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原穴的本经代表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华祥  肖挹 《四川中医》1994,12(1):9-10
“虚拟现实”是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前沿领域之一。它广泛地应用于工程、研究、设计、制造以及医疗、商业、娱乐、军事各个方面。国外石油界开始在地震勘探、油藏模拟中采用,海洋石油深水水下作业的虚抉现实技术,是和航天部门合作研究的。它在地学研究中最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几代石没人幻想的“游地宫”成为可操作的理实。本文除一般性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其应用外,重点介绍在石油上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2.
针刺肝胆经原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电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针刺肝胆经的原穴探讨肝胆经与视网膜之关系 ,为临床对症取穴提供依据。方法 对 3 0支眼散瞳后取太冲、丘墟、非经穴作针刺前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结果 针刺太冲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的第一环的b波的振幅 ,反应密度均升高P <0 0 5第五环a波的振幅 ,反应密度均下降P <0 0 5 ,鼻下象限的a波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 <0 0 5 ;针刺丘墟后对眼多焦视网膜的总反应波、第六环、颞上象限、鼻下象限的a波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呈升高趋势P <0 0 5 ,b波额上象限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呈升高趋势P <0 0 5。针刺非经穴却无特异性的反应。结论 肝胆两经与眼有密切的相关性 ,与古典经脉在眼周和眼底的循行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同一穴位a波、b波的作用不同 ,可能与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有关 ;对而非经脉却没有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63.
干眼的病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玲玲  周华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50-1750
干眼(dye eye)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以前大部分医师认为干眼症与角结膜干燥症(kes)不同,但为了有一统一标准,1996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干眼研究组讨论后将dve eye与kcs作为同一概念,均称为干眼。干眼不仅包括泪液缺乏引起的眼干燥,也包括泪液的量正常而其他不正常导致的泪膜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24岁,因配戴隐形眼镜2年未取出,双眼反复发红、疼痛加重2d于2008年1月6日来诊并住院治疗。患者2年前双眼配戴隐形眼镜至今未取出,期间双眼反复红、疼痛、视物模糊,自行点用润洁、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稍好转。2d前左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加重。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手动/10cm,双眼眼压Tn,右眼轻度结膜充血,可见隐形眼镜,角膜缘新生血管长入。取下隐形眼镜后,角膜荧光素弥漫性点状染  相似文献   
65.
肝胆经原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针刺肝胆经的原穴探讨肝胆经与眼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之关系。 方法 :对30只眼散瞳后取太冲、丘墟、非经穴点作针刺前后的mfERG分析。结果 :针太冲穴对mfERG第 1环b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升高 (P <0 0 5 ) ,第 5环及鼻下象限a波的振幅、反应密度下降 (P <0 0 5 ) ;针刺丘墟对mfERG的总反应波、第 6环、颞上象限、鼻下象限的a波振幅和反应密度升高 (P <0 0 5 ) ,b波颞上象限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升高 (P <0 0 5 ) ;针刺非经穴点却无特异性的反应。结论 :肝胆两经与眼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酸水平与90d时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发病24h内入院的且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尿酸水平中位数值(333μmol/L)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尿酸(≤333μmol/L)组和高尿酸(>333μmol/L)组,并比较了90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良好预后(MRS<2)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使用及未使用依达拉奉的尿酸水平与90d时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男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和心源性卒中的比例高于低尿酸组。高尿酸组90d时MRS<2的患者比例也较高(P=0.013);但在多因素分析中,尿酸与良好结局指标之间无独立相关性(OR1.30,95%CI:0.94~1.71)。在亚组分析中,高尿酸组中未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90d时MR S<2的人数多于低尿酸组(OR 2.87,95%CI:1.20~7.16),但使用依达拉奉的高尿酸组与低尿酸组患者之间则无相关性。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依达拉奉治疗后90d时高尿酸水平与良好预后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