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健康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盲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2组10~60岁健康志愿者人群共214人,按照0、3、7、14和28 d程序分别接受冻干人用狂犬疫苗和地鼠肾细胞人用狂犬疫苗接种,观察每针次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并采用WHO认可的REFIT法检测0 d、7 d、14d和42 d的血清中和抗体,结果实验组104人,对照组110人,实验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 30%和0. 63%,对照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 18%和2. 85%。两组之间局部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06,P=0. 008),全身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81,P=0. 09),总体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80,P=0. 003)。194人接种5针疫苗,共采集有效标本175份,其中实验组85例,对照组9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针次抗体阳转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第7天、14天血清抗体滴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免疫后第42天两组血清阳转率均为100%。结论两组疫苗未观察到严重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轻微性,在48 h和内症状消失,免疫效果较好。人二倍体疫苗不良反应率更低,产生中和抗体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一起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人感染猪链球菌2型暴发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调查2005年7月中旬四川省资阳市一家医院报告5例以败血症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病例的病因。方法 建立了病例主动发现、报告的加强监测系统,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应用PCR方法对猪链球菌2型的种属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序列测定;与当地往年报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数进行比较。结果 2005年6月10日至8月21日,四川省共报告了68例实验室确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发病前都有屠宰、洗切、加工等病(死)猪的直接暴露史。其中26例(38%)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5例(58%)死亡。其他病例临床表现为轻型败血症或脑膜炎。分离菌株应用PCR方法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种属和毒力基因(tuf、16S rRNA、cps2J、mrp、sly、ef)均为阳性。同期还报告了136例有相似暴露史,但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的临床诊断病例。结论 证实该起发生在四川省部分农村地区直接暴露于病(死)猪后的疾病为猪链球菌2型感染暴发。推测这种罕见的、表现为高病死率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可能是由于感染某种高致病性菌株循环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某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和处置疫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患者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粪便、肛拭子;留样食物和水样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的可疑致病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比较溯源。结果从患者样品中分离出13株宋内志贺菌;经PFGE分子分型证明13株菌为同一带型;所有菌株均带有ipa H基因,11株携带ial基因,3株携带Sen基因,均不带有Set1基因;分离株对磺胺耐药率最高为61.54%。结论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可证实宋内志贺菌是引起这次菌痢疫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 CV)的保护效果,为完善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某县区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2所学校中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病例,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111对病例及对照纳入研究,总体疫苗保护效果为61.29%(95%CI:24.63%~80.12%),接种1剂次Mu CV对流腮的保护效果为61.29%(24.63%~80.12%),接种2剂次Mu CV对流腮的保护效果为80%(6.15%~97.87%)。结论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措施,建议将接种程序由原来的1剂次增加到2剂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56-2018年阆中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56-2018年阆中市乙脑疫情数据、工作报表,根据乙脑疫苗免疫发展历程,将1956-2018年划分为疫苗使用前阶段(1956-1970年) 、推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阶段(1971-1988年) 、推广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阶段(1989-2007年 ),扩大免疫规划阶段(2008-2018年 )4个阶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的发病和死亡变化情况。结果 1956-2018年阆中市累计报告乙脑2234例,死亡2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4 /105,死亡率为0.58/105,病死率 12.71%。 各阶段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67/105,8.78 /105,1.47 /105和0.38/105,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470.20,P<0.001)。病例年龄以1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6.91% 。季节以7~9月为发病高峰,占93.29%。2004-2018 年病例疫苗接种史无及不详儿童占77.41%。结论 近年来,阆中市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免疫儿童仍是乙脑发病的高危人群,仍应加强以预防接种为主,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防蚊、灭蚊、环境卫生治理爱国卫生运动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四川省古蔺县2020年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调查处置情况,为进一步落实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古蔺县2020年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表格及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0年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7起,暴露人数26人,主要分布于古蔺县中北部,以农民和学生为主,暴露等级以Ⅲ暴露为主,暴露者伤口处置率及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率为100%、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2.31%;6只犬进行了犬脑组织采集,其中一只为非肇事犬只,犬脑狂犬病毒检测均为阳性;无暴露人员发病死亡。结论:古蔺县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肇事犬狂犬病毒携带率高,已存在狂犬病犬间流行,一犬伤多人事件危害大,暴露后处置尤为重要,应开展联防联控,降低一犬伤多人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3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小学发生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至4月5日共报告265例病例,其中学生病例264例。学生罹患率为34.4%(264/767)。从16例患者粪便中分离出13株宋内志贺菌。调查结果显示暴发的可能原因为4月1日和2日学生午餐中凉拌薯条被污染。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2005年我国贵州、四川和湖北省三个监测点的乙脑流行情况。方法收集三个监测点的乙脑流行状况、媒介蚊虫、宿主带毒水平。结果2005年我国贵州、四川和湖北3个省的乙脑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总数的40.7%,其中贵州和四川省的病例数居全国前2位,发病率均超过1/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报道病例中0~10岁儿童占报告病例90%以上;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乙脑病例主要集中于6-9月,而7~8月发病数最多;蚊虫密度调查显示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要蚊种。结论三省监测点与全国乙脑流行规律相同。贵州和四川省乙脑病例居全国前2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