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我们对不同时期的骨折病人,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50例中,男39人,女11人;年龄14~67岁,平均26岁;骨折部位:上肢14例(肱骨10例,尺骨2例,桡骨1例,尺桡骨1例);下肢36例(股骨15例,胫骨7例,腓骨2例,胫腓骨12例)。1、早期康复治疗。由于早期骨折多伴有软组织损伤,故疼痛肿胀明显,在5~7天后由医生指导病人作肢体静力训练,被固定骨折部位肌肉作收缩舒张练习,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应注意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功能位,防止肌肉  相似文献   
72.
双核素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心肌断层显像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双核素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 10 3例受检者进行检查 ,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3 7例 )和非冠心病组 (66例 )。静息注射2 0 1Tl和运动高峰注入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 ,40min后一次性进行门控双能峰断层采集。分析比较运动和静息的断层图像 ,以及室壁运动、心肌灌注、室壁增厚度和区域射血分数值等 4个功能图像和左室功能参数 :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 (LVEF、EDV和ESV) ,并以不同角度的“双网图”分析各心壁运动情况。有 3 8例在 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组检查阳性 94.6% (3 5 / 3 7例 ) ,阴性 5 .4% (2 / 3 7例 ) ;非冠心病组中检查阳性 10 .6% (7/ 66例 ) ,阴性89.4% (5 9/ 66例 )。冠心病组中双核素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提示心肌缺血共 48个节段 ,其中有 3 2个在功能图像上出现室壁运动下降和 (或 )区域LVEF值降低 (66.7% )。冠心病组LVEF(% ) ,EDV(mL)和ESV(mL)分别为 5 2 .3 3± 16.2 6,70 .45± 2 8.12和 3 3 .3 5± 18.86,非冠心病组分别为 61.76± 9.3 8,60 .45± 18.18和 2 3 .3 0± 11.0 9,两组之间比较P <0 .0 1(t=2 .96) ,P <0 .0 5 (t =2 .5 5 ) ,P <0 .0 5 (t =2 .67)。其中 3 8例与冠状  相似文献   
7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新出现的由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肝肾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报告病死率约10%。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以及传播媒介、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晚期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自1990年1月1998年10月采用自拟活血利水汤为主治疗该病患者48例,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30例比较。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两组78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32岁,最...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麝香对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制备麝香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15只SD大鼠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培养至P3代,通过形态学观察、表型鉴定、成骨成脂诱导鉴定BMSCs,鉴定认为培养成功后通过麝香含药血清干预BMSCs,检测细胞增殖率,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麝香含药血清对BMSCs迁移的影响。结果外源性大鼠B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生长状态良好;表型鉴定:CD45、CD34阴性表达,CD44、CD90阳性表达;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后可定向成骨、成脂分化;不同浓度麝香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提高BMSCs增殖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麝香在24 h、48 h、72 h均增加BMSCs迁移(P0.05),以低浓度组效果最佳。结论麝香含药血清可以促进BMSCs增殖,促进BMSCs的体外迁移。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舟山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情况,比较手足口病发病季节趋势并探讨高峰变化原因。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日期,分别用Watson-William法和Watson's U2法对3年发病高峰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亚型病原体分布,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舟山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均存在季节性集中趋势(P〈0.01),5月8日—9月1日是疫情高峰期;3年间发病高峰时间不尽相同(P〈0.01),2012年发病高峰时间早于2010年及2011年(P〈0.01)。2010—2012年报告35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体分布各年不同(P〈0.01),其中2010年、2011年以EV 71病毒为主,分别占58.46%、64.62%;而2012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48.84%;两两比较表明,2010年、2011年分别与2012年病原体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舟山市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病原体优势毒株发生变化,由EV 71转变为其他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出国劳务渔民的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出国劳务渔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舟山市1997-2005年出国劳务渔民HIV感染情况监测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5年全市报告HIV感染者共60例,本市户籍29例,其中出国劳务渔民20例,占本地感染者的86.97%(20/29)。感染的出国劳务渔民均为男性青壮年,感染地分别为亚洲和非洲,在国外都有异性性行为史。结论出国劳务渔民已成为舟山市艾滋病流行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对出国劳务渔民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避免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9.
唐安 《临床医学》2016,(10):8-10
目的总结胶质母细胞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58例,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胶质母细胞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进行总结。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胶质母细胞瘤5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肿瘤部位:颞叶25例,额叶21例,颞顶叶7例,顶叶4例,枕顶叶1例。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病灶,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主要为花环状或环状明显强化、厚薄不均。结论胶质母细胞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明显特征,平扫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多出现花环状或环状明显强化、厚薄不均,多数患者可做出正确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0.
本文用~(99m)Tc-GH亲肿瘤扫描法,对15例恶性肿瘤(肺癌7例,肝癌6例,肝血管肉瘤和胆管细胞癌各1例)和19例肝、肺良性病变进行扫描显像。15例恶性肿瘤中13例阳性,2例假阴性,诊断符合率为85.7%。19例良性病变,18例阴性,1例假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5.2%。本法对肝、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特异的诊断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