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鳄生肾损害可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常见的肾脏毒物.长期接触低剂量镉可导致肾脏的损害,损害部位是肾小管[1].由于镉有其特殊的性质,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较长(10~30年).进入人体的镉首先在肝脏中诱导合成金属硫蛋白(MT),并与其结合成镉-金属硫蛋白复合物(Cd-MT),Cd-MT经血液运输,到达肾脏.Cd-MT是低分子质量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吸收,在肾小管溶酶体内降解为游离的镉.肾脏也能被镉诱导合成MT,与镉结合成Cd-MT.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环境镉接触人群中尿镉对肾脏损害程度,研究尿镉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之间关系。调查居住在不同程度环境镉污染区790名居民中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含量之间变化。结果表明:镉接触人群的肾脏损害程度:随着尿镉的浓度升高,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含量逐步上升;重污染人群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存在着剂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3.
镉致人体健康损害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通过对环境镉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探讨和评价环境镉接触和所致人体健康不良效应间的剂量 效应关系。 [方法 ]选择居住在污染区 3 5年以上并以当地自产米为主食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和体检收集其既往接触史及健康状况 ,同时采集血、尿等样本 ,以尿镉、血镉和估计镉摄入量作为镉接触生物标志物 ;以尿 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AG酶和白蛋白 (肾损害 )、骨密度 (骨损害 )和性激素及前列腺特异抗原 (男性生殖系统损害 )为损害效应生物标志物。 [结果 ]不同污染地区调查对象的体内镉负荷与环境镉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且各地区间调查对象尿镉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性别之间的尿镉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 ,女性高于男性。对照组尿镉均低于 5 μg/L ,低接触组大多小于 5 μg/L ,但高接触组大多大于 5 μg/L ,而且大多数尿镉异常增高者也在该组中。高污染区居民尿中 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AG酶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区 ,且与镉接触 (尿镉 )有着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研究同时提示镉引起肾脏损害的广泛程度与镉接触的水平有关 :低剂量时仅累及 1~ 2个肾小管效应生物标志物变化 ,而高剂量时则引起 2个以上肾小管效应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皮下注射不同镉锌比例的Cd-MT,来观察大鼠肾功能变化,结果显示:进入大鼠体内的镉主要在肾脏中蓄积,且随注射Cd-MT中镉的比例增高而增高;试验组肝、肾中锌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与Cd-MT中镉的比例有一定的关系;注射含镉比较高的大鼠其尿酶(NAG、γ-GT)和尿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进入生物体内的镉主要以Cd-MT形式运输到肾脏;镉可影响生物体内锌的分布,且锌对镉的毒作用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镉性损伤以肾小管为主,一定程度可累及肾小球。  相似文献   
25.
基准剂量在制定镉生物接触限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准剂量(BMD)在制定镉生物接触限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冶炼厂和某锌制品厂职业接触镉的工人为接触组,当地医护人员和商业人员为对照;尿镉为接触生物标志物;β-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尿白蛋白(UALB)为效应生物标志物,并均用尿肌酐校正;用BMDS Version 1.3.2软件(EPA.U.S)进行BMD计算。结果按照对照组效应指标的95%上限为参考值上限,求得各效应指标的异常发生率,与尿镉均有剂量-效应关系;计算得到BMD和基准剂量的可信限低限水平(BMDL);以UBM为效应指标的生物接触限值为5μg/g Cr,与WHO推荐值相一致;以UNAG为效应指标的生物接触限值为3μg/gCr。结论用基准剂量法可以制定镉生物接触限值;推荐使用更为敏感的效应指标UNAG来确定镉的生物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26.
镉致作业工人肾功能损害可逆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接受依地酸二钠 (EDTA)治疗慢性镉接触工人尿镉和肾功能改变 ,以探讨镉接触致肾损害的可逆性。 [方法 ]收集 1986年以来某冶炼厂接受EDTA治疗的 17名镉接触工人 (其中男 14名 ,女 3名 )每年治疗前后尿镉和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的记录 ,分析其变化的情况。 [结果 ]尿 β2 MG一直异常 (≥ 0 8mg/g·Cr)或由正常转为异常的工人 ,尿镉平均水平基本高于 10 μg/g·Cr ,治疗期间尿 β2 MG一直正常或出现异常又转为正常的工人 ,尿镉平均水平在 10μg/g·Cr以下 ;整个治疗过程中 ,不论尿镉升高或降低 ,尿 β2 MG异常率均有所上升 ;随着镉接触终止时间的延长 ,尿 β2 MG没有下降 ;尿镉水平低于 10 μg/gCr ,肾损害可以恢复 ,反之 ,则不可逆。[结论 ]尿镉的水平是影响镉接触工人肾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 ,EDTA对镉接触工人肾功能损害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7.
对某锌品厂接触不同水平镉的两组工人进行镉摄入量、尿镉、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组工人镉摄入量、尿镉、尿N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尿NAG的水平随着镉摄入量、尿镉排泄的增高而升高,并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当镉摄入量大于50mg或尿镉的水平为2μg/gGr时,尿中NAG就显著增加.说明尿NAG活性可作为镉接触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如这项指标经实践验证,稳定可靠,建议作为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参考指标,而尿镉的阈限值应低于5μg/gCr.  相似文献   
28.
职业性镉接触与肾小管功能障碍的剂量-效应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镉接触与肾小管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寻求镉致早期肾损害的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锌品厂的工人110名为镉接触组,以当地商业人员为对照,观察了镉摄入量、尿镉含量与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白蛋白排出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中金属硫蛋白 (MT)基因表达作为镉接触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职业接触镉的人群 ,进行接触评定和效应评定 ,分离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测定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镉接触工人PBL的基础、诱导的MT表达水平分别为 1.5 7±0 .5 7、3.6 2± 1.0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4± 0 .45、2 .6 8± 0 .7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尿镉、血镉和镉摄入量水平上升 ,镉接触工人PBL的MT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都增高。MT基础和诱导表达与血镉水平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93和 0 .5 91) ;同时与尿镉也显著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14和 0 .334)。血镉水平与MT基础表达和诱导表达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结论 PBL中MT基因表达作为镉接触的生物标志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调查和分析居住在不同程度镉污染区的居民镉摄取量和肾功能的情况。用荧光分析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镉。结果:镉接触人群中高NAG尿和高白蛋白尿的发生率随尿镉排泄增高而增高,同时也随镉摄取量的增加而增高,尤以NAG表现明显。结论:环境镉接触与人群肾功能损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尿NAG可作为镉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