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利用Xaf1诱导细胞株,检测Xaf1与一些细胞凋亡激动剂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初步探索Xaf1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Xaf1与细胞凋亡激动剂协同诱导的细胞凋亡由流式细胞检测DNA含量来表示,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法与细胞核浆分离法检测Xaf1诱导细胞中Xaf1与XIAP的亚细胞分布,免疫沉淀法检测Xaf1与XIAP的关联性.[结果]流式细胞术DNA含量检测发现Xaf1与TNFα显著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凋亡峰值为49%,而Xaf1与阿霉素无协同作用,凋亡峰值为27%,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及细胞核浆分离法结果显示Xaf1位于细胞核内,而XIAP却位于细胞质.[结论]Xaf1与TNFα显著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其协同机制可能不是解除XIAP对胱冬肽酶活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基因开关调节Xaf1-Saos诱导细胞株,检测Xaf1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外源性)以及线粒体(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Xaf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DNA含量检测Xaf1诱导的细胞凋亡和Bcl2对Xaf1-Saos细胞凋亡的影响,Gel Mobility Shift Assay检测NFkB的DNA结合活性,激酶分析法检测SAPK/JNK激酶的活性,细胞色素C流式细胞术检测Xaf1对细胞色素C释放的调节.[结果]Xaf1与TNFα显著协同诱导细胞凋亡,凋亡峰值49%,Xaf1的表达抑制TNFα介导的NFkB的DNA结合活性(50%)和JNK/SAPK的活性,Xaf1可释放细胞色素C,而且不被胱冬肽酶抑制剂所抑制(Z-VAD).[结论]Xaf1通过胱冬肽酶非依赖机制释放细胞色素C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GVHD的患者,常因免疫抑制治疗而合并感染.其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环孢素(CS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二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的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应用CSA联合MMF为主的方案预防急性GVHD(称为MMF预防组),15例未使用MMF(称为无MMF预防组).结果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较脐血移植组快(P<0.05),与使用MMF与否无关.28例MMF预防组中.急性GVHD和慢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8)和14.29%(4/28);15例无MMF预防组中,急性GVHD和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80.0%(12/15)和66.7%(10/15).13例使用MMF的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患儿中,5例发生急性GVHD,仅1例发生慢性GvHD.另4例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和5例血缘相关脐血移植患儿未使用MMF,8例发生急性GVHD,5例发生了慢性GVHD.21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儿,15例使用MMF患儿,其中4例发生急性GVHD,仅3例发生慢性GVHD.发生率为20.0%(3/15),而6例无使用MMF患儿,4例发生了急性GVHD,5例发生了慢性GVHD(83.3%).慢性GVHD的发生与移植类型关系不明显,但使用MMF组发生慢性GVHD比无使用MMF组少(P<0.05).结论 CSA联合MMF在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GVHD的发生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5.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ITP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治疗与病情转归。方法(1)统计患儿发病的诱因,部分患儿检测EB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自身抗体。分析病毒感染与ITP预后关系。(2)分析难治性与慢性TIP预后与治疗的关系。结果(1)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无关。(2)有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22例,其中12例(54.5%)为难治性或转为慢性;无特殊病毒感染诱因者共77例,其中19例(24.7%)为难治性或慢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难治性ITP转慢性的12例治疗效果均欠佳。(4)慢性ITP有特殊病毒感染者6例,其中好转的4例均多次短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此4例中的3例同时或之前应用抗病毒药物,2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无特殊病毒感染史者13例,治疗好转6例,无效6例,均未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论由特殊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ITP预后欠佳,加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的力度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6.
