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建立适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的百分位数及曲线,为科学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及中心性肥胖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为样本,应用国际通用的LMS法分性别建立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正常值及百分位数曲线.结果 腰围百分位数曲线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腰围指数的P50百分位数曲线具有明显性别差异,7 ~12岁男生逐年上升,且高于女生,自13岁开始经交叉后低于女生.获得上海市7 ~18岁儿童青少年男女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百分位数(P5,P10,P15,P50,P85,P95,P95)及曲线.结论 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腰围、腰围指数百分位数存在地区、性别差异.本研究所获得的百分位数及曲线可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2.
杨漾  陈佩杰  吴艳强  彭宁宁  周国耀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50-1352,1355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学生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7 ~18岁中小学生14 301名.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问卷调查采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上海市学生的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7.0%.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每周吃鸡蛋≥7次、上体育课感到累、不喜欢长跑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 CI)分别为2.544(2.307 ~2.805),1.242(1.148~1.345),1.129(1.004 ~1.270),1.252 (1.173 ~1.337),1.185(1.112 ~ 1.262).学校组织体育活动足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13,95%CI=0.700~0.945).结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耐力跑参考值及曲线,为监测该地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变化提供参照.方法 以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6个区15 308名7~18岁学生为样本,用LMS法建立年龄别耐力跑百分位数值.结果 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耐力跑百分位数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及曲线.2014年上海市7~ 12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均呈上升趋势,13~ 18岁男、女生耐力跑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年龄组耐力跑的P85,P95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呈现性别、年龄特征,7~12岁男女生百分位数曲线基本一致,13~18岁男生百分位数曲线呈持续性上升,而女生13~15岁上升,15岁之后曲线下降,17~ 18岁曲线略有上升.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青少年耐力跑百分位数曲线图为本地区儿童青少年功能水平测量提供了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调研资料中9~18岁中小学生11 913名,调查项目包括形态指标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睡眠、饮食、体育锻炼及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不同群体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 男生每天睡眠时间≥10 h的超重或肥胖检出率(36.7%)高于睡眠不足8h的学生(31.3%)(P<0.01).女生不吃早餐的群体(36.4%)高于天天都吃早餐的群体(17.6%)(P<0.05).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38.2%)高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30.8%)(P<0.01).初中每天玩游戏和计算机时间≥2h的学生(28.1%)高于<1h的学生(2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长跑(OR=1.16,95%CI=1.05~ 1.27)、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22,95%CI=1.05~1.43)的学生群体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较高.女生中吃早餐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下降(OR=0.33,95%CI=0.16~0.67).城区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1h(OR=1.36,95%CI=1.07~ 1.74)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郊区每天睡眠时间≥10 h(OR=2.0,95%CI=1.23 ~ 3.25)的学生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增加.小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计算机≥2h(OR=1.45,95%CI=1.01~2.08)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提高.结论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与睡眠、饮食习惯、锻炼意愿和静态生活方式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2000-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7 ~18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提高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00-2010年上海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10 a间上海市学生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22,0.90,3.59和2.71 cm;体重平均增长1.81,0.87,5.58和3.13 kg;肺活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分别平均增长271.79,66.97,387.31,188.64 mL;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2005-2010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城男、城女、乡女立定跳远均值分别下降4.68,5.19和1.57 cm;而乡男略有上升.结论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速度素质参考值及曲线,为完善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黄浦、徐汇、闸北、闵行、奉贤和浦东6区15 422名7~18岁学生为研究样本,用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法建立年龄别50 m跑百分位数值.结果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50 m跑成绩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各年龄组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且均高于全国学生同期水平.获得上海市中小学生50 m跑百分位数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及曲线.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50 m跑成绩出现了7~8岁、11~13岁2个显著提高时期,17岁以后曲线趋于平稳;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50 m跑成绩提高最快的是7~9岁,之后幅度逐渐减小,14岁以后曲线趋于平稳.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百分位数及曲线图为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测量提供了直观评价手段,完善了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常模参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参考值,为监测该地区儿童青少年下肢肌肉力量水平提供参照。方法截取2014、2016年的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7~18岁学生分别为15 421、10 789名。应用国际通用LMS法分性别建立年龄别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值。结果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立定跳远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总体男生高于女生(t=54.35,P0.01),男生立定跳远发展敏感期年龄为11、12岁(156.7~189.97cm),女生敏感期年龄为7、8、9岁(118.65~145.66 cm);与2014年相比,2016年男女生立定跳远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男生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女生总体有所增长(t=-2.66,P0.01),分年龄段来看13岁男生组有所下降(t=1.97,P0.05),7岁女生组有所增长(t=-2.64,P0.01),而16岁女生组有所下降(t=2.09,P0.05);获得了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立定跳远的百分位数参考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高年龄组(高中生)百分位数参考值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结论 2014年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发展敏感期年龄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较男生提前1~2年,2016年与2014年相比女生总体有所增长,个别中学生年龄组有所下降,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参考值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获得的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参考值为本地区儿童青少年力量水平测量提供了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上海市7~18岁儿童青少年2000--2014年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200-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抽取7~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运用LMS法拟合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主要百分位数值及曲线,并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14年间,男生P5,P15,P5o,P85,P95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5,3.4,3.2,3.1,3.1 cm,女生分别为2.6,2.5,2.3,2.3,2.4 cm;男生P5,P15,P50,P85,P95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3,3.9,5.3,7.4,9.2 kg,女生分别为2.2,2.5,3.3,4.6,5.8 kg.男女生体重平均增长幅度均为高百分位数大于低百分位数,身高则是低百分位数大于高百分位数(P值均<0.01);不同群体的身高最大增幅的出现年龄均提前,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郊区男生生长最大发育年龄提前,提前幅度表现为郊区男生(0.45)>城市女生(0.35》城市男生(0.26).结论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正经历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趋势,需注意身高、体重不同百分位数人群增长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