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河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取35个县的104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6 866人;选取37县(区)的62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15 893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结果 河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2.02%,蠕虫感染率(1.48%)高于原虫感染率(0.56%),查出虫种14种,其中肠道线虫5种、吸虫2种、肠道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蛲虫感染率最高,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男女性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0,P=0.057);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83,P=0.000 1),0~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且以蛲虫感染为主;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18,P=0.000 1)且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下降趋势(χ2=70.969,P=0.000 1);不同职业人群中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肠道蠕虫以轻度感染为主,仅钩虫出现2例重度感染。河南省城镇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仅为0.00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χ2=15.765,P=0.000 1)、饮用井水(χ2=45.589,P=0.000 1)是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危险因素,农民人均年收入是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原虫感染率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均有大幅下降,肠道蠕虫感染率与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相比也有大幅下降,检出的原虫、蠕虫、总虫种数均少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论 对比河南省三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为疫情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2020年内脏利什曼病疫情资料和病例个案调查资料。以病例为线索,对有本地感染病例的村进行疫点调查和处置。以病例住处为中心,在半径100 m内采集病例家属及邻居的血样,同时采集病例所在自然村所有家犬及流浪犬的血样,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人及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提取病例(由病例报告医院提供)、人群和部分犬的血样DNA, PCR检测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对动基体靶基因阳性者再PCR扩增利什曼原虫内转录间隔区1 (ITS-1)并测序鉴定虫种。5—9月,在有病例的4个村(引驾沟村、小关村、三宗庙村和胡张沟村)采用人工和灯诱相结合的方法捕捉白蛉,并进行解剖和形态学鉴定。提取雌性中华白蛉DNA, PCR扩增利什曼原虫动基体靶基因,检测白蛉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16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8岁;13例有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和脾肿大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从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平均为45.3 d,中位数为30 d; 16例病例中13例为本地感染病例,3例为外省输入病例。13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全省以县为单位设立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监测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为监测对象,每个监测县(市、区)监测人数不少于1 0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在河南省98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101 254人次,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39例,总感染率为0.14%。不同年份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均处于1.0%以下水平(0.08%~0.19%),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P<0.05);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随着年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  相似文献   
44.
45.
刘颖  周瑞敏  鲁德领  刘辉  钱丹  张红卫 《现代预防医学》2014,(7):1290-1292,1300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对平桥区、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永城市5地连续进行监测。结果监测地区共血检391 264人次,发现阳性病人6 197人次,平均阳性率1.58%。捕获按蚊3 207只,中华按蚊3 104只,嗜人按蚊103只。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检测了7 453人,310人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16%。在31 620户121 968人口范围内开展了防蚊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其中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和杀虫剂灭蚊的家庭比例分别为41.02%、75.30%、50.73%和31.69%,平均每1.8人拥有1顶蚊帐。结论监测是消灭疟疾后期的重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医院内审机构接受委托,对医院相关人员(主要是中层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肠道原虫的感染现状。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要求,根据河南省生态区划分及经济水平确定调查县,根据地形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分层,每层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当地农村常住人口250人。收集被调查者的新鲜粪样,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分别检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不同人群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次共调查河南省35个县(市)104个村26 866人。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0.57%(152/26 866)。检出肠道原虫7种,分别是布氏嗜碘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其中以微小内蜒阿米巴感染率最高(0.19%,50/26 866),不同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生态区中,以华北平原生态区的原虫感染率为高,为0.67%(45/6 696),但不同生态区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人口标化后,在检出肠道原虫的27个县(市)中,项城市的原虫感染率最高,为2.69%。女性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41%(57/13 901),低于男性的0.73%(95/12 965)(P0.05);不同年龄组中,以20岁和20~岁年龄组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为高,均为0.66%(31/4 667,18/2 742),且以人芽囊原虫感染为主。不同职业人群中,工人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76%(4/528),高于农民的0.54%(96/17 896)。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高中及以上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71%(18/2 550),高于小学的0.52%(42/8 014)。不同民族人群中,汉族感染率最高,为0.57%(151/26 434)(P0.05)。调查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 200~23 590元,中位数为5 950元。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人群的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人体肠道原虫调查共检出7种原虫,总体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河南省自赤道几内亚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抗药性基因多态性,了解恶性疟原虫基因突变情况,评估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2012—2019年自赤道几内亚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信息和外周血样,提取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恶性疟原虫Kelch 13螺旋体(PfK13)基因、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fcrt)基因、恶性疟原虫多药物抗性基因1 (Pfmdr1)、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Pfdhfr)基因和恶性疟原虫二氢蝶酸合酶(Pfdhps)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通过MEGA7软件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获得突变位点信息,参考基因组来自GenBank的恶性疟原虫3D7野生虫株(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PF3D7_1343700、PF3D7_0709000、PF3D7_0523000、PF3D7_0417200和PF3D7_1324800)。使用SPP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 522例,其中自赤道几内亚输入病例117例,包括恶性疟病例97例、卵形疟病例16例、间日疟和三日疟病例各1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划分及经济水平确定调查县(市),根据被调查县(市)地形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分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共选取35个县(市)的104个点开展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每个调查点至少收集250份被调查者的新鲜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美洲钩虫与十二指肠钩虫,应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同时对3 ~ 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21%(214/6 671),肠道蠕虫感染率(2.62%,175/6 671)高于原虫(0.60%,40/6 671)。共检出12种肠道寄生虫,其中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原虫7种;所有检出虫种中以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47%(161/6 671)。全省4个生态区中,秦巴山地生态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85%(90/1 538)。男、女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χ2] = 32.762,P < 0.05)和文化程度([χ2] = 67.507,P < 0.05)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组均以蛲虫感染为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无害化厕所覆盖率高、饮用自来水及集体驱虫是儿童感染肠道寄生虫的保护因素。本次调查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明显低于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和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河南省的相关数据,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蛲虫应成为今后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河南省近5年疟疾的流行特征,探讨发病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整理河南省2009~2013年的疟疾疫情数据及所有相关的病例信息,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9~2013年间全省共发生疟疾3 189例,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年发病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但输入性疟疾所占比例逐年增多,且感染类型更为复杂。2009~2010年,15个高发县(区)的病例占绝大多数,近三年疟疾发病逐渐呈现点状散发状态;全年均有疟疾病例发生,但2010年以前疟疾流行季节性特征明显,病例多集中在流行季节的5~10月,近三年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全年发病水平平稳;人群分布上,男女性别比为2.16:1(2 179:1 010),30~5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2.78%,农民为主。结论河南省近5年疟疾发病人数逐年下降,疫情稳定,但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