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2.
BACKGROUN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open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are effective, but each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远端第四点固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为A2.2~A3.3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42例)、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40例)、长髓内钉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其中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长髓内钉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致伤原因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的骨折AO分型存在差异(P<0.01)。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手术时间为(62.26±31.03)min,短于长髓内钉组[(89.54±26.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64.53±29.22)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术中出血量为(149.19±45.97)mL,少于长髓内钉组[(230.77±5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153.43±40.30)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0±2.22)个月,长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11.43±2.95)个月、(12.35±4.4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Harris评分为(77.33±8.18)分,低于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长髓内钉组[分别为(85.52±10.76)分、(89.12±9.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髓内钉髓腔匹配组2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畸形,短髓内钉髓腔不匹配组8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丢失,长髓内钉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3)。结论 运用远端第四点固定技术可以减少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复位的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使患者早期负重锻炼。  相似文献   
84.
目的结合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利用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传统骨科临床带教方法进行改善。方法按照骨科临床实习大纲要求,将2011年度54名实习医师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2012年度52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实习医师的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习兴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表达对哮喘小鼠气道MUC5AC及Th2细胞因子的作用,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和TIM-1抗体组,每组10只。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IM-1+细胞比例、气道MUC5AC mRNA表达、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IL-4、IL-5表达及黏液细胞和细胞内黏液量的改变。结果(1)哮喘组及TIM-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PBMCs中TIM-1+ 细胞比例(11.20%,5.1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0.64%,P<0.05);而TIM-1抗体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2)哮喘及TIM-1抗体小鼠气道黏液细胞MUC5AC mRNA相对表达(17.3±1.4,5.6±0.3)及IL-13[(16.80±0.63) ng/ml,(5.70±0.64)ng/ml]、IL-4[(614.72±117.39)pg/ml,(325.78±86.54)pg/ml]、IL-5[(1681.13±613.55)pg/ml,(513.42±86.87)pg/ml]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 (1.09±0.25)ng/ml,(17.56±3.01)pg/ml,(30.78±9.67)pg/ml ],TIM-1抗体组小鼠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3)气道MUC5AC及IL-13表达与TIM-1+细胞表达均呈正相关,r1=0.946,P1=0.004; r2=0.984,P2=0.000. 结论 哮喘小鼠外周血TIM-1+细胞升高,可致气道黏液过度分泌;抑制TIM-1表达可减少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调节TIM-1表达有可能成为减少黏液高分泌及治疗哮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利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对传统骨科学教学方法进行改善。方法根据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127名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64名学员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63名学员为实验组,采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不仅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7.
无细胞真皮基质是指异体或异种皮经一系列处理后,保留原有胶原纤维成分及基本组织结构的一种永久性真皮替代物.其制作方法有胰酶消化法,Dispase-Triton X-100法,高渗盐溶液-SDS法,平衡盐浸泡法等.与其他真皮基质相比,其具有来源广泛、低免疫原性、生物亲和性高、有利于黑色素细胞增生等特点.其既可用于创面修复,又可用作软组织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口腔、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88.
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经验——附1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斌  唐昊 《胰腺病学》2003,3(1):14-16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我院手术的治疗胰岛细胞瘤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19例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8例,胰岛素瘤1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内分泌瘤瘤,前恶变率62.5%(5/8),平均年龄40岁,后恶变率9.8%(1/11),平均年龄39岁,肿瘤位于胰头8例,胰体6例,胰尾5例,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15例(78.9%),其余4例定位可疑或不能定位经术中超声和触摸探查到定位,对肿瘤行局部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胰空肠吻合术5例,肿瘤+脾脏切除术2例,Whipple手术1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1.6%(6/19),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恶变率显高于胰岛素瘤(P<0.01)。术前不能确定肿瘤位置的,应联合应用于中超声和术触摸以探查肿瘤部位。胰岛素瘤手术方式多为单纯肿瘤切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中常规冰冻切片检查,对可疑恶性应尽量采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89.
IgE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gE在I型变态反应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其与效应细胞上的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结合,从而触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使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并释放大量炎性介质是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主要针对IgE及其受体FcεRI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它们相互结合这一重要步骤的结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再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的病因、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例心脏手术后于我院行再次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4±12.7)岁。再次手术时间间隔(8.0±8.5)年,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主动脉窦部扩张及升主动脉瘤14例(47%),再发主动脉夹层5例(17%),假性动脉瘤3例(10%),人工瓣膜心内膜炎4例(13%),瓣周漏4例(13%),再次手术均为正中开胸,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2例,二尖瓣成形手术3例,三尖瓣成形手术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2例DebakeyⅠ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行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手术。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6~296(161.3±4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117(85.7±20.4)min。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17%),主要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75(33.5±21.1)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心脏术后再发主动脉根部病变处理较为棘手,手术风险较高。术前需进行充分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的心肌保护、完善的手术方案对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