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我院1993-01-1996-12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50例,均采用0.5%的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和切口,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报道如下。1一股资料对89例,女61例,年龄10~62岁,发病后入院时间6h-4d均行手术治疗。单纯性68例.化脓性58例,环疽性、穿孔性24例。其中泛发性腹膜炎34例。2方法和结果本组术中常规切除阑尾后.其中单纯性、化脓性仅用0.5。甲硝晔溶液20-30n注入叨日内,无菌纱布擦拭后、关腹.对于泛发性液膜大胆奸污染较重者,首先做腹肝冲洗,万法是吸除脓液,然后腹腔内准入生理盐水!000n。l、将结肠间、左右结肠旁沟和*珍as南清洗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4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CT分期。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有良好的适应性及优越性,提高CT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治疗和阻止缺血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急诊寰椎骨折误诊、漏诊的原因,寻找避免误诊、漏诊的方法. 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1年11月急诊诊断失误的29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1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37岁.29例诊断失误的病例中漏诊24例,误诊5例.分析急诊室漏诊、误诊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结果 漏诊原因:患者初诊时无局部疼痛主诉而未行影像学检查3例,初诊时有局部疼痛主诉但未引起患者重视而未行影像学检查4例,个别首诊医生经验不足读片失误6例,放射科提供影像学资料未显示骨折部位图像7例,患者病情危重于首诊时无法行全面、系统的检查4例.误诊原因均为个别首诊医生对寰椎骨折了解不够,以及对局部解剖结构不熟误把其他的正常结构当作骨折线. 结论 首诊医生只有熟悉局部解剖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同时需要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提供准确的骨折图像才能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健康12 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测确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选择开放性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以克氏针行髓内固定股骨;骨折后8周,CR片记录大鼠骨痂的连续性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取骨折术后4周和8周时骨痂,行HE染色,并记录骨小梁或小梁状骨所占体积比(BV/TV)表示.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CR摄片显示骨折后8周各组大鼠骨折连续性都较好,骨折对位对线好.大鼠骨折8周时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SHAM组和OVX+RAL组都明显优于OVX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骨折4周时骨痂的HE染色中,OVX组原始小梁状骨中新生软骨细胞较多.OVX+RAL组和SHAM组8周时骨痂中BV/TV值明显高于OVX组.骨折4周时骨痂VEGF染色中,各组大鼠的骨痂内软骨细胞或骨细胞上存在一定量的VEGF表达,SHAM组和OVX+RAL组的细胞上VEGF表达量略高于OVX组;骨折8周时各组骨痂中的VEGF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OVX大鼠骨痂成熟缓慢和早期骨痂内VEGF低表达,可能是骨折愈合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雷诺昔芬可以促进骨痂成熟和早期骨痂中VEGF的表达,有利于OVX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探讨EH合并IGT与CRP、ET、NO的关系。方法纳入EH患者82例,其中合并IGT 42例,糖耐量正常(NGT)者40例;非EH者80例,其中IGT 40例,NGT 40例。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ET测定用放射免疫法,NO测定用硝酸还原法。结果 EH组CRP和ET水平高于非EH组(均P<0.05);EH组NO水平低于非EH组(P<0.05)。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中,IGT人群血浆CRP和ET水平均高于NGT人群,NO水平均低于NGT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IGT与CRP、空腹血糖、ET、餐后2 h血糖、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EH合并IGT患者CRP、ET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提示EH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脑钠肽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脑钠肽治疗,B组患者采用脑钠肽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48 h的尿量、液体入量、血压水平,以及72 h时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明显高于A组的70.0%(14/20)及C组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48 h尿量、48 h液体入量均明显高于A组、C组,48 h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72 h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均明显高于A组、C组,72 h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钠肽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增加48 h尿量,降低低血压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7.
