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肝静脉显像的价值,为临床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形态学资料。资料与方法对50例无肝病成人行肝静脉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测量MHV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肝静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占56.0%(28/50);MHV与LHV、肝右静脉(RHV)在下腔静脉(IVC)开口处间的距离分别为(2.20±1.55)mm、(11.86±6.48)mm;MHV主干和外科干长分别为(62.86±12.46)mm、(16.14±12.12)mm;MHV主干上壁距IVC汇入口1~4cm处及起始处至肝膈面的深度分别为(13.41±4.60)mm、(24.16±4.36)mm、(32.64±4.30)mm、(38.10±4.56)mm、(34.82±7.76)mm;MHV与IVC的夹角为(52.21±12.41)°。结论 64层螺旋CT是一种可靠的临床检测方法,可作为LDLT较为可靠的肝静脉临床检测手段;MHV汇入IVC的部位、与LHV的关系及在肝内的定位等均有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建及可视化方法.方法:利用1例志愿者的右侧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llce imaging,MRI)薄层扫描数据,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应用Materialise公司的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  相似文献   
33.
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标本剥离解剖,对MHV主干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为80.0%(40/50),单独开口者为20.0%(10/50),其中前者77.5%(31/40),后者90.0%(9/10)开口于IVC肝后段上份1:00点位;MHV依主干支数可分为三型;MHV主干、肝外段、外科干长分别为(68.3±15.4)mm,(6.9±2.8)mm,(8.1±6.2)mm;主干汇入IVC处(近端)、中点(1/2处)及起始端内径分别为(8.7±1.5)mm,(7.3±1.4)mm.(6.4±1.5)mm;MHV与IVC的夹角为(50.0±9.8)°;MHV主干上壁距IVC汇入口1~4 cm处及起始处至肝膈面的深度分别为(14.9±6.4)mm,(26.4±6.9)mm,(35.3±9.2)mm,(38.8±5.0) mm,(34.5±5.2)mm;MHV主干走行与传统定位肝中裂的"标志线"并非完全一致.结论:MHV汇入IVC的形式以MHV与LHV共干者居多;MHV单独汇入IVC者其开口部位较共干者有相对呈向前的趋势;MHV主干在肝膈面的投影多位于"标志线"的右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门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门静脉的一般形态及变异.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门静脉.结果:肝门静脉分5型:a型: 83 7%;b型:7 8%;c型:7 8%;d型:无;e型:0 7%.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门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变异.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体肝并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支横部、矢部长分别为(23.90±5.29)mm, (24.02±4.97)mm;内径分别为(7.43±1.09)mm, (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左外叶上段支长(48.57±17.51)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72±1.16)mm, (3.08±0.91)mm, (2.53±0.77)mm.左外叶下段支长(39.42±14.57)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98±1.05)mm, (3.40±0.98)mm, (2.87±1.11)mm.20.0%的左支矢状部被肝实质覆盖,平均范围为(25.0±11.89)mm,厚度为(19.3±5.96)mm.结论:肝门静脉左支主干的径值和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分支供应左半肝外,尚可发出右前叶支至右前叶;固有尾状叶的血供主要来自肝门静脉左支主干,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64层螺旋CT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Child-Pugh A、B分级组患者肝门静脉左支、右支1、2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间模拟穿刺途径进行测量,以期为临床DIPS术提供资料。 方法 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组共39例,肝硬化组16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 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 结果 非肝病组与肝硬化Child-Pugh A、B分级组肝门静脉左支、右支1、2 cm处直径没有差异性,且呈减小趋势。肝门静脉左支1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下等分线间距离最短;上、下等分线与肝门静脉左支1、2 cm间模拟穿刺途径距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下等分线与肝门静脉右支1、2 cm间有差异(P<0.05)。 结论 64-MSCT能为DIPS术提供活体状态下的相关穿刺信息。 DIPS术模拟穿刺途径的研究有助于DIPS术确定穿刺途径和选择支架长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活体左半肝肝动脉在肝内配布情况,为肝脏疾病的诊疗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 采集120例受试者肝脏CT图像,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动脉。测量左半肝肝动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肝左动脉主干长度为(42.37±26.58)mm;肝左动脉主干起始处、中点(1/2处)、分叉处内径分别为(3.06±0.70 )、(2.82±0.68)、(2.78±0.65)mm;肝左动脉在左半肝内的主要分支呈1支、2支、3支、4支型者分别为4.2%、63.3%、28.3%、2.5%,其中,左外叶支与左内叶支的夹角为(80.21±23.36)°,左外叶支主干长度和起始处内径分别为(42.80±29.11)mm、(2.25±0.70)mm,左内叶支长度和起始处内径分别为(42.90±22.70)mm、(1.66±0.64)mm;肝左动脉供应Ⅱ、Ⅲ、Ⅳ段者占64.1%,供应Ⅱ、Ⅲ段者占28.3%,迷走肝左动脉供应Ⅱ、Ⅲ段,Ⅱ段,Ⅱ、Ⅲ、Ⅳ段者分别占5.0%,3.3%,0.8%。  结论 64-MSCTA可真实、准确的提供活体肝左动脉的形态学资料;肝左动脉在肝内的分支分布较为复杂,在左半肝内以二分支(左外叶支和左内叶支)为主,主要参与Ⅱ、Ⅲ、Ⅳ肝段供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64-MSCT重建肝门静脉左支,观测肝内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以及左半肝的分叶分段,为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100例无肝脏疾病的成人64-MSCT增强扫描肝门静脉数据,重建肝门静脉左支,观察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门静脉左支横部的长和中点内径分别为(29.50±6.51) mm、(7.70±1.55)mm,矢状部的长度和中点内径分别为(18.74±4.22)mm、(6.98±1.41)mm;角部角度为(118.16±13.73)°。左外叶上段支长为(36.31±16.87)mm,其1/2处的内径为(2.93±0.87)mm;左外叶下段支长(28.46±13.56)mm,其1/2处的内径为(3.21±0.87)mm。左内叶支形态变化较大。结论:肝内门静脉主干左支的长度、内径和角部的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供应左半肝外,还可发出分支至右前叶。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9.
正常成人松果体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松果体MRI测量标准,并分析其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 方法 MRI扫描327例正常成人头颅,测量并分析松果体相关数据。 结果 松果体矢径女性(7.12±1.11) mm,男性(6.52±1.01)mm(女性>男性,P<0.05);松果体横径女性(5.72±0.98)mm,男性(5.38±1.07)mm;松果体高女性(4.38±0.43)mm,男性(4.03±0.62)mm;松果体体积女性(88.92±27.90)mm3,男性(74.35±23.62)mm3(女性>男性,P<0.05)。 结论 松果体矢径和体积女性大于男性,松果体体积性别差异出现在31~60岁。  相似文献   
40.
正自从1963年美国Starzl施行全球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肝脏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1]),随后供肝匮乏成为了制约肝移植深入发展的世界性难题,1990年由澳大利亚的Strong等~([2])完成了第1例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解决了这一难题,而随着LDLT术式的不断改良和发展,对肝脏解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观念认为肝动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