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66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9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68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6个月入院。当地医院曾以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无效。既往有尿道狭窄反复尿道扩张史。直肠指诊前列腺轻度增大。血PSA、CEA和APF均在正常范围。膀胱尿道镜检查,右侧前列腺部尿道多发带蒂新生物,呈簇状生长,最长约5mm。活检病理报告:细胞呈柱状,单层或假复层排列,胞核位于下端,核异形明显,核分裂象明显。PSA和PAP染色阴性。病理报告为尿道腺癌。 相似文献
62.
前列腺移行带及外周带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前列腺不同区带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7例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Bcl-2表达。RT-PCR法半定量验证Bcl-2 mRNA表达。结果:①正常前列腺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均显著低于外周带[(13.7±4.32%)vs(20.9±6.44)%和(14.6±4.34)%vs(25.6±6.35)%,P<0.01],增生的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同时细胞增殖增加。②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上皮细胞Bcl-2表达率低于移行带,后者又显著低于BPH移行带(P<0.01)。增生的移行带中Bcl-2表达率与上皮细胞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67,P<0.01)。结论:移行带和外周带存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差异。增生的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同时细胞增殖增加,这可能是BPH的重要病理基础。Bcl-2在移行带高表达参与了BPH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3.
输尿管支架管在腔内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尿管支架管已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多年 ,即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临床治疗 ,并且常作为腔内检查和微创操作的辅助手段。本文就输尿管支架管的发展、腔内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指征及其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窖蛋白是一种结构特殊的膜整合蛋白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 ,其过表达与某些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窖蛋白 1与前列腺癌的转移和激素非依赖化进程十分密切 ,本文综述了窖蛋白 1与转移性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脏鹿角状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治疗128例肾脏鹿角状结石,统计分析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部分鹿角状结石52例,完全鹿角状结石76例;共行147例次取石,单通道取石118例(92.2%),双通道10例(7.8%);Ⅰ期取石109例(85.1%),Ⅱ期取石19例(14.9%);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Ⅰ期取净结石者住院5~8 d,平均6.4 d;112例结石取净,总结石取净率87.5%;经皮肾通道扩张后大出血1例,术后感染12例,感染性休克2例;2例术后出血严重,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损伤小,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可重复取石,是治疗肾脏鹿角状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66.
重复输尿管医原性损伤临床罕见,2004年11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凋亡通路基因表达改变与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反应性的关系。 方法 凋亡诱导剂鬼臼乙叉甙分别作用前列腺癌激素敏感与不敏感细胞LNCaP和PC 3,Hoechst 332 5 8染色检测凋亡发生率。收集LNCaP和PC 3细胞后提取总RNA ,合成cDNA探针并以生物素标记 ,在凋亡通路特异基因寡核苷酸片段cDNA膜上进行杂交反应 ,检测基因mRNA表达。 结果 鬼臼乙叉甙能诱导两种细胞凋亡 ,但PC 3细胞的凋亡反应性小于LNCaP细胞。与LNCaP细胞比较 ,PC 3细胞显著下调的基因为Bcl1 0、CIDE A、GADD4 5a和RIP2 ,以及Caspase 4、5和 6 ,显著上调的基因为TRAF4。两种细胞均强烈表达Caspase 1 4和TNFR2。 结论 凋亡通路基因表达改变与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反应性不同有关 ,在前列腺癌激素敏感性转化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7岁,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0d伴下腹隐痛半月。查体腹壁未及明显肿块,中下腹轻压痛。在本院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三角区充血,并有一直径约0.5cm的乳头状突起,表面有尿盐结晶。取该处活检病理检查示腺性囊性膀胱炎。在外院CT检查示膀胱上方囊性肿块。血液肿瘤指 相似文献
70.
小肾癌的影像学诊断(附4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cm)患者的B超、IVU、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43例小肾癌中,B超诊断恶性肿瘤28例,诊断准确率65.1%。29例行IVU,7例有间接征象(24.1%)。CT诊断恶性肿瘤42例,诊断准确率97.7%。14例MRI检查诊断恶性肿瘤13例,诊断准确率92.9%。结论 影像学检查中CT及CT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