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自本期开始,本刊将不定期地邀请一些肿瘤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到本刊与编者、读者一起讲述与肿瘤治疗有关的话题.您如果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与本刊联系,也可到本刊座谈.本期,我们组织了一次由肿瘤学方面的医学博士和教授参与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唐博士、广州医学院何博士、广州市肿瘤医院陈博士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林教授,重点讨论了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各自的优势和缺点.  相似文献   
62.
小儿胃畸胎瘤一例陈光华唐纯志患婴男,2个月。因反复柏油样大便月余,拟诊为“消化道出血”于1995年2月1日收入我院外科。经止血及输血治疗,效果欠佳。腹部摄X光平片显示,胃区有不规则致密阴影,故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胃小弯近贲门端胃壁有一大小约7cm×6...  相似文献   
63.
归肾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燕萍  唐纯志  梁国珍 《新中医》2002,34(12):25-26
目的:观察归肾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免疫性不育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法治疗。治疗组46例以归肾丸治疗,对照组20例以强的松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归肾丸通过补益肾气、滋养肾阴,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新西兰兔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的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对缓解DGP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综合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高热量饲料不规则喂养和熟地高渗溶液灌胃制备糖尿病胃轻瘫兔模型,将实验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捏脊组、针刺组、捏脊针刺组、西沙必利组,经要求治疗2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显著回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四个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捏脊结合针刺能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新西兰兔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分泌,加快恢复胃肠动力,从而起到降血糖和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针刺、美多巴、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观察治疗前后大鼠旋转行为改变、大鼠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大鼠旋转次数与模型自然恢复组比较明显减少;针刺治疗组、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及美多巴治疗组大鼠血液中CD3、CD4、CD8水平升高;模型自然恢复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美多巴治疗组、针刺结合美多巴治疗组,3组大鼠血清中IL-1β与模型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全身调节作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免疫系统、微量元素等多系统失衡状态而起效;另外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也可能是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闫兵  何利雷  许能贵  唐瑜  唐纯志  邵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42-45,F0003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顶骨正中)斜刺0.5寸,背部膈俞穴(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脾俞穴(第12胸椎下两旁肋间)和肾俞穴(第2腰椎下两旁),各直刺0.5寸,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1mA),1次/d,留针20min,连续治疗15d。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按20mL/kg灌胃,1次/d,连续15d。治疗1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应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变化。结果:纳入动物50只,32只进入结果分析,制备动物模型42只中术后7d内死亡15只,存活27只,其中2只因术后出现偏瘫不能进行水迷宫测试而弃之不用。25只动物造模成功,其中电针组9只,尼莫通组9只和模型组7只。假手术组死亡1只,存活7只。①模型组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分别为(16.89&;#177;9.13),(5.20&;#177;0.81),(5.49&;#177;0.90),(6.73&;#177;0.97)s,P<0.011,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3个象限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原平台、右侧平台、左侧平台、对侧平台分别为(5.67&;#177;1.50),(1.33&;#177;1.00),(0.89&;#177;0.78),(1.11&;#177;0.78)次,P<0.01]。②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常、异染色质分明;内质网、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正常;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明显界线,整个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电子密度较大;胞核固缩、形不规则;突触减少,部分突触的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模糊不清。③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36&;#177;1.21),(6.36&;#177;1.38)个;(0.32&;#177;0.14),(0.68&;#177;0.17)μm^2/μm^3;0.033&;#177;0.016.0.074&;#177;0.020,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67&;#177;1.21),(3.36&;#177;1.21)个;(0.59&;#177;0.15),(0.32&;#177;0.14)μm^2/μm^3;0.066&;#177;0.015,0.033&;#177;0.016,P<0.01]。 结论:电针可抑制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丢失,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针刺对雌激素介导的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膻中、三阴交穴)、西药组(灌胃三苯氧胺0.5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肌注己烯雌酚(剂量为0.5 mg·kg-1·d-1)及黄体酮(剂量为4mg·kg-1·d-1)方法复制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及西药组治疗30d,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第2对乳头高度,血清雌激素(E2)水平,雌激素受体(E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治疗前乳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后模型组乳头高度显著增加(P相似文献   
68.
针刺外关穴中枢激活效应的PET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以18F-FDG为显影剂,以假针刺状态为对照,观察针刺健康青年志愿者外关穴后的脑中枢激活效应。【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人,分别施以右侧外关穴真针刺和假针刺,同时运用西门子公司ECAT EXACT HR+PET进行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假针刺比较,外关穴真针刺激活的脑中枢主要有左侧颞叶(BA42)、颞上回(BA42)、岛叶(BA13)、小脑。【结论】针刺外关穴能够激活一定的脑部功能区,其治疗作用与中枢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右侧太溪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太溪穴与非穴的不同。方法:将24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太溪穴组和非穴组,分别给予针刺右侧太溪穴和非穴;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分为针刺前静息态、捻针状态及出针后3个模块。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针刺太溪穴激活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额内侧回BA6、左侧中央后回BA3。针刺非穴激活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小脑。结论:与针刺非穴比较,针刺太溪穴靶向性激活了MCI患者病变脑区,且对相关脑区具有整体性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药物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药物治疗均能改善CFS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