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34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ICU中68例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全部有严重基础疾患史,83.1%患者免疫功能受损,78.6%患者曾经或正接受气管插管操作;药敏结果显示SMA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大多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分别为77.2%、64.7%和60.7%。结论 严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SMA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SM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对SMA体外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治疗SMA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送检厌氧血培养瓶对病原菌检出率及阳性结果报告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送检的4018份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时送检需氧瓶和厌氧瓶的检出率达14.11%,高于仅送检需氧瓶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瓶中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的阳性结果报告时间(306、630min)明显短于需氧瓶(612、810 min)(P<0.05);同时送检需氧瓶和厌氧瓶的病份中,厌氧瓶阳性而需氧瓶阴性者占2.42%,厌氧瓶培养可增加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率达17.11%.结论 增加厌氧瓶培养可以提高阳性率并缩短阳性结果报告时间,临床上要加强厌氧血培养瓶的送检. 相似文献
63.
用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法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模型,成功率20%。对PCP模型大鼠(n=6)进行诊断采样,结果:肺病理学检查卡氏肺孢子虫(PC)检出率为100%(6/6)。用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法临床诊断1例早期PC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和肺组织印片的姬姆萨染色,可见PC囊内小体及滋养体。改进的哥氏银染适用于肺组织切片,包囊壁浓染呈黑色,易于识别。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怀疑为PCP患者,应尽早作TBLB和(或)BAL检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SPOT.TB试验的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微生物、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明确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析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共查阅733份患者病历资料,明确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44例,其中37例试验结果呈阳性,敏感性为84.1%,明确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78例,其中67例试验结果呈阴性,特异性为85.9%;分层分析发现当抗原A和抗原B孔的数值,二者之一>20时,敏感性61.4%,特异性92.3%;二者均>20时,敏感性40.9%,特异性97.4%.结论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特异性较高,尤其当抗原A孔和B孔斑点数均>20时,强烈提示结核感染,而敏感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5.
24例并发于免疫抑制患者的肺结核,其75.0%早期症状轻微或隐匿,平均确诊时间长达26.1d,62.5%病例被误诊。X线表现与一般肺结核有明显不同:血播型多见,占58.3%,病灶多呈小结节状的软性阴影,缺乏典型粟粒状改变;浸润型肺结核以均匀一致絮状或片状阴影多见,缺乏“多形性”特点: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并发率较高、均为25.0%。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采样总诊断率为70.8%。病死率为25.0%。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对尿路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调查,了解社区尿路感染的病原构成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4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生物检验室所有来自门诊和急诊的清洁中段尿培养的真性菌尿的记录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4年来,来自清洁中段尿和导尿管尿培养的真性菌尿菌株共2 049株,革兰阴性杆菌在社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中最常见,检出率为82.5%,其中大肠埃希菌仍是最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占总菌株的68.0%;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为14.7%,真菌的检出率为2.8%.4年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当这些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后,细菌对它们的耐药率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年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除万古霉素以外,屎肠球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很高的耐药率,且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P值均<0.01).未发现对常用的两种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以上两种抗真菌药物也比较敏感,耐药率均仅为3.6%.结论 社区尿路感染仍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肠球菌次之,但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及时检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尿白细胞、细菌计数、亚硝酸盐3个尿常规指标与尿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尿常规检查对于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送检的6427份疑似尿路感染患者3个尿常规指标和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尿常规白细胞、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的敏感性分别为51.7%、8.5%、13.2%,特异性分别为53.6%、96.1%、88.2%;尿白细胞以++++为判定值时,特异性可达85.6%;尿白细胞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尿白细胞阳性在真菌培养阳性样本中的敏感性(60.0%)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阳性(50.8%)(P=0.02).结论 尿白细胞与尿常规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相比,尿白细胞敏感性最高,在筛查尿路感染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比较临床和环境两种不同标本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培养基(ChromID MRSA)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准确性.方法 用ChromID MRSA琼脂筛查SICU患者主动筛查呼吸道标本和环境物体表面标本,对出现的绿色典型菌落进行MALDI-TOF质谱仪细菌鉴定和mecA基因确认MRSA,同时将血培养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接种在ChromID MRSA琼脂,观察抗干扰情况.结果 用ChromID MRSA琼脂筛查人体标本中的MRSA,符合率高达97.0%,而在环境标本中使用符合率较低,仅为33.0%.结论 ChromIDMRSA琼脂适用临床标本的快速筛查,在环境标本中使用需要附加鉴定试验确认. 相似文献
69.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胆汁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胆道感染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2010年度由114所医院从胆汁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测定;相关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455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888株占63.4%,革兰阳性球菌1668株占36.6%;革兰阴性杆菌中位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占23.2%、肺炎克雷伯菌占8.5%和铜绿假单胞菌占6.8%;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是屎肠球菌占11.6%,粪肠球菌占11.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以头孢噻肟最高,分别为72.9%和60.3%,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0.9%和20.5%,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8.2%和30.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0%和3.8%;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6.1%、20.3%和24.2%;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5%~2.2%;该次检测中首次出现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株,耐药率为0.7%和1.7%。结论我国胆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耐糖肽类肠球菌属分离率有所增加,出现了耐利奈唑胺菌株。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内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其可能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对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间>48 h,且首次痰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53例患者,采用K-B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通气参数、治疗方案,并随访28 d死亡率.结果 在8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中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15.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为47.2%,多药耐药率为32.1%;53例患者中,17例死亡,11例在28 d内死亡;死亡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和多药耐药率分别为76.5%、58.8%和58.8%,非死亡组分别为33.3%、27.8%和19.4%(P<0.05);死亡患者中,耐亚胺培南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非耐药者(P=0.025);多因素分析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多药耐药和死亡率明显相关.结论 死亡患者中,对亚胺培南耐药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多药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是住S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独立的危 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