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而化疗是恶性肿瘤(晚期或手术后)治疗的必经之路,其引起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副反应是骨髓受抑制.由骨髓产生的三系血细胞在化疗时的个别参数变化已有报道[1,2],其中白细胞的体积和浆核比例的变化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2.
【摘要】 目的 分析78例婴儿疥疮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郑州儿童医院、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最后确诊的婴儿(年龄 < 6个月)疥疮,分析婴儿疥疮的流行病学特点、皮损特征、治疗情况和误诊原因。结果 共收集78例婴儿疥疮,发病年龄和发病至确诊时间[M(P25,P75)]分别为8.5(7,12)周和4(3.5,5)周。确诊时,45例(57.7%)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同性别、同龄儿平均体重的第25百分位水平,40例(47.4%)出现易激怒、急躁变化,68例(87.2%)夜间哭闹及易醒次数增多。秋、冬季发病患儿最多,分别为30例(38.5%)、22例(28.2%),夏季最少[8例(10.3%)]。58例患儿家庭内同时有长期居住人员感染疥疮;12例是既往临时居住成员曾患有疥疮。皮损分布以胸腹部(80.8%)和四肢(76.9%)最常见;皮疹呈多形性,不同时期皮疹同时存在,表现为水肿性红色和非水肿性棕褐色丘疹、水疱、丘疱疹和结节,隧道可呈特征性卵圆形、逗点、线状、匍形和J形。患儿平均诊疗2.48次,48例(61.5%)患儿首诊医疗机构为非皮肤科专科门诊,30例(38.5%)为皮肤专科门诊,曾被误诊为婴儿湿疹、丘疹性荨麻疹、脓疱疮、痱、痒疹、色素性荨麻疹、婴儿肢端脓疱病、单纯疱疹和水痘。给予患儿外用5%硫磺软膏治疗,9例(11.5%)出现皮疹突然加重,20例(25.6%)需要多次治疗。20例(25.6%)需要治疗2 ~ 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2、4、8周随访,所有患儿无复发。结论 婴儿疥疮皮疹呈多形性,分布广泛,容易误诊;诊断时需要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同时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3.
174.
目的 筛查前列腺癌患者PCA3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初步探讨PCA3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法对41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和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PCA3基因外显子SNP位点的筛选,对筛选到的sNP位点进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cA3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3、外显子4区域均未检测到基因多态性位点,PCA3基因外显子2区域存在1个SNP位点(A→C),基因型分别为AA型、AC型、CC型,该位点的基冈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前列腺癌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基因测序可有效筛选到PCA3基因外显子的SNP位点,PCA3基因外显子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素)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延缓皮肤衰老的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健康人真皮成纤维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金雀异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存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金雀异黄素作用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改变;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金雀异黄素作用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0.0625、0.125和0.25mg/L的金雀异黄素可以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19〈0.05);0.0625~0.25mg/L的金雀异黄素可以减少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内MDA的生成(P〈0.0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可以促进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这可能与金雀异黄素可以降低细胞氧自由基的含量和提高细胞抗氧化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3例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2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岩骨段闭塞,1例为左椎动脉起始部至近椎间孔段末端闭塞)给予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术治疗;术前、术后3 d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支架植入后复查DSA观察闭塞血管开通状况。结果 3例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DSA检查示闭塞血管均完全开通;术后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术后NHISS评分(4分,1分)比术前(7分,3分)明显下降。结论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颅外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77.
目的了解恶性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52例恶性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黑棘皮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分布特征、伴发肿瘤情况以及与肿瘤发生时间的关系等。结果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发病年龄(54.98±15.05)岁,好发部位为面部(76.92%)、颈部(82.69%)、腹股沟部(82.69%)和腋下(92.31%),伴发的肿瘤中以胃癌发生率最高(占53.85%),皮疹在肿瘤检出之前即出现的情况最常见,平均早(18.7±5.59)个月。结论恶性黑棘皮病好发于中老年的肿瘤患者,皮损以面部、颈部和皱褶部位多发,胃癌是恶性黑棘皮病最常见的伴发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通用血浆制备的最佳配比方案。方法用试管凝集法确定A、B、AB型血浆两两之间的最佳比例,然后计算出三种血型的搭配比例,以血浆比例、时间、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观察3个因素对混合血浆抗体效价的影响。结果三种血型血浆两两之间的最佳比例分别是A:B=3:1、B:AB=1:3、A:AB=1: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将A:B的比例定位于3:1附近,再按照B:AB=1:3、A:AB=1:2去补偿,抗体效价可降到通用血浆的标准,且时间、温度对血浆抗体效价无影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A、B、AB三种血型血浆按照接近中国人血型比例6:2.5:1混合,于22℃孵育1h可以得到抗血型抗体IgM效价符合标准的混合血浆。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对有不良生育史或原发不育的3200例男性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分析.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必要时进行C显带.对具有Y染色体臂间倒位[inv(Y)]合并精子计数<15×106/mL者进行AZF区微缺失检测.结果 共检出22例inv(Y),占全部患者的0.69%,所涉及的断裂点位于Yp11.1和Yq11.2.在22例inv(Y)中包括20例46,X,inv(Y),患者表型、第二性征均正常,其中12人妻子曾流产1~4次,4人妻子有死胎、死产或胎儿多发畸形史,4人临床诊断为男性原发不育.另外2例47,XX,inv(Y)患者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的Klinefelter综合征.在5例inv(Y)合并精子计数<15×106/mL的患者中,发现1人具有AZF-c(sY254)缺失.结论 Inv(Y)对男性生殖有一定的影响.若未涉及生精相关基因,且携带者表型正常,可将其视为多态,但仍需加强对其妻子妊娠时的产前诊断.对于携带inv(Y)并具有生精障碍者,应慎重进行单精子卵泡内注射技术.  相似文献   
180.
近年来,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医疗机构分别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控制卫生总费用的过快增长,但收效有限。本文试从卫生总费用的合理增长与不合理增长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卫生总费用过快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