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特麦角脲治疗海洛因依赖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海洛因依赖形成期生理盐水干预组、海洛因依赖形成期特麦角脲干预组、复发期生理盐水干预组和复发期特麦角脲干预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建立海洛因静脉自身给药和线索诱发复发模型,干预后灌注固定,留取各脑区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各脑区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mRNA、强啡肽原蛋白、前强啡肽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伏核多巴胺D2受体蛋白在海洛因依赖形成期表达下调,在复发期表达上升,多巴胺D2受体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特麦角脲可使复发期受体蛋白表达回降。杏仁核中央核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在复发期上调,特麦角脲可使基因表达回降。前额叶多巴胺D2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在形成期上调,蛋白表达在复发期下调,特麦角脲使复发期基因表达下调。伏核强啡肽蛋白和基因在复发期表达上调,特麦角脲使之回降。杏仁核中央核强啡肽蛋白在复发期表达上调,特麦角脲使之回降。结论海洛因依赖形成期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活动升高,复发期活动降低,特麦角脲对此有双向调节作用。复发期强啡肽活动上升,特麦角脲可使之降低,有治疗海洛因滥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入户调查结合线索调查在社区选点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与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比较,分析样本的代表性;对370例阿片类物质滥用者信息来源线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样本资料收集质鼍较高,有效问卷率高达99.7%,具有较好代表性.(2)新发现阿片类物质滥用者130例,实际吸毒人员数量与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之比是1.49:1.(3)阿片类药物滥用者信息来源以单一渠道为主(55.1%),2种或以上渠道者44.9%.(4)调查仅发现33例新型毒品滥用者,且多为多药滥用者(20/33例).结论 入户调查结合线索调查进行社区居民阿片类物质滥用流行病学调查切实可行,但不适于新型毒品.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静脉注射(简称“1+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1+1”滥用者、60例海洛因依赖对照者采用韦氏记忆量表、Stroop测验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工具,分别对其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结果:“1+1”滥用组的记忆商数(76·78±s18·62)明显低于海洛因对照组(95·67±s14·62),尤其以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触摸记忆、理解记忆和背诵数目为甚(P<0·001);“1+1”滥用组的Stroop(C、CW)总时间、ST-C中不正确数和纠正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滥用组的WCST-M测验的分类错误数、持续错误总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正确分类个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滥用者在使用上述药物后,即使未再使用海洛因,但认知损害仍在继续加重,主要表现为大脑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7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CTA在腹部中小血管肿瘤侵犯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机,在进行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部肿瘤25例,其中胰腺癌9例,肝癌8例,其他腹腔恶性肿瘤8例。采用动脉、门脉期双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三维重建,总结以上各相关血管的CTA表现并分类统计,在各类CTA表现的血管中,分别随机选取血管3支,应用血管探针(VP)技术显示,分析征象表现。结果当肿瘤与血管有脂肪间隙或凸面接触时,本组血管均表现管壁规则、管腔无狭窄(48支)。肿瘤与血管为凹面接触或部分包绕时,动脉多表现管壁规则、管腔无狭窄(11/11支),而静脉则较多见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3/11支)。肿瘤完全包绕血管时,动脉表现为管壁规则、管腔正常的6支,血管狭窄,管壁不规则7支,但无1例见肿物侵入管腔内。静脉被完全包绕时则多见肿物破坏管腔,向内侵犯甚至闭塞(10/16支)。VP表现与VR、MIP、MPR等较一致。结论64层CTA多种成像方式充分显示肿瘤与血管的毗邻、接触面、包绕程度等相互关系,并清晰反映管壁的形态、管腔改变及血管阻塞等情况。  相似文献   
75.
病例简介:患者女,70岁,主诉:因眩晕1个月。入院临床检查:身高1.5米,瘦小,营养中等,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0/70mmHg,神智清,无锁骨上窝,听力极差,自然分娩一健康女,现50岁,否认家族遗传史,自诉生活能完全自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的电子束CT(EBCT)征象。方法 对经EBCT工手术证实的10例冠状动脉瘘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岁至55岁,中位年龄为48岁。EBCT检查均采用单层增强扫描。结果 EBCT提示6例右侧冠状动脉扩张迂曲,其中5例与扩大的心室腔沟通,另1例近段与主肺动脉沟通;4例冠状动脉瘘源于左侧冠状动脉,其中1例左侧对角支粗大,局部囊状扩张钙化,与左室腔沟通,2例左侧圆锥支与主肺动脉连接,最后1例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及回旋支扩张钙化,后者经左房前间隙经后壁与右房沟通。结论 EBCT提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迂曲,与心腔或其他血管异常沟通,应首先考虑冠状动脉瘘。  相似文献   
7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对23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4~0.45s螺旋扫描、segment重建算法和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在Vitrea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除18例冠状动脉显示不佳影响诊断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病人心率稳定,控制在50~90次/min之间,选择恰当的造影方法和扫描参数,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的、新的筛选手段,且早期诊断和发现病变,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期血浆食欲素A(OXA)浓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修订版临床酒精戒断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clinic institute 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 scale,CIWA-Ar)、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自制饮酒问卷等评估86例酒精依赖患者的戒断严重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饮酒使用情况,并对比86例酒精依赖患者以及8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OXA水平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酒精依赖戒断期患者OX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酒精依赖患者组在戒断期血浆OX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5.286,P<0.05),而酒精依赖患者血浆OXA水平与CIWA-Ar评分(r=0.405,P<0.05)、睡眠质量(r=0.479,P<0.05)、SAS(r=0.316,P<0.05)、SDS(r=0....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CT在十字交叉心脏(CC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CT诊断并手术证实的5例CCH患者进行分析,其中2例行64层SCT增强扫描,3例行电子束CT单层增强扫描.以横断面扫描为基础,采用3D重组方式显示解剖畸形,并采用卡方检验与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比较.结果 (1)所有患者呈心房内脏正位、交叉但适应性房室连接、水平室间隔、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狭窄.心室动脉连接异常,包括4例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此外,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右弓右降各1例.(2)手术证实畸形共33处,CT、心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9%(31/33)、81.8%(27/33)和54.5%(18/33).CT扫描及其3D重组较超声心动图有明显优势(X~2=13.39,P<0.01),与心血管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9,P>0.05).结论 C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CCH的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80.
多层螺旋CT扫描快速,可以多平面重建,已经成为小儿颞骨病变及电子耳蜗术前常规检查.但是颢骨CT检查,对射线高度敏感的器官眼晶状体和甲状腺受到辐射,尤其是小儿对射线敏感,过高的辐射剂量可增加放射性白内障和诱发甲状腺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