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51.
磁靶纳米化疗药物治疗胆管癌移植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纳米磁靶向性药囊与其他化疗药物治疗裸鼠人胆管癌移植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在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QBC939接种裸鼠。20d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5-FU治疗组(B组),纳米磁靶向性药囊+内磁化支架治疗组(C组),健择治疗组(D组)。记录各组各时段肿瘤体积变化和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治疗后35d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B,C,D组于治疗后35d肿瘤体积分别为(2 256.1±267.1)mm3,(2 096.5±237.9) mm3,(1 392.2±189)mm3,(1 534.9±115)mm3,其中C,D组与A,B组之间的肿瘤体积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C,D组抑瘤率为7.4%, 39.6%和33%。电境观察C组和D组均有凋亡细胞出现。结论:同等剂量下,纳米磁靶向性药囊治疗效果优于5-FU,但与健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2.
背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被认为是血管系统内初期血栓清除的关键酶.目的构建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外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表达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6在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脐静脉内皮细胞取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健康产妇分娩后胎盘脐带,pcDNA3.1为SmithKline Beecham公司赠送.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并将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转基因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表达情况、发色底物法检测外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以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观察对象,未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定量及活性测定结果.结果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蛋白定量表达结果为568.6 ng/106细胞/24 h,未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得为17.8 ng/106细胞/24 h.②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活性为108.8 IU/106细胞/24 h,未转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得为5.6IU/106细胞/24 h.结论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外源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获有效表达,为pcDNA3.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转入人体细胞确立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时机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感染性心内膜炎69例,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二尖瓣置换术22例,双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重建术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2例 ,重建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5.8%),余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恢复时间16.3d,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时机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 8年间感染性心内膜炎6 9例 ,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31例 ,二尖瓣置换术 2 2例 ,双瓣置换术 7例 ;三尖瓣成形术 5例 ,重建术 1例 ;肺动脉瓣成形术 2例 ,重建术 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 4例 (5 .8% ) ,余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恢复时间 16 .3d ,随访 6~36个月 ,平均 15个月 ,无晚期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PEG10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对遗传印记基因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psiRNA-PEG10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RT-PCR检测PEG10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 D1)和P27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转染psiRNA-PEG10的HepG2细胞中PEG10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相比,转染psiRNA-PEG10后处于G0/G1期的HepG2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转染psiRNA-PEG10的细胞Cyclin D1表达明显降低;而P27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PEG10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和P27表达,干扰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发挥抗瘤作用,针对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有望成为研究肝癌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心肌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的影响,并比较联合治疗与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单独使用的疗效差别。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完成。以Wistar近交系大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联合组、细胞组、基因组、对照组,每组12只。联合组在心肌梗死模型建立2周后于心肌梗死区移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组移植等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注射脂质体-pcDNA3.1-hVEGF165 DNA复合物,对照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假手术组12只仅开胸而不缝扎,不作任何注射。4周后以Buxco系统有创在体检测心功能,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检测Brdu、肌钙蛋白T双染评估移植细胞的存活与分化。结果:对照组有2只于移植后第2,3周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联合组12只、细胞组12只、基因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2只。①移植治疗4周后,联合组心肌梗死面积为(27.8&;#177;3.0)%,低于细胞组(37.0&;#177;10.1)%(P=0.035)与基因组(37.1&;#177;5.2)%(P=0.033)。②Buxco检测心功能显示联合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高于细胞组与基因组[左心室收缩压:(104.5&;#177;9.1),(93.9&;#177;11.9),(93.6&;#177;13.9)mmHg,(P=0.026,0.022);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4971.1&;#177;371.3),(4420.6&;#177;424.9),(4361.8&;#177;617.6)mmHg/s,(P=0.030,0.017)1,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低于细胞组与基因组[(4210.3&;#177;449.5).(3751.3&;#177;431.2),(3587.5&;#177;763.5)mmHg/s,(P=0.036,0.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有低于细胞组与基因组[(3.1&;#177;3.5),(6.5&;#177;4.9),(6.1&;#177;5.8)mmHg,(P=0.155,0.202)]的趋势。③Brdu、肌钙蛋白T双染示各治疗组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多于对照组,部分为双染阳性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其综合疗效优于基因细胞治疗与治疗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57.
黄耀元  唐滔等 《医学文选》2001,20(2):140-141
目的:研究肺癌病人呼吸道内致病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5例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远切端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5例支气管残端细菌培养阳性26例,阳性率40%,其中革兰氏阳性(G^ )球菌19例(73.1%),革兰氏阴性(G-)杆菌7例(26.9%),药敏结果显示G+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复达欣,氧氟沙星,丁胺卡那,舒普森,先锋V的敏感性分别为50%-60%,0%,80%-90%,100%,100%,50%-60%。G-杆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20%-30%,0%,70%-90%,70%-80%,100%,100%,40%-70%,。结论:术前约半数肺癌病人支气管内存在致病菌,以G+球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应受到重视。术后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以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丁胺卡那霉素为宜。  相似文献   
58.
The changes of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 (CD4 CD25 Treg) and Foxp3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from patients with asthma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roles of CD4 CD25 Tre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sthma.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9 healthy controls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78 patients with asthma which included 30 patients in exacerbation group, 25 patients in persistent group, and 23 patients in remission group.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RT-PCR, the CD4 CD25 Treg ratio and Foxp3 mRNA in PBMCs were detected. The CD4 CD25 Treg ratio and Foxp3 mRNA in PBMCs of exac-erbation and persistent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remission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s (P<0.05). Although the CD4 CD25 Treg ratio and Foxp3 mRNA of remission group were also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As compared with persistent group, exacerbation group had lower CD4 CD25 Treg ratio and Foxp3 mRNA (P<0.05).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decrease of CD4 CD25 Treg ratio and its function in PBMC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pathogenesis of asthma.  相似文献   
59.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 (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的非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 1988~ 1997年共行胃大部切除 30 6例 ,发生 FDGE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FDGE15例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38~ 6 6岁 ,平均 5 2岁。原发病为胃癌 11例 ,胃溃疡并出血、穿孔者 2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例。术式 :毕 式吻合 2例 ,毕 式吻合 13例。所有病例 FDGE均发生于术后 3~ 12 d,其中术后 3d停止胃肠减压即出现症状者 7例 ,术后 4~ 6 d进流质后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心肌移植及其对大鼠心梗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以Wistar近交系大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n=12)。冠脉结扎2周后,联合组(A组)于心梗区移植转染VEGF基因的MSC,细胞组(B组)移植等量的MSC,基因组(c组)注射脂质体-pcDNA3.1-VEGF165DNA复合物,对照组(D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移植4周后通过Ⅷ因子染色检测血管新生,RT-PCR检测VEGF基因的体内表达。结果:Ⅷ因子染色示A组动物心梗区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B组和D组,较C组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RT—PCR显示VEGF基因的体内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B组、D组。结论:BMMSC有利于VEGF基因的稳定表达,可作为VEGF基因的良好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