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皮肤的老化分为内源性老化和光老化,内源性老化即自然老化,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光老化加速了皮肤自然老化的进程。皮肤光老化常发生于习惯暴露的部位,其中面部是最易受累的部位,另外还有手背、前臂、上胸部等光暴露部位。光老化的临床特点为:皮肤质地的改变,如皮肤干燥、松弛、细小皱纹、皮肤粗糙、毛孔扩大等;色素性改变,如色素增加或脱失;血管性改变,如皮肤血管扩张等[1-3]。对光老化皮肤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参数下Nd:YAG激光照射家兔面神经所致形态及支配肌功能改变。了解激光对面神经热效应的安全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组设计,观察28只家兔56侧面神经在各组Nd:YAG激光照射后神经升温状况、功能评价、面神经运动状况,支配肌肌电改变。结果 能量密度≤70Jcm2时Nd:YAG激光可致面神经轻度变性;术后3周支配肌功能基本恢复。能量密度≤140Jcm2时激光可致面神经中度变性,术后3周支配肌功能明显下降,6周基本恢复。能量密度为240Jcm2时激光致面神经不可逆损伤,面神经支配肌功能完全丧失。结论 Nd:YAG激光对家兔面神经的影响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索建立婴幼儿血管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每周肌注雌二醇1次,每次0.1 mg;另一组为对照组,将不同类型的婴儿颌面部血管瘤标本分别植入16只裸鼠体内,观察其生长状况,测量其体积变化,并于90 d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进行CD31、CD3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CD34免疫荧光检测。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移植瘤体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生长特点与人血管瘤相似。光镜下检测符合血管瘤增殖期的病理特点,CD31、CD34、Ki67检测呈强阳性,与裸鼠瘤周正常肌肉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组织块移植法建立婴幼儿血管瘤模型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为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4.
头颈部血管瘤治疗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瘤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良性脉管肿瘤,60%~70%发生于头颈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类型血管瘤的治疗。作者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复习,提出了头颈部血管瘤的治疗适应证及方法选择。认为较小、处于稳定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的血管瘤适于随访观察,增殖期血管瘤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积极治疗,表浅血管瘤可采用咪喹莫特软膏局涂、单纯激光或激光 激素治疗;深部血管瘤可采用瘤内注射激素、平阳霉素治疗;多发性血管瘤、重症血管瘤或生长快速的血管瘤首选口服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时,采用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手术治疗不能作为早期血管瘤的首选治疗,而是用于血管瘤后期残存病变的切除或修整。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溃疡型血管瘤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8例浅表溃疡型血管瘤患儿,在激光术前进行清创换药,并使用红光照射1次/d。待创面愈合后,使用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设置能量密度160~220 J/cm2,脉宽30~40 ms。结果 28例患儿经过1~8次清创换药和0~5次激光治疗后均进入消退期,其中22例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结论溃疡型血管瘤在早期通过清创换药和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6.
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及血管瘤的激光治疗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索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最佳方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共收治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病例2481例。分别应用连续式CO2、Nd:YAG和Krypwn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激光照射方式有单纯照射、手术翻瓣照射、光动力疗法。结果经2—5年随访观察发现,1966例获得显著疗效,显效率为79.24%,355例有效,有效率为14.31%,160例疗效较差(6.45%)。结论激光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静脉畸形与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7.
口服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口服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澄清,例如最佳用药年龄、剂量、方案、疗程,剂量与疗效及不良作用的关系,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体会,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口服皮质激素对婴幼儿血管瘤有确切疗效,应争取在1岁内进行。初次治疗按泼尼松3~5mg/kg、隔天用药1个疗程(3个月)较为合理。剂量与疗效、年龄与疗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6个月内用药效果最好;大剂量用药的不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剂量和小剂量用药。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氪激光匹配血啉甲醚(PsD-007)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癌前病变作用效果,比较不同浓度光敏剂PDT的作用差别。方法二甲基苯并蒽(9,10-dimethyl-1,2-benzanthracene,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模型25只,随机分为A、B、C、D、E五组。于全麻下经股静脉输入不同浓度的光敏剂血啉甲醚(PsD-007,5 mg/kg、10 mg/kg、20 mg/kg、40 mg/kg、60 mg/kg)。即刻对一侧的颊黏膜进行氪激光照射,波长为413 nm,功率密度为150 mW/cm~2,照射时间为20 min。另一侧颊囊作自身对照,研究6周的颊囊黏膜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 24例金黄地鼠术后6周(注:C组中有一只于术后第二周死亡),其中PDT侧颊囊黏膜病理表现为:15侧正常黏膜,9侧轻度异常增生;而24例对照侧颊囊已经发展为6侧中度异常增生,5侧重度异常增生,13侧原位癌及鳞癌。氪激光侧与对照侧之间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10 mg/kg以上的不同浓度光敏剂剂量组之间,PDT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1)氪激光匹配静脉型光敏剂血啉甲醚(PsD-007)的PDT作用于金黄地鼠颊囊黏膜异常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2)10 mg/kg浓度的PSD-007剂量已达到氪激光PDT作用异常增生的初始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不同波长激光和不同激光能量密度照射家兔耳静脉后的温度改变。方法:采用立体数码体视显微镜,定量测量10只家兔(0只耳朵、80个区域)的静脉主干和I级分支的平均管径大小。采用PDL585nm脉冲染料激光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分别对5只家兔(10只耳朵、40个区域)的静脉进行激光照射。PDL585nm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6、7、8、9、10J/cm^2,1064nm Nd:YAG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14、160、180、200、220J/cm^2。利用数码热敏温度仪测量激光照射后的兔耳皮肤温度改变。结果:家兔耳静脉的主干静脉管径为(1.0120±0.1900)mm,I级分支静脉管径为(0.4523±0.1074)mm。PDL585nm激光照射后,兔耳皮肤温度即刻升高至39.9℃~46.0℃;1064nm Nd:YAG激光照射后,兔耳皮肤温度即刻升高至38.6℃~45.4℃。结论:脉冲染料激光PDL585nm、1064nmNd:YAG激光照射均致兔耳皮肤温度升高,并与能量密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60.
目的:在Ⅱa期临床试验基础上,探索新型光敏剂-注射用海姆泊芬联合532nm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最佳剂量,初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平行、对照、双盲的试验原则,对本科就诊的25例微静脉畸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2:2:1的比例随机分配入A组(高剂量组,5mg/kg)、B组(低剂量组,2.5mg/kg)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接受不超过2个疗程的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注射用海姆泊芬冻干粉针剂,激光波长为532nm,功率密度为80~100mW/cm2,照射时间为20min。实验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1疗程8~12周后,A组治愈率为10.0%,总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0.0%(n=10);B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55.6%(n=9,脱落1例);对照组(C组)治愈率为0.0%,总显效率为0.0%,总有效率为40.0%(n=5)。A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A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C组)(P〈0.05)。第1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50.0%、B组22.2%和C组0.0%。第2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A组20%、B组33.3%和C组20%。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用于微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高剂量组(5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2.5mg/kg)组和对照组,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