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成人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共收治年龄≥14岁TOF患者149例,其中男78例,女71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26.3岁。有20例患者先行主肺动脉分流术,再行根治术;129例行一期根治术。右心室流出道拓宽38例,跨瓣补片107例,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4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为4.0%(6/149),4例为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为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1例,灌注肺10例,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再次开胸止血术7例,再次气管内插管6例,室间隔缺损残余漏5例(再次手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经皮介入封堵2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随访134例,随访率93.7%(134/143);随访时间3~102个月(47.2±28.6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于术后12个月因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术后29个月猝死。发生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例(2mm小缺损),患者活动和生活正常;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大于40mmHg4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2例;未发现三尖瓣中重度反流。随访期间生存132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21例,Ⅱ级11例。结论由于长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缺氧,成人TOF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前应全面评估,术后积极治疗并发症,对左心室和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应先行分流术;成人TOF根治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2.
病儿 男,16岁.生后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升主动脉狭窄",未治疗.6岁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1月前始反复发热,伴寒战,无心悸、胸闷,当地医院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给予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治疗4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3.
升主动脉瘤为常见的大血管疾病,以往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应用改良Cabro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动力外固定器加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Pilon骨折27例,按Ovadia和Beals分型,Ⅲ型9例,Ⅳ型12例,Ⅴ型6例。手术采用T型动力外固定器跨踝关节固定,对胫骨远端关节面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或有限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术后1~3周松开外固定器的动力锁纽,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27例均获得随访,功能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达82.3%。结论有限内固定避免了软组织的并发症和骨不连,动力外固定架使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了踝关节的僵直,因而是Pilo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0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67~97岁,平均78.5岁.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29.6±7.5)min,术中出血量(150.5±40.2)ml,骨折愈合时间(9.1±2.2)周.3例早期出现大腿近端疼痛,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余患者皆获满意疗效.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得分为(88.5±6.3)分.结论 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标准化病人在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更好地使用标准化病人,以及在呼吸科标准化病人培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今后标准化病人在我国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外科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28例,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同期二尖瓣手术.二尖瓣成形术(MVP)24例,其中Reed法成形9例,Reed法成形同时加成形环8例,脱垂二尖瓣叶切除同时加成形环7例;二尖瓣置换术(MVR)4例,其中置换机械瓣1例,生物瓣3例.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术后随访26例,随访3~80个月,平均41个月,远期死亡2例(MVP 1例、MVR 1例).随访MVP患者生存22例,心功能Ⅰ级13 例,Ⅱ级6例,Ⅲ级3例,较术前明显改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5例,微量反流7例,轻度反流6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左房容积(LAV)54.1±12.7ml,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60.9±14.8 m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9±0.1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MVR患者生存2例,心功能Ⅰ级1 例,Ⅱ级1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应在行CABG时同期进行处理,IMR处理的方法以MVP同时加用成形环的早期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对左室功能差和左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YKL-40介导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支气管上皮永生细胞系(BEAS-2B)和原代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s),用不同浓度的YKL-40刺激BEAS-2B和HBECs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YKL-40刺激BEAS-2B和HBECs 6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8 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命名为(YKL-40-BEAS-2B-CM、YKL-40-HBECs-CM),用于培养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s)。24 h后检测BSMCs迁移能力的变化,72 h后检测BSMCs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在BEAS-2B和HBECs中,YKL-40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增强IL-8 mRNA的表达和IL-8的分泌,但对RANTES、Eotaxin,TNF-α没有影响。YKL-40-BEAS-2B-CM和YKL-40-HBECs-CM刺激BSMCs能显著增强其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但去除YKL-40-BEAS-2B-CM和YKL-40-HBECs-CM中的IL-8后,则未见其可以明显提高B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YKL-40通过调控支气管上皮表达和分泌IL-8参与了哮喘时的气道炎症反应,进一步通过影响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介导哮喘时的气道重构。抑制IL-8有望成为控制YKL-40介导的哮喘炎症反应和组织重构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9.
【】 目的 分析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衰败(EBF)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长海医院2001年1月到2014年1月间接受生物瓣置换术后EBF的临床资料。在PuBmed通过主题词“bioprosthesis”、“heart valve prosthesis”、“early failure”、“bioprosthesis failure” 对1994-2014年EBF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回顾。结果 共发现3例(占生物瓣置换病例的0.5%),EBF原因分别为自身瓣叶粘连、代谢综合症导致生物瓣早期钙化、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文献回顾收集病例报告14例,其中生物瓣与自身瓣叶粘连6例(42.9%);患者本身代谢异常3例(21.4%);术后早期生物瓣血栓形成2例(14.3%);慢性炎症反应2例(14.3%);手术操作不当1例(7.1%)。结论EBF少见,但后果严重,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103例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P)治疗49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OPEN)54例。LAP组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OPEN组,无瘤生存率优于OPEN组,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1周LAP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OPEN组(P<0.05)。LAP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并发症发生率与OP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P治疗胃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选择合适病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