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HemECs,将设计并合成的HMGB1小干扰RNA(HMGB1-siRNA)转染HemECs。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MGB1、NF-κB p65、p-IκBα、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HMGB1-siRNA的HemECs中HMGB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NC组比较,转染HMGB1-siRNA的HemECs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ROS含量显著升高,NF-κB p65、p-IκBα、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si-HMGB1组比较,HemECs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后,细胞活力抑制、凋亡率和ROS诱导及NF-κB p65、p-IκBα、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下调更明显(P0.05)。结论:抑制HMGB1表达可降低人HemECs活力和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ROS含量及下调NF-κB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 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组,每组10只。SAP组小鼠采用雨蛙素及脂多糖联合腹腔内注射建模,12 h后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病理学变化;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核心抗体(Endo CAb)水平; TUNEL法检测小鼠小肠黏膜凋亡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小肠HMGB1、TLR9、NF-κB蛋白水平的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SAP组小鼠均造模成功。SAP组小鼠血清DAO和EndoC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172±1. 356 vs 4. 341±0. 521、32. 480±3. 054 vs 13. 281±2. 105,t值分别为16. 613、14. 725,P值分别为0. 001、0. 025); SAP组小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5±2. 10 vs 19. 54±3. 63,t=11. 582,P 0. 05); SAP组小鼠小肠HMGB1、TLR9、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 590±0. 004 vs 0. 059±0. 035、0. 530±0. 043vs 0. 070±0. 023、0. 670±0. 059 vs 0. 170±0. 032,t值分别为47. 336、30. 565、23. 655,P值分别为0. 001、0. 034、0. 014)。结论 SAP小鼠小肠HMGB1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激活下游TLR9信号通路,在S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机制不清楚.研究显示Toll样受体4(TLR4)在A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1].我们采用雨蛙素诱导AP模型,探讨AP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TLR4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镊在门诊乳腺良性包块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收治的130例行乳腺良性包块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随机将其分为双极电凝止血组(75例)和传统缝扎压迫止血组(5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双极电凝止血组较传统缝扎压迫止血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双极电凝镊在门诊乳腺良性包块切除术中应用简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性疾病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试验组接受PBSC联合PTA治疗,对照组仅接受PBSC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踝肱比值(ABI)提高明显(P<0.05);第6个月,试验组ABI(0.51±0.16)高于对照组(0.4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SC联合PTA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两者联合运用效果优于单纯PBSC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J形端侧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拖出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切除J形端侧吻合术的情况,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J形端侧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30~80 m...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颈内动脉转流在Ⅲ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2l例(22侧)Ⅲ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术前经充分评估后,于术前2~3d均用微导管对供瘤血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然后在颈内动脉转流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结果21例(22侧)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其中行颈动脉瘤切除术16例(17侧),瘤体切除+颈内动脉重建5例(其中自体大隐静脉3例,人工血管2例)。术后当天则出现神经并发症5例(舌歪3例,面部麻木2例),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无脑梗塞、偏瘫和死亡病例。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9年,平均5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切除,介入联合颈内动脉转流下切除Ⅲ型颈动脉体瘤瘤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8.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机制不清楚.研究显示Toll样受体4(TLR4)在A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1].我们采用雨蛙素诱导AP模型,探讨AP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TLR4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在慢性胰腺炎症过程中,Hedgehog(Hh)信号与组织的修复以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1];而在急性胰腺炎症损伤中,Hh的作用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观察Hh信号以及下游关键转录因子GLI2的表达,探讨胰腺急性损伤时组织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 132例患者根据典型病史初步诊断为下肢动脉血管损伤,术中明确诊断。治疗采用加压止血同时行手术治疗:股总动脉修补8例,股总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1例;股浅动脉修补42例,股浅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15例,股浅动脉人工血管重建2例;腘动脉修补32例,腘动脉大隐静脉旁路转流9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6例,动脉结扎1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 82例动脉损伤修补患者术后患肢血供正常,未见间歇性跛行及其他缺血症状;25例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患者中6例术后一年出现血栓形成及下肢缺血症状,8例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患者中4例腘动脉损伤者由于下肢严重缺血症状而行二期手术截肢,2例出现移植物感染而取出血管。18例结扎分支患者随访无特殊不适。结论下肢动脉损伤应首选动脉吻合,万不得已不采用人工血管重建。妥善的术后处理是下肢血管损伤术后顺利愈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