背景: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程度,但是近20年未再有突破性进展。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坏死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8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60只,造模后即刻给药,β-七叶皂甙钠组腹腔注射5 mg/kgβ-七叶皂甙钠,甲基强的松龙组腹腔注射100 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于治疗后8,24,96 h,治疗后7,14 d 5个时间节点处死实验动物并取损伤段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坏死神经细胞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均于治疗后8 h出现坏死细胞且7 d达高峰,14 d时水肿减轻但坏死细胞并未减少,但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同一时间点上坏死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吸光度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在96 h内增加快速,而甲基强的松龙组缓慢均匀增加,24 h以内β-七叶皂甙钠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均低于甲基强的松龙组(P〈0.05),96 h后β-七叶皂甙钠及甲基强的松龙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 d后各组均开始缓慢下降。结果表明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通过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2周时间内的效果与甲基强的松龙相似。  相似文献   
48.
背景:脊椎后路植骨融合是常见的脊椎术式,人工骨可以很好地辅助植骨融合,但是由于软组织可能对人工骨存在一定的反应,人工骨目前很少应用于脊椎后路植骨中. 目的:拟通过兔的脊椎后路植骨实验,探讨如何降低脊椎手术中软组织对人工骨反应. 方法:36只成年公兔随机分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和对照组,于 L2-3去皮质的椎板表面上,植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以可吸收止血纱布隔离背侧软组织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无隔离物为对照组.检测植骨后不同时间点,兔血液中的 C-反应蛋白表达,记录植骨后1周和12周皮肤愈合和皮下组织愈合情况以及局部炎症反应,CT 检查记录植骨后不同时间点的人工骨爬行替代情况. 结果与结论:1周时,可吸收止血纱布组所有兔的背侧筋膜愈合完整;对照组9只中7只筋膜愈合完整,2只背侧筋膜愈合欠佳.12周时,可吸收止血纱布组9只中8只背侧筋膜愈合良好,1只愈合欠佳;对照组9只中6只愈合良好,2只愈合欠佳,1只轻度感染.1周时两组肌肉组织都存在一定充血,部分炎性细胞浸润,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局部充血相对较少.12周时两组肌肉组织都存在一定的肉芽组织增生,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炎性细胞浸润略少,对照组部分动物可见较明显的坏死组织.植骨后即刻,植骨后1周,4周时血液中的 C-反应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骨后12周时,CT 检查显示靠近骨面的人工骨吸收明显,靠近软组织的人工骨无明显吸收,人工骨吸收情况在两组间无明显区别.结果提示,人工骨放置应尽量与植骨面多接触,这可促进人工骨尽早吸收,并降低软组织反应.减少人工骨和软组织接触,可以降低软组织对人工骨的反应.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早期生物隔离和组织修复作用能一定程度减少组织对人工骨的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297例老年OVCF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椎体压缩程度、椎体终板/后壁完整性、骨折节段数、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软组织、血管内、椎管内及混合渗漏)的关系。结果术中共16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5.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骨水泥剂量高是骨水泥渗漏的唯一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椎体压缩程度高和骨折节段数多是椎间盘渗漏的危险因素;骨水泥注射量大和椎体压缩程度高是软组织渗漏的危险因素;女性和年龄较低是血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骨水泥注射量大和椎体终板/后壁破裂是椎管内渗漏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的危险因素导致PVP术中不同的渗漏类型。明确不同危险因素与各渗漏类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伤椎节段、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量以及手术前后VAS评分。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6例;平均年龄(72.7±9.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的VAS评分,分析各因素与老年胸腰椎骨折PVP术后疗效的相互关系。结果椎体骨折集中在胸腰段,其中T12~L_2共192椎,占总数的81.0%。总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6.7±1.5)mL。术前VAS评分7.6±0.9,术后3d 2.8±1.1,术前与术后3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性别(男:5.7±1.0,女:5.6±1.0)、伤椎位置(胸段:5.7±0.9,胸腰段:5.6±1.0,腰段:5.9±0.9)、骨折压缩程度(0型:5.5±1.1,Ⅰ型:5.6±0.9,Ⅱ型:5.8±1.0,Ⅲ型:5.9±0.9)间患者VAS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0.178)、性别(r=-0.033)、伤椎位置(r=0.102)及压缩程度(r=0.174)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r为0.663。骨水泥渗漏组水泥注射量高于无渗漏组(P=0.028),两组间椎体压缩程度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破裂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无破裂组(P=0.004),不同性别、伤椎解剖部位各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骨水泥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呈正相关。后壁破裂的椎体行PVP手术,应严格控制骨水泥到达的位置与椎体后壁的间距以及骨水泥的推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