG功能降低越显著,频率和振幅越小.结论 阻断Nav1.8通道可以抑制RSG功能和神经活性,且阻断剂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PDGF)对于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水平的影响 ,揭示 PD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 b FGF水平。结果 :缺氧培养与常规培养相比内皮细胞胞浆b F GF水平无显著变化 ;不同剂量的 PDGF在常规或缺氧培养条件下均能增加内皮细胞胞浆 b FGF水平 ,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说明 PDGF可能通过直接促血管形成生长因子的介导作用间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