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05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9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输尿管镜术中监测肾盂压力的合理方法 ,获得输尿管镜术中肾盂压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2例患者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行肾盂压力监测.11例患者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输尿管残留结石;另外1例患者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右肾感染,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二期处理右输尿管结石.术中通过肾造瘘管监测肾盂压力的变化.分析不同灌注压力以及输尿管不同部位对肾盂压力的影响.结果 (1)患者术前肾盂压力初始值(IPP0)为(16.9±3.2)cm H2O,术中肾盂压力最高值(IPPmax)为(172.6±32.2)cm H2O明显高于IPP0(P<0.01).(2)相同灌注压力下(100 mm Hg),输尿管下段、中段及上段结石术中IPPmax分别为74.6、93.5 cm H2O及(110.3±2.4)cm H2O.(3)输尿管相同部位结石(上段结石),50、100、200 mm Hg灌注压力时,术中IPPmax分别为(51.0±4.5)、(110.3±2.4)、(193.2±5.9)cm H2O(均P<0.01).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存在肾盂高压现象,术中肾盂压力变化与灌注泵压力大小、结石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2.
43.
CT尿路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的应用。方法37例行CTU检查,采用俯卧位,确定肾穿刺方向及深度,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对37例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37例CTU检查清楚显示了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形态、肾盏颈部结构及中后组肾盏结构,提供最优的穿刺路径。其中7例行B超、KUB、IVP等检查未发现结石,而CTU检查上均证实有输尿管上段结石,CTU结石诊断率为100%。3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结石总取净率为91.6%。无输血病例、无腹腔脏器及胸膜损伤病例发生。结论CTU能提高结石检出率,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减少穿刺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减少手术出血。不增加X线的放射剂量。CTU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4.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均为Ⅰ期取石,结石清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12 d,平均7 d,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巨大、肉芽包裹性结石具有快速、安全的结石清除效果,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与栓塞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RAML患者均做B超和CT检查,破裂出血诊断明确,急诊在DSA下患侧肾动脉造影与栓塞。结果14例栓塞后出血即止。2例术后仍有间歇性肉眼血尿,再次栓塞后血尿消失。2例栓塞术后血压不回升,急诊患侧肾脏切除。术后做B超或CT显示血肿逐渐缩小,术后3个月行IVU或ECT显示患侧肾功能正常。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一旦诊断明确,保守治疗无效,急诊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具有止血迅速、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前列腺带性结构及其雄激素、雌激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中的分布,应用单饱和剂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前列腺移行带、外周带组织中AR、ER、PR和EGFR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2份标本中,移行带和周围带AR全部阳性;尽管AR浓度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两带之间仍有密切相关性(P<0001);周围带AR浓度高于移行带,两带AR浓度均高于PR、ER;PR和E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EGFR在移行带明显高于周围带。研究证实了AR、ER、PR,EGFR在前列腺移行带和周围带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合并有肾囊肿肾癌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为研究肾癌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64例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B超、CT、MRI在诊断该疾病中的特点和作用,并与同期收治的106例没有合并肾囊肿肾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超、CT和MRI在诊断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时,检查出肾囊肿的准确性分别为37%、24%和35%,而全部64例病理检查中又查出15例(23%)囊性占位性病变;该64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61例,颗粒细胞癌2例,混合型(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1例;与同期未合并肾囊肿的肾癌病例相比,合并有肾囊肿肾癌病例更好发于男性(P<0.007),且发病年龄较轻(P<0.05),无症状肾癌比例较少(P<0.001),小肾癌(肿瘤直径≤4cm)占比例也相对较少(P<0.024),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肿瘤的临床分期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P<0.037和P<0.043)。结论:合并肾囊肿的肾癌具有易发于男性年轻患者、以有症状的非小肾癌居多的特点。B超、CT、MRI在诊断出肾癌的同时,诊断发现肾囊肿的准确性不高,肾癌可能掩盖了对肾囊肿的诊断,联合病理检查可能增加对肾囊肿的诊断;合并有肾囊肿的肾癌有其 相似文献
48.
非普拉宗与泌尿灵联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5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①A组51例,年龄28±8岁,给予泌尿灵400mg,2次/d;②B组49例,年龄27±10岁,给予非普拉宗200mg,2次/d;③C组56例,年龄30±7岁,给予泌尿灵400mg加非普拉宗200mg,2次/d。结果示,C组总有效率83.9%,与A组(64.7%)和B组(61.3%)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A组在改善尿流率指标方面比B组好,但B组解除临床症状比A组好,C组在改善尿流率指标和解除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A与B组。 相似文献
49.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 ,总结医源性输尿管损伤预防、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分析 1997~ 2 0 0 3年间收治的 17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部位、治疗时间、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等。 结果 17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 ,妇产科、普通外科、腔内泌尿外科导致输尿管损伤分别为 12例 (71% )、4例 (2 4 % )和 1例 (6 % )。 6 5 % (11/17)出现在输尿管下段 ,18% (3/17)出现在输尿管中段 ,18% (3/17)出现在输尿管上段。损伤方式为结扎、结扎牵拉成角、离断、穿孔 ,分别为 5例 (2 9% )、7例 (4 1% )、4例 (2 4 % )和 1例 (6 % ) ;4例于术中发现 ,9例于术后 2~ 11d发现 ,4例于伤后 3个月~半年诊治。输尿管端端吻合 7例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3例 ,输尿管探查取石术 1例 ,单纯输尿管松解术 3例 ,松解后置入双J管 3例。该组手术均获成功 ,随访 6个月~ 3年 ,无一例尿路感染、肾积水加重和肾功能下降。 结论 输尿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了治疗的方式 ;全面认识输尿管解剖 ,是防止输尿管损伤的关键 ;当输尿管损伤时 ,掌握诊断步骤、熟悉治疗原则是提高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单通道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复杂结石患者27例,经过单通道PCNL术后残留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27例结石患者中9例为完全性鹿角状结石,7例为部分鹿角状结石,11例为多发结石。行单通道PCNL后,残留结石的平均大小为(18.0±10.7)mm。结果: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69.1±23.6)min,平均住院时间(5.3±2.4)d。血红蛋白平均降低(7.3±6.5)g/l。术后结石清除率达到8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Clavien级Ⅰ11.1%,ClavienⅡ级3.7%)。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能减少经皮肾镜通道数量,减少出血的发生,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