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引起产妇死亡之五大原因包括出血、妊娠毒血症、败血症、羊水或肺部血管栓塞及麻醉意外事件。产科出血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不良引起之产後出血,产道裂伤,流产、子宫外孕出血,胎盘剥离,前置胎盘及植入性胎盘等。其中以植入性胎盘之产前诊断与处置是产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工作。由於近年来台湾地区妇女接受人工流产人数日渐增多及超高的剖腹生产率,因此吾人预期怀孕妇女合并植入性胎盘之病例数也会日渐增加,目前已是重新探讨植入性胎盘引起母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介绍同期联合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和封闭负压引流(USD)治疗四肢骨外露并感染病例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5月~2012年1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VSD治疗并发感染的骨外露27例,其中胫骨上段5例,胫骨中下段20例,前臂尺桡骨骨外露2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40.5岁.方法 首先进行创面清创,按创面需求切取肌皮瓣并进行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组织瓣不需完全覆盖创面,需遗留1~2处通道与深部创腔相通,放置VSD进行封闭引流,可以同时进行冲洗.结果 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皮缘部分坏死1例.肢体创面修复时间提前2周,术后3周闭合创面16例,5周闭合创面8例,经长期换药治疗,内固定取出术后愈合3例.术后随访6~15月,1例改内固定患者于术后2个月发生感染,经切开引流后完全愈合,随访8个月未再发感染.结论 游离组织移植结合VSD技术一期修复创面是安全可行的,可以缩短治疗周期,避免围手术期创面感染,但对广泛组织坏死的创面不能达到一期闭合的目的,仍需反复彻底的创腔清创.  相似文献   
73.
随着医院事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普及,原有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档案工作的开展要求,加强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医院在电子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4.
志贺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序列在NCBI成功登录,登录号分别为FJ616991和FJ616990,未检出qnrA和aac(6')-Ⅰ b基因;其中ZH13接合试验成功,ZH53不能接合,接合试验后的大肠埃希菌J53对多种抗菌药物的MIC明显提高;特异性PCR证实接合子和供体菌有相同的qnr基因.结论 在志贺菌中检出qnrS基因,且国内首次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且其耐药性可以通过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需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75.
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的影响,并扩增外排泵蛋白编码基因.以探讨细胞膜主动外排作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5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5 mg/L CCCP存在条件下MIC值的变化;用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oprM、mexB和mexR.结果 1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6.0%的菌株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分别有17、6、12、29、35、18、31株菌在5 mg/L CCCP的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其中有56.0%的菌株同时对2种的药物有明显的外排作用;主动外排机制不仅存在耐药菌株,而且也存在于敏感菌株,但CCCP对耐药菌株的影响更大;oprM、mexB和mexR外排泵基因普遍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结论 主动外排作用是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能降低多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外排泵抑制剂在克服细菌的耐药性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海藻希瓦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E-test法测定菌株MIC,提取质粒对qnrA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海藻希瓦菌中检出qnrA基因,为新发现的亚型,命名为qnrA7,GenBank登录号为GQ463707,未检出qnrB、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qnrA7位于约33 kb的质粒上,但体外接合转移试验未成功;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 海藻希瓦菌质粒上检出新的qnrA基因亚型,其作为qnr基因的环境宿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单中心临床应用的观察性研究,从临床适用性、有效性、收益等方面综合评价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筛检效果,并分析患儿不同营养风险等级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为该工具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分别记录其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儿科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评分、WHO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参考标准(金标准)评价结果,收集其住院时间、住院总医疗费用及抗生素使用费用。结果 采用金标准评估840名住院患儿中营养正常者占72.6%,营养不良者占27.4%。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与STAMP筛查结果接近(低营养风险66.0%vs 66.8%),但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筛查效果整体优于STAMP(灵敏度77.83%vs 42.17%,特异度82.46%vs 70.16%,符合率81.19%vs 62.50%,Kappa值0.56 vs 0.12,阳性预测值62.59%vs 34.77%,阴性预测值90.79%vs 76.29%),采用2分作为改良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截断值能够较好的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住院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