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经2009-2010经我科接诊并送入病房抢救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闭合性损伤25例,开放性损伤5例;广泛脑挫裂伤16例,脑挫裂伤合并血肿10例,单纯硬膜外血肿4例.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志贺菌属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分析其与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志贺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6月从温州地区不同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得到志贺菌属57株;用K-B法进行十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通过PCR检测Ⅰ、Ⅱ类整合酶基因,以了解整合子携带情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志贺菌属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70.0%,多药耐药率高达84.2%;Ⅰ、Ⅱ类整合子检出率分别为64.9%和59.7%;Ⅰ类整合子阳性组志贺菌属对萘啶酸、氨苄西林、氯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组(P<0.05);Ⅱ类整合子阳性组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Ⅱ类整合子阴性组(P<0.05)。结论志贺菌属整合子携带率较高,且整合子与其耐药相关,Ⅰ、Ⅱ类整合子的耐药相关有重叠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驱虫斑鸠菊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驱虫斑鸠菊药材中的黄酮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建立驱虫斑鸠菊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不同年份生产驱虫斑鸠菊药材的测定,其总黄酮平均含量为89.0mg·g-1。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4.
目的明确PPP2R2C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探讨染料木黄酮(GEN)对新生小鼠睾丸组织PPP2R2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出生后1、6、10、15、20、30、60 d的雄性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PP2R2C蛋白在各发育阶段小鼠睾丸中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用2~3日龄雄性小鼠,取睾丸组织随机分为5组,即DMSO溶剂对照组和4个GEN剂量组(终浓度6.25、12.5、25、50μmol/L)。旋转通气法体外培养72 h,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改变,Real-time PCR测定蛋白PPP2R2C、CDK2和Vimentin m 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结果发现PPP2R2C蛋白在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和其他细胞胞浆内表达;HE染色显示,各GEN剂量组均出现睾丸组织病理改变;Real-time PCR检测显示,6.25μmol/L GEN组PPP2R2C m 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21),各剂量组CDK2 m RNA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GEN各剂量组Vimentin m RNA表达略有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PPP2R2C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表达,其可能参与了小鼠睾丸发育、细胞分裂和精子发生过程。GEN可能通过调节体外培养小鼠睾丸PPP2R2C、CDK2和Vimentin基因的表达,影响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维生素A(Vit A)摄入量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7年3月-2017年10月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就医的成年R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42人,通过面对面访谈方式使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及膳食数据信息。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得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各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次均摄入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Vit A摄入量与RA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84名调查对象纳入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Vit A摄入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5);病例组Vit A摄入量的平均值为(504.84±300.84)g RE/d(中位数454.00 g RE/d),对照组Vit A摄入量的平均值为(627.13±428.65)g RE/d(中位数528.00 g RE/d),病例组Vit A摄入量低于对照组;控制人口及社会经济因素、健康相关行为等因素以及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等膳食因素后,该差异仍存在,和Vit A摄入量最低四分位组相比,第4分位组的OR值(95%置信区间)为0.10(0.02~0.55)。结论膳食Vit A摄入量不足可增加RA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以脓毒血症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为切入点,从血流动力学、抗炎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研究白藜芦醇对心肌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在脓毒血症诱导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氨苄青霉素钠组(150 mg/kg)、白藜芦醇高剂量组(400 mg/kg),白藜芦醇中剂量组(200 mg/kg)、白藜芦醇低剂量组(50 mg/kg),每组10只。术后12 h开始给药并记录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心功能;HE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病理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心肌组织中心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GF-β1、TLR4和p65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中剂量组(200 mg/kg)与氨苄青霉素钠(150 mg/kg)疗效相当,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肌形态学变化,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6和心肌组织CK、LDH和MDA水平(P<0.01),而增加SOD水平(P<0.01),下调TGF-β1、TLR4和p65的表达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7.
骶髂关节错缝被认为是引起急、慢性下腰痛的重要原因,"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今,随着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该疾病也不断受到医学界重视.临床上对骶髂关节错缝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因其病变特性,手法治疗仍然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筋出槽、骨错缝"理论不仅是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维药芹菜根醇提物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芹菜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用药组连续灌胃给药7 d,于末次药1 h后,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D-GalN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取血和肝组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芹菜根醇提物能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及肝脏MDA水平(P<0.05或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芹菜根醇提物高剂量组肝细胞病变程度减轻,肝索结构完整,肝窦扩张、充血不明显;芹菜根醇提物低剂量组肝细胞部分坏死,脂肪变性明显,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疏松样化改变,轻度胞浆水肿.结论 芹菜根醇提物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肝细胞病理损害,对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调查3120例老年肿瘤患者(407例合并有呼吸道感染),分析肺部感染情况相关因素,并对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老年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与住院天数、肿瘤类型、临床分期、基础疾病、放化疗、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有显著相关性(P<0.05);407例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革兰阴性菌283株,前3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55%)、鲍曼不动杆菌(18.37%)和肺炎克雷伯菌(15.55%)。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有包括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均低于40%;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阿米卡星(19.23%)、头孢哌酮/舒巴坦(28.8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2.69%);对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均低于10%;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结论该院老年肿瘤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细菌耐药性严重,治疗中应根据药敏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经验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无菌来源标本培养结果为LM的患儿临床特点。结果 确诊为LM侵袭性感染患儿22例,男11例。年龄范围为2h~14y8m,中位数为3d,新生儿占68.2%。血培养阳性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11例,其中5例血液脑脊液培养同时分离到LM。16例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其中9例出现颅内并发症(颅内出血4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积水3例、脑室管膜炎1例)。临床表现新生儿主要为气促发绀、发热、状态反应差、末梢循环差、呻吟及黄疸等;非新生儿以发热、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头痛、抽搐及颈强直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糖降低12例,氯化物降低11例。药敏试验显示,LM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本组资料治愈好转率77.3%,病死率18.2%。结论 儿童LM感染以新生儿多见,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氨苄西林可作为首选用药,而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作为替代用药也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