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腰椎椎间盘穿刺,环锯钻孔通过导管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5例,其中椎间孔区8例,椎间孔外区7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51岁。结果: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6min;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随访期间1~3年,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安全、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正>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35%~72%存在椎间盘向上或向下移位,常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1~3]。经内镜下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入路治疗椎间盘向上移位超过上终板下缘3mm以上的重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grade up-mig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HUM-LDH)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困难,常因移位的髓核残留导致疗效不佳,建议接受开放手术[4~6]。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2017年6月~2021年7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板环锯打孔髓核摘除术治疗20例重度向上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补肾中药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雌性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补肾中药治疗组,各组均摘除卵巢,术后3个月形成骨质疏松模型。随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股骨骨折模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建立后,每日给予正常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补肾中药灌胃12 w进行治疗。末次实验结束后麻醉大鼠,应用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股骨的骨密度。采取血清样品通过ELISA法测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TRAP破骨标志物等指标含量,对股骨样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高剂量治疗组在骨折端的成骨细胞数量较多,破骨细胞数量较少,提示补肾中药具有促进骨性愈合的效果。经补肾中药治疗后,高剂量治疗组的骨密度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显著回升。研究发现,strACP经过补肾中药治疗后,治疗组中的碱性磷酸酶与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降低,骨钙素含量明显提升,上述指标在高剂量治疗组中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另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也显示,Notch1蛋白的表达在模型组中受到显著抑制(与正常组相比,P0.01),而补肾中药具有调节Notch1蛋白表达的作用,成明显剂量相关性,且高剂量治疗组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接近。结论补肾中药能够通过调节Notch1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血清中破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和TRAP的水平,并提高骨钙素的含量来刺激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提高骨密度,对大鼠股骨骨质疏松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ü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87岁,平均71.4岁。单节段10例,其中T12 5例,L1 1例,L2 3例,L4 1例;双节段(T11、L1)1例。根据术前过伸位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中病椎塌陷的复位程度是否≥50%及继发性椎管狭窄是否解除,将患者分为可复型(A型)、难复型(B型)。参考Denis三柱学说的前中柱定义(椎体前1/2为前柱、后1/2为中柱),将A型分为两个亚型,骨折椎后方骨折块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之比≥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稳定型(A1型),<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不稳定型(A2型)。A1型采用过伸体位下椎体强化术,A2型采用过伸体位下原位固定融合、病椎强化术,B型针对责任椎体选择后路截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和病椎局部矢状面Cobb角,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过伸位CT分型标准分型,A1型5例,A2型3例,B型3例。椎体强化术中2例(A1型1例,A2型1例)发生椎间隙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3级的B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衰竭、房颤,经积极内科处理后病情稳定。随访6~33个月,平均18个月。每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Ⅲ期Kümmell′s病患者根据过伸位CT病椎复位情况可分为A1型、A2型和B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在椎管减压术后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的临床疗效. 方法 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自2011年1月至5月收治的4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致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均成功完成椎管减压术,术中确认责任神经根无明显受压.治疗组术后联合应用鼠NGF(恩经复,肌注,18 μg/次,1次/d,连续使用28d),对照组不使用恩经复治疗,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应用下腰痛JOA评分评定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判断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记录使用mNGF期间的不良事件,观察其临床应用安全性. 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随访12~16月.2组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6例患者出现注射区的疼痛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在实施椎管减压手术后联合应用mNGF可加速神经功能修复,其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6.
文题释义: 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上对于长、短节段固定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长节段固定是指伤椎椎体上、下各2个或2个以上椎体的固定,短节段固定范围包括骨折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此次研究中,短节段固定设置3组螺钉(包括骨折椎体及骨折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长节段固定设置5组螺钉(包括骨折椎体及骨折椎体上下各2个椎体)。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利用骨水泥弥散进入椎弓根螺钉周围的骨质,通过其弥散凝固效应提高骨-钉界面的把持力,可提高骨质疏松椎体内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和抗拔出力,减少松动或脱出等并发症。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先行钉道系统内骨水泥灌注强化,随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另一种是使用的带侧孔及前孔的骨水泥灌注螺钉,拧入椎弓根螺钉后在灌注骨水泥。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钉道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其没有统一标准,其中固定节段的范围是临床争议的焦点之一。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组中相邻节段结构、骨折椎体及内固定装置等的生物力学特征。 方法:选取1例排除明显退行性病变志愿者T9-L5节段进行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CT图像,导入工程软件,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模拟胸腰椎骨折、钉道强化长短节段固定模型,根据文献设置相关材料参数,对比分析两组的生物力学特征。 结果与结论:①椎骨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椎体的四周及附件的小关节面;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4个方向上,近端和远端相邻椎骨所受的最大应力,长节段均大于短节段;椎间盘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周的纤维环,在6个方向上,近端和远端相邻椎间盘所受的最大应力,短节段均大于长节段,但长节段相邻椎间盘受应力较大的区域大于短节段,因此长节段固定邻近节段发生退变的概率及相邻的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可能较高;②长节段组和短节段组骨折椎体均发生不同程度位移,左、右侧弯时发生位移最明显;在6个运动方向中,短节段组骨折椎体的位移和所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长节段组,因此长节段固定可较好地维持骨折椎的稳定性;③内固定装置所受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两端的螺钉及杆的局部,长节段组固定装置所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短节段组,但两端螺钉的主要应力区域则较短节段组减少。 ORCID: 0000-0002-0286-0472(罗培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案例式PBL教学法在提高脊柱专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教学对象分别为传统教学对照组(38人)和案例式PBL教学观察组(38人),采用理论成绩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例分析成绩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但在基础理论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问卷调查获得满意评价。结论:案例式PBL教学法在脊柱专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8.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1]。OVF常由微小外力(低能量损伤)导致,多数为椎体轻度压缩骨折,少数因骨质疏松严重或治疗不恰当,可出现椎体爆裂骨折、椎体严重塌陷、脊柱后凸畸形,不仅可导致脊髓神经损害症状,还可影响患者心肺及胃肠道功能,并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  相似文献   
29.
椎体血管瘤是脊柱常见肿瘤之一,通常椎体血管瘤并不会导致症状的出现,但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针对这部分患者,临床上并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意见。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学习及理论探讨,对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诊治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拟定出症状性血管瘤的诊疗流程,希望为临床上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采用仿真模型模拟操作联合模块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学习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椎体强化术的标准化模块式操作步骤,在高年资医师带教下,对骨科专业22名临床研究生进行详细讲解操作要领和见习观摩,然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根据最末次实际操作评分评判效果。结果:22名研究生中10人操作规范、步骤正确、完成手术满意、回答问题准确,优秀率达45.45%,10人良好,良好率45.45%,优良率达90.9%。结论:仿真模型模拟操作联合模块式教学法,使研究生们能直观的按模块化步骤模拟椎体强化术实施步骤,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