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位点的分布频率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Cw座位(human leukocyte antigen-Cw,HLA-—Cw)基因位点的分布频率,并初步探讨其与临床移植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对103例广东地区汉族人群HLA-Cw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位点以HLA-Cw01,Cw03,Cw07分布频率较高.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基因分型和日本及非洲差别较大。除Cw*01外,中国南方的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基因分型和北方的天津汉族人群也有明显差别。Cw*07在各国及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频率均较高。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HLA-Cw基因分型和其他国家和中国北方地区人群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在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中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模型,预处理为放疗8.0Gy,分为:对照组(n=10)异基因骨髓细胞(2×10~6)加脾T淋巴细胞(2×10~6)移植组;火把花根片组(n=20)异基因骨髓细胞(2×10~6)加脾T淋巴细胞(2×10~6)移植加火把花根片预防组。比较受鼠生存时间和GVHD发生情况,受鼠外周血象中白细胞、血球压积等恢复情况和骨髓细胞中嵌合体H-2D~b阳性细胞百分比以评价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的脾细胞中CD4~+和CD8~+以及CD25和CD69的表达。结果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25天内死于GVHD,火把花根片组GVHD的发生率为20%(4/20),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存活率和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P<0.01);存活的火把花根片组小鼠(n=4)40天时骨髓细胞中的H-2D~b阳性细胞百分比达(93.38±4.32)%。移植后10天开始,火把花根片组小鼠CD4~+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致敏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正常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后,体外予经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荧光染料标志,经尾静脉注射到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小鼠体内(每组10只),在6h、24h和48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方法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迅速和持久在脾,肝脏聚集,而非致敏动物却没有明显聚集到肝脾等脏器,却是最终归巢到了骨髓。其中流式定量结果表明:6h时致敏小鼠脾脏荧光阳性细胞为(3.78±0.66)%,与同期正常小鼠脾脏结果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h时致敏小鼠骨髓荧光阳性细胞为(0.43±0.35)%,同期正常小鼠骨髓为(5.40±1.58)%,两者比较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致敏的小鼠体内肝脾等免疫脏器明显受到致敏影响,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的定位具有很高的趋化吸附作用,中止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状态下向骨髓的归巢。 相似文献
26.
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促进无关供体脐血移植(UD-UCBT)患儿的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和造血恢复,我们在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以自体或异基因双亲(母亲或父亲)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脐血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探讨MSC是否可促进HSC植入及造血恢复、对GVHD的影响及安全性。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1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行UD-UCBT的患儿6例,女4性,男性2例;年龄为8.3(5~13)岁;诊断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细胞(高危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4例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a)1例。移植时的体质量为26.8(16~42)kg。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于第一次CR的化疗维持期进行;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按pesaro病情分度均为Ⅱ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广州市四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各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对各院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750株PA进行鉴定,采用日本生研株氏会社分型血清用玻片凝集法对PA进行血清分型。结果750株PA分型率为93.7%(703/750);以G、B、L、F型为主,其中G型197株占26.3%、B型90株占12.0%,L型78株占10.4%,F型77株占10.2%。结论广州市四家医院的PA血清型以G、B、L、F为主,未发现有A血清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培养上清65380;融冻产物对脐血CD34+ 细胞扩增及分化的作用65377;【方法】 分离纯化人骨髓MSC,收集纯化三代的MSC培养上清,采用反复冻融法获得MSC融冻产物,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纯化脐血CD34+ 细胞65377;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含MSC滋养层组65380;MSC上清组65380;MSC融冻产物组及单纯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照组65377;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血CD34+ 细胞在这四种培养体系中第6天和第12天有核细胞数及CD34+65380;CD34+CD38-65380;CD41+65380;CD19+65380;CD3+ 细胞含量65377; 【结果】 ①MSC滋养层组对脐血有核细胞和对脐血CD34+65380;CD34+ CD38- 的扩增能力最强,MSC培养上清组和MSC滋养层相比具有类似的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减弱(P < 0.05)65377;②MSC培养上清和MSC均具有抑制脐血CD34+ 细胞分化为CD3+ 和CD19+ 细胞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65377;③MSC培养上清和MSC均具有促进脐血CD34+ 细胞向CD41+ 细胞分化的作用,MSC滋养层的作用强于MSC培养上清(P < 0.05)65377;④MSC融冻产物已完全丧失对脐血CD34+ 细胞扩增和分化作用,与单纯因子对照组相似(P > 0.05)65377;【结论】 MSC培养上清对脐血CD34+65380;CD34+ CD38- 细胞均具有扩增作用,而且可促进脐血CD34+ 细胞向CD41+ 细胞分化65377; 相似文献
29.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初步检测其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使用RT—PCR方法扩增BDNF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 Simple载体测序,将测序完全正确的BDNF目的基因克隆入pShuttle2中,然后利用体外连接法将BDNF目的基因克隆入Adeno—X^TM腺病毒骨架中。Lipofectamine^TM 2000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携带BDNF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少量提取重组腺病毒DNA检测证实为复制缺陷型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后大量扩增。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法初步检测BDNF目的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大鼠BDNF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证实其在HEK293细胞中可高水平表达BDNF目的基因。【结论】利用体外连接法可方便、快捷地构建携带BDNF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可在体外高水平表达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儿童TCR Vβ24个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及其与HLA—DRB1*15的关系。【方法】再障儿童17例(SAA14例,MAA3例),采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外周血或骨髓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和克隆性,SSP—PCR检测HLA—DR。【结果】再障儿童外周血T细胞仅表达4—22个Vβ亚家族,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几乎表达所有Vβ亚家族。12例(包括初诊SAA4例,CR4例,复发1例和MAA3例)再障儿童存在不同程度T细胞克隆性增殖,但个体间差异较大,正常外周血和骨髓均为多克隆性T细胞。5例HLA—DRB1*15(+)患儿中4例(80%)有寡克隆T细胞,而12例HLA—DRB1*15(-)患儿中仅3例(25%)见寡克隆T细胞,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伴寡克隆T细胞的6例S从儿童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达CR;不伴寡克隆T细胞的5例SAA儿童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其中CRI例,PR2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大多数再障儿童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殖,寡克隆T细胞多见于SAA,尤其是HLA—DRB1*15(+)的SAA儿童。TCR VβT细胞克隆的检测对进一步了解再障免疫功能状态、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