胰腺损伤是严重腹部外伤之一。胰腺是腹膜后器官,受到前面腹腔脏器及后面脊柱周围肌肉的相对保护,故胰腺损伤发生率较低,占腹部损伤的1%~5%[1]。随着近年来高速交通工具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胰腺损伤亦日趋增多[2-3]。由于胰腺的位置隐蔽,其损伤多伴有其他器官的损伤,临床症  相似文献   
9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是骨髓中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基因治疗、增强造血干细胞植入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研究认为当组织损伤时,进入循环中的BM-MSC能特异性地迁移到靶组织并参与修复,但影响其迁移的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BM-MSC体内分布和迁移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8.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生化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改变的特征。 方法:检测69例红斑狼疮患儿的血常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及药物作用前后的变化并予以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儿童重度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0例患儿中有5例PT,KPTT延长、FIB降低;21例仅KPTT延长,经治疗后17例恢复正常;10例FIB增多、尿FDP增多;21例D-Dimer阳性。结论:儿童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异常与临床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探索应用TCRr基因重排标志及改良的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检测小儿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探讨其追踪骨髓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改良极限稀释定量PLR法。结果:敏感度平均为4拷贝。对14例初治阳性病人在诱导达到缓解(CR)时的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复发组MRD定量值平均为0.343%,未复发组为0.004%(P<0.01)。14例中6例CR时MRD阴性,4例在追踪期内持续阴性,2例转为阳性(分别为0.017%、0.020%),化疗后MRD渐减少至转阴;3例CR时MRD平均值为0.077%,在缓解期MRD值渐减少,其中2例临床持续缓解,1例骨髓无复发但发生睾丸白血病,1例CR时MRD值较高,2例持续高值,2例MRD值渐增高,此5例均复发。结论:CR时MRD阳性的病人应持续监测其水平,若持续高值或逐渐增高,复发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化疗以防复发。采用极限稀释定量法检测ALL的MRD有简单、敏感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和研究F344来源的骨髓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s)能否驻存于γ-全身照射的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的骨髓,进而转化为产白蛋白肝细胞,移植后给予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oloride,CCl4)后对这些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雄性F344大鼠为供体,而雄性F344alb(先天性无白蛋白大鼠)为受体,分为4组:组Ⅰ(n=10)为正常对照组,不接受肝损处理,无全身射线照射和阴茎静脉骨髓细胞移植;组Ⅱ(n=10)为肝损无移植组,只接受肝损处理,无全身射线照射和阴茎静脉骨髓细胞移植;组Ⅲ(n=1O)为正常移植组,全身射线照射后阴茎静脉移植骨髓细胞1×107;组Ⅳ(n=10)为肝损移植组,接受CCl4注射肝损,全身射线照射后阴茎静脉骨髓细胞移植1×107BMCs,其中,γ-照射剂量为7.5 Gy,F344大鼠的BMCs经受体的阴茎静脉注入.移植后四周,CCl4腹腔内注射铸成大鼠慢性肝损模型,细胞移植12周后,处死大鼠.肝脏切片用抗白蛋白抗体行白蛋白免疫染色,检测从受体骨髓细胞和肝脏切片中呈多于6个白蛋白阳性簇状分布的肝细胞群中提取的DNA和血清中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①尽管组Ⅰ肝脏切片可发现少量散在的1个或2个白蛋白阳性肝细胞,但是白蛋白阳性肝细胞呈多于6个的簇状分布仅发现于γ-射线全身照射后接受BMCs移植的肝切片中(组Ⅲ和组Ⅳ),而且组Ⅳ中呈多于6个的簇状分布的肝细胞数明显多于组Ⅲ,有统计学意义.②从F344alb受体(组Ⅲ和组Ⅳ)骨髓细胞及肝脏切片中微切的呈多于6个白蛋白阳性簇状分布的肝细胞群中提取的DNA中可检测到正常的白蛋白基因序列.③组Ⅳ较组Ⅲ血清中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①F344来源的骨髓细胞移植入全身射线照射的F344alb受体,可驻存于F344alb受体的骨髓内,进而转化为产白蛋白的肝细胞.②F344来源的骨髓细胞移植入全身射线照射的F344alb受体,4周后CCh腹腔内注射铸成大鼠慢性肝损模型可明显增加骨髓细胞的增殖.③全身射线照射后移植F344供体骨髓细胞,之后CCl4腹腔内注射铸成大鼠慢性肝损模型的F344alb受体的外周血中白蛋白水平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