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夏豪  谭安安  周桃  胡波 《心脏杂志》2008,20(1):49-50,57
目的分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ACS患者57例,分为试药组(盐酸替罗非班)29例和对照组28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两组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药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显著提高,试药组达Ⅰ级以上血流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vs64%,P<0.01);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显著高于试药组(36%vs3%,P<0.01)。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CS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有效性.方法 选择120例ASAⅠ~Ⅱ级,妊娠6~9周且自愿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成4组.A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1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B组静注氯胺酮0.2 mg/kg、丙泊酚1.5~2 mg/kg;C组静注氯胺酮0.3 mg/kg、丙泊酚1.5~2 mg/kg;D组静注氯胺酮0.4 mg/kg、丙泊酚1.5~2 mg/kg.观察术中各组SBP、DBP、HR、SpO2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记录各组丙泊酚用药总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术中丙泊酚总用量A、B两组明显多于C、D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D组明显长于A组(P<0.05),离室时间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丙泊酚诱导后2 min SBP、DBP、HR与诱导前有显著差异(P<0.05),C、D两组麻醉过程中心率、血压比较平稳.B、C、D 3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恶心反应也少于A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0.3 mg/kg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尤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老年痴呆患者常因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不能进食,造成营养缺乏,故给予鼻饲管进行鼻饲饮食,是保证患者营养均衡的关键,同时可以通过鼻饲管给予药物摄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鼻饲管固定的妥善否是保证患者营养的关键。常规鼻饲管固定法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时,因患者不能配合,加之医用胶布黏附刺激和部分患者过敏反应[1],以  相似文献   
15.
王萍  周桃  赵红  谢媚  戴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991-4991
我科自2005—03以来,对86例神经外科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19~67(平均54)岁。其中颅脑外伤39例,脑出血23例,脑瘤19例,脑转移瘤5例。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1994年11月至1997年11月共施行全麻气管内插管手术1631例次,拔管后因出现呼吸抑制行紧急气管内插管5例次,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6岁~65岁,其中3例年龄小于15岁。五官科手术2例,口腔科手术1例,上腹部手术1例,颈部刀刺伤1例。术前皆无呼吸系统疾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手术。4例在拔管后30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而紧急再次插管;另1例术后2小时发生呼吸抑制,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AP)、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01个常规超声BI-RADS分类3~5类的乳腺结节,对结节进行AP显像,根据血流特征进行半定量血流分级与微血管构筑分型。切换至SWE模式,获取稳定的弹性图像后分析得到SWE色彩分型并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杨氏模量值 Emax、Emean。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相关参数ROC曲线,分析并比较AP、SWE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效能差异。结果 乳腺恶性病灶的 Emax、 Emean、 SWE分型、 AP分型、AP分级均显著高于良性病灶(P均<0.001);AP半定量血流分级良性肿瘤以乏血供为主,恶性肿瘤以富血供为主;微血管构筑分型中良性肿瘤以为无血管型、线型、树枝型血流为主,恶性肿瘤以残根型和蟹足型为主;AP微血管构筑分型法优于血流半定量分级法(P<0.05);SWE定量分析Emax的诊断效能高于Emean(P<0.05);SWE色彩分型良性肿瘤以均匀蓝色或大部分显示蓝色为主,恶性肿瘤以边缘局限性彩色改变或内部及周边不均匀彩色改变为主;AP分型、Emax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898、0.918、0.945。结论 AP和SWE对乳腺肿瘤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升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在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4个阶段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结果:4个阶段中安全需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生理需要和爱与归宿的需要.结论:应针对手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4个阶段不同的需求有侧重地做好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儿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它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病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儿童的生长发育.目前已经知道气道炎症或高反应性是哮喘形成和发作重要原因.以往治疗小儿哮喘通常采用输液、吃药等传统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并不明显.本科室尝试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万托林加普米克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预注地佐辛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诱导前D组静注地佐辛0.1 mg· kg^-1(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10 min后两组均于10 s内静注舒芬太尼0.3μg· kg^ -1(生理盐水稀释至5 mg· L^-1)。观察诱导前有无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记录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强度。结果诱导前D组有头晕2例,嗜睡1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射舒芬太尼后,D组无1例咳嗽,C组有8例咳嗽,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地佐辛预注能明显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