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积分及关节疼痛、功能、肿胀、膝围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问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后期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针刀联合旋提手法与单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单纯采用旋提手法,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41例,采用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1周1次,针刀治疗后观察30 min,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则开始进行手法治疗,手法同对照组,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单纯手法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增加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疏通经络,可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拇指外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就临床上最常用几种皮瓣的解剖特点、设计临床上最常用传递几种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50例,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皮瓣成活率达99%以上,通过长期随访,临床效果均满意,基本可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结论根据拇指缺损程度及医疗水平,选择恰当的手术修复方式,最大限度地恢复拇指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94.
如何使断裂的周围神经束能准确对接、从而避免神经束的逃逸及神经瘤的形成?根据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理论,实验设计应用自体神经外膜剪开套接小间隙吻合法建立自体周围神经再生室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新方法。将断裂的神经近断端外膜环形切除1.0 mm,远断端外膜纵行剪开3.0 mm,神经束切除3.0 mm,将远近断端神经外膜缝合建立2.0 mm的小间隙即自体周围神经再生室。结果发现,与神经外膜原位吻合法相比,经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神经再生室方法干预后的大鼠自主活动恢复更快,吻合口与周围组织黏连程度更轻,其小间隙神经纤维排列有序,结缔组织增生减少更为明显,新构建的神经再生室避免了神经束的错接、逃逸和神经外膜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由此认为,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神经再生室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方法可行,神经修复效果优于神经外膜原位吻合术。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95例,入院后给以消肿等对症治疗,择期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AO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有5例患者渗出较多,后拆除部分缝线,加强伤口换药,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结论引起皮肤坏死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跟骨骨折的损伤程度、足跟处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术者的操作技巧及手术经验、术后切口内引流的充分性,以及对合并症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构建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 PE40KDEL基因插入到pET32a(+),然后与合成的含有肠激酶酶切位点和肝癌特异性结合肽A54的核酸序列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A54-PE40KDEL,其经鉴定后转化E.coli BL21 表达.超声破菌,上清液经Ni+亲和层析纯化,肠激酶酶切,再次Ni+离子亲和层析后得到免疫毒素A54-PE40KDEL.MT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对不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及靶向性.结果:重组质粒序列正确,经Western blot证实表达产物含Mr约58 000的目的蛋白.A54-PE40KDEL能够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且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A54-PE40KDEL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在体外与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结合特异性及杀伤活性,为肝癌导向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和观察股前外侧皮瓣在背部组织烧伤缺损的临床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完成的27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分析术后愈合情况及血管危象、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中24例在Ⅰ期和Ⅱ期愈合,且效果较好.1例股前外侧皮瓣因动脉栓塞而失败,1例出现静脉栓塞,经抢救后好转成功,2例出现感染,其它无并发症出现,其余23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等现象,成功率为96.3%,随访恢复效果均较好.结论 背部的复杂组织烧伤缺损患者,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是进行修复的理想选择,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就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
<正> 作者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了20例肺心病患者服用硝苯吡啶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为我院1991—1994年住院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47—73岁(54.5±3.2),均符合1980年全国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冠心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逆行岛状皮瓣或远端蒂皮瓣在临床应用中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逆行岛状皮瓣及远端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20例,其中12例皮瓣发生不同程度坏死,分析其坏死原因.结果 120例中皮瓣完全成活108例,坏死12例.完全坏死3例,其中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瓣坏死2例,动脉供血障碍致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9例,其中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4例,小腿内侧穿支逆行岛状皮瓣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经清创换药达到痂下愈合7例,经切取邻近其它皮瓣再次修复坏死创面2例.结论 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蒂部处理不当是导致皮瓣坏死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三镜七法"治疗肝外胆道结石2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共七种方法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价值与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三镜七法”治疗246例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法(Ⅰa)8例,十二指肠镜法(Ib)27例,胆道镜法(ⅠC)17例,腹腔镜+胆道镜法(Ⅱa)83例(含转入9例),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法(Ⅱb)102例,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法(ⅡC)3例(均为转入),三镜联合法(Ⅲ)21例(含转入3例)。结果各种方法成功率在82%-100%,无重大并发症。胆道残留结石10例均再次取石成功。202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6月,未发现胆道狭窄,15例结石复发。结论“三镜七法”丰富了微创治疗方案,“七法”治疗各有特点,应“优先一镜,重点应用二镜,合理应用三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