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目的总结50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行左房室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采用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结合头灯光源辅助方法共对50例左房室瓣疾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左房室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微创组),所有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右上肢悬吊,插股动脉供血管、双极股静脉引流管的插管技术实施周围体外循环。手术主要切口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6~8cm(经该切口第4肋间进胸可进行心脏操作)+两孔(右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放置长冷灌针头和牵引上腔静脉阻断带、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放置特制的升主动脉阻断钳和牵引下腔静脉阻断带),术者佩戴头灯,经切口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光源。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进行左房室瓣手术。对照组为同期传统正中开胸左房室瓣手术的患者50例。结果微创组无中转开胸、延期拔除气管插管、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及手术死亡病例,4例术中低潮高频通气出现低氧血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因肋间肌肉血管出血再次原切口进胸止血。微创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辅助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胸液引流量、住院期间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室瓣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左房室瓣成形术后微量或轻度反流,右房室瓣轻度反流,成形效果满意。结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第4肋进胸结合术者头灯光源辅助、周围体外循环的方法行微创左房室瓣手术,手术安全,术野暴露良好、操作简便易掌握,较常规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隐蔽,术后早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与Coflex动态固定术后临床疗效的变化和对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L4,)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减压+Coflex固定组(21例)和传统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组(2l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分,并行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检查,测最并比较两组间L<,3、4>、L<,4、5>L<,5>S<,1>及L<,2>-S<,1>的活动度(ROM)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40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融合组术后L<,4、5>及L<,2>~S<,1>节段的ROM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相邻节段L<,3、4>、L<,5>S<,1>的ROM无显著变化(P>0.05).Coflex组术后L<,3、4>及L<,2>~S<,1>节段的ROM明显提高(P<0.05),L<,4、5>及L<,5>S<,1>节段的RO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oflex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动态固定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融合技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探讨骨盆创伤各流程的主要危险因素,构建适合临床需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库,为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损伤控制预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既有医院信息系统的骨盆创伤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临床流程各阶段的主要评估指标和数据类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创伤严重度指数、基础疾病、骨折分类、专科治疗、康复和随访信息等.结果 在创伤评分系统V3.0的基础上,开发骨盆创伤临床ACCESS数据库,收录2007年11月-2009年5月的588例骨盆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结论 骨盆创伤临床数据库可作为通用型网络版创伤数据库系统的特定模块,大规模、多中心、标准化的骨盆创伤数据对于形成前瞻性的损伤控制预案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clinical database on pelvic trauma life cycl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pelvic damage control plan. Methods The existing pelvic trauma data of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was analyzed to discuss the main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data types at different stages, including basic data, injury severity index, underlying disease,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specialist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and follow-up inform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V3.0 trauma scoring system, the clinical pelvic trauma ACCESS database was developed. The data of 588 patients with pelvic trauma were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2007 to May 2009 and preliminarily analyzed. Conclusions Clinical database of pelvic trauma can be used as the specific modules of general network trauma database system and a large-scale, multi-center and standard pelvic trauma databas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paration of the prospective damage control plans.  相似文献   
224.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双重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双重损伤”的概念是对“漂浮肩”认识的进一步延伸。目前对这种少见损伤的机理还不很清楚,使其治疗策略也存在很多争议。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7月收治11例SSSC两处或两处以上损伤患,根据锁骨和肩胛骨骨折远端移位的程度、损伤的类型及患的要求分别采用了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5.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  相似文献   
226.
黄殊伦  唐昊  吴艳 《安徽医药》2023,27(12):2333-2338
环状RNA是一种稳定、保守的凭借共价键首尾相连的闭合环状RNA,研究表明环状RNA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肺动脉高压(P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肺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环状RNA在PH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为P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线索。该文结合环状RNA在PH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在PH中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