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3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病时患者脑水肿程度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特征,依据FLAIR、DWI及ADC图评价患者脑水肿类型及程度,分析脑水肿评分与LDH、BNP的相关性.结果 MR...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启动子区1306C/T和735C/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初发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发脑梗死350例,复发脑梗死340例,正常健康组3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MMP-2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MMP-2基因1306C/T和735C/T的基因型,比较3组间MM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含量的差异。结果初发脑梗死组及复发脑梗死组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93±0.53)vs(1.68±0.24)mg/L,P<0.01;(3.32±0.94)vs(1.68±0.24)mg/L,P<0.01],且复发脑梗死组高于初发脑梗死组[(3.32±0.94)vs(2.93±0.53)mg/L,P<0.01]。MMP-2 735C/T中复发脑梗死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与初发脑梗死组相比(92.5%vs 87.9%,χ2=4.398,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92.5%vs 78.5%,χ2=8.1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发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87.9%vs 78.5%,χ2=4.121;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MMP-2 1306C/T基因型(χ2=1.075,P>0.01)和等位基因(χ2=1.124,P>0.01)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2 735C/T多态性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5,95%CI:1.177~2.676,P=0.006)。结论MMP-2基因735C/T的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64.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治疗组38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凝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血清外泌体和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的相互作用及ALS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LS患者90例作为ALS组,同期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ALS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外泌体刺激健康人和ALS患者CD14++单核细胞,分析单核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从HEK293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中制备Luc、TDP(WT)-Luc以及ALS突变型TDP(M337V)-Luc的外泌体,分别刺激ALS患者/健康人CD14++单核细胞,分析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结果健康人CD14++单核细胞的分泌功能与外泌体供体相关性不大,不同组别外泌体培养下的健康人CD14++单核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组别外泌体培养下的ALS组CD14++单核细胞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ALS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8.41±2.33)pg/mL比(35.15±2.42)pg/mL,(0.35±0.03)pg/mL比(0.29±0.02)pg/mL,(4.43±0.35)pg/mL比(4.15±0.23)pg/mL,t值分别为2.143,1.537和1.574,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人CD14++单核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量与外泌体中的TDP-43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健康人CD14++单核细胞对含有TDP-43的外泌体摄取效率为Luc外泌体的10倍,但是对ALS患者突变型TDP(M337V)-Luc的外泌体摄取量则降低,提示ALS患者CD14++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受损。此外,相对于Luc外泌体,TDP(WT)-Luc外泌体提高了健康人和ALS患者CD14++单核细胞IL-6,IL-10,IL-1b和MCP-1的分泌功能,TDP(M337V)-Luc外泌体则抑制其分泌功能。结论 ALS中突变的TDP-43可能通过负载的外泌体诱导单核细胞,使单核细胞的激活功能失调,吞噬功能受损,导致更多的TDP-43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66.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炎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症因素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30例,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不稳定斑块组9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3例;选择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WBC、单核细胞、hs-CRP及IL-6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无斑块组的血清WBC、单核细胞、hs-CRPI、L-6水平分别与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稳定斑块组hs-CRP及IL-6水平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 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 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 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IHS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改变和头颅影像学的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和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CSF压力均〈70mmH2O,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黄变3例,血性2例;18倒均作头颅CT检查,2例双侧硬膜下积液,6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18例中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38.89%。结论认识SIHS的临床特点、CSF改变和影像学的特征,对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例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同时比较20例CKD 5期患者中重危者、病情稳定者与对照组的TT4差异。结果:CKD 3期、4期、5期患者中TT3、FT3均低于对照组,r-T3均高于对照组,TT4在重危者中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KD患者随着病情加重,TT3、FT3逐渐下降,病情危重者TT4亦下降,TT4下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