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研究旨在观察BMP-4在人胚胎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的表达,为建立含AGM区基质细胞的诱导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体外传代培养人胚胎AGM区基质细胞(hAGM S1-S5)及取自同期胚胎的躯干成纤维细胞(hFT),采用RT-PCR方法在mRNA水平分析BMP-4在hAGM S1-S5的表达情况,并应用ELISA方法测定BMP-4在hAGM S1-S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分泌水平,同时以hFT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体外培养中的hAGM S1-S5细胞形态学表现主要为成纤维间质细胞样,少量呈内皮样,是早期胚胎AGM区来源的异质细胞群。hAGM S1-S5细胞均表达BMP-4 mRNA,hFT不表达BMP-4 mRNA。hAGM S1-S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测得分泌的BMP-4,其分泌水平(pg/ml)分别为55.98±11.20、61.16±9.39、76.26±11.31、86.38±18.34、85.39±21.22,与hFT对照组(16.76±7.04pg/m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AGM S1-S5组间比较BMP-4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中的人AGM区基质细胞表达BMP-4,与AGM区基质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原始发生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制备能高水平表达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首先TRIzol法提取大鼠脊髓组织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BDNF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测序后将其插入pShuttle2中。然后利用体外连接法将BDNF基因克隆入Adeno-X^TM腺病毒骨架中。脂质体法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携带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少量提取重组腺病毒DNA利用PCR法检测为复制缺陷型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后大量扩增,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DNF基因在HEK 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能高水平表达大鼠BDNF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结论利用Adeno-X^TM系统体外连接法可方便、快捷的构建BDNF基因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可在体外高水平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3.
MIP-1α和PF4对造血干/祖细胞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疗时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和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4,PF4)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骨髓标本13份,脐血标本10份。分4组:A组为MIP-1α,B组为PF4,C组MIP-1α+PF4,D组空白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细胞周期、细胞活性、集落形成能力等。结果:3个实验组细胞的S  相似文献   
104.
反义pEGFP-C1-Survivin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Survivin反义核酸载体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生物学行为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MTY检测转染前后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测定转染前后侵袭能力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前后Ang-2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噻唑蓝(MTT)检测显示转染后骨肉瘤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转染组抑制率达到23.4%,与各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质体组、空质粒组和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显示转染组MG-63中Ang-2基因mRNA的表达较转染前明显下降,与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另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测定显示转染组侵袭百分数为17.9%,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urvivin反义核酸可以显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侵袭能力,部分逆转其恶性表型,这可能与其下调Ang-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成人嗅球与嗅黏膜来源的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生物学与免疫学特性,探讨后者取代前者行细胞或组织移植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分别分离、培养、纯化两种来源的OECs,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合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免疫特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量技术、流式细胞术、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来比较分析不同组织来源的人OECs的生物学与免疫学特性.结果 两种OECs开始分化时间相同,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生长曲线与活力曲线均走行一致,曲线大部分重合;免疫细胞化学p75~(NTR)染色两者均呈阳性;流式分析两种OECs均不表达CD34与B7-1(CD80)、B7-2(CD86)、HLA-DR、CD40、CD40L等移植免疫标志:嗅球源性嗅神经鞘细胞组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51.18%±6.01%)与嗅黏膜源性嗅神经鞘细胞组(51.00%±5.87%)、BMSCs组(52.79%±3.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嗅球与嗅黏膜来源的OECs在生物学与免疫学特性方面基本一致,可考虑使用来源更为便捷的成人嗅黏膜源性OECs代替嗅球源性OECs行细胞或组织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6.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hNSCs。24例成年SD大鼠分为移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均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第9天移植组于损伤脊髓中心分别注入经CM-DiI标记的hNSCs混悬液,对照组注入人DMEM/F12培养液。术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术后每7天行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数据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成功建立h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移植的hN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超过8周,并向脊髓损伤头尾端迁移,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示移植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移植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中的人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并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7.
106例广东汉族群体HLA基因频率的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群体HLA抗原多态性分布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了106例广东籍汉族人进行HLA分型。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及PCR-SSP方法检测了HLAⅠ类,A,B位点及HLAⅡ类DR位点。结果 共检出了HLA-A位点抗原10种,HLA-B位点抗原21种,HLA-DR位点抗原13种,并与北方人群抗原分布进行对比。结论 A11,B46和B60抗原频率比北方人群有显著增高,而A1,A3、B7等抗原则相对减少,显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与北方人群间在HLA多态性分布上有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同一来源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和CIK细胞上CD45RO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扩增脐血来源的DCs、CIK和NK细胞,杀伤效应细胞分为两组:A组为接受DCs共孵育6d刺激的CIK、NK细胞,B组为未接受任何刺激的CIK、NK细胞,了解DCs对相应效靶比下CIK、NK细胞杀伤K562、HL-60细胞株细胞毒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CIK细胞上CD45RO、CD45RA的表达率。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升高,脐血CIK、NK细胞对肿瘤细胞株的杀伤力增加。在20∶1、10∶1效靶比下,A组CIK、NK细胞对HL-60的杀伤率分别为76.77%±5.76%、55.87%±2.09%,B组为61.14%±3.72%、49.96%±1.51%,A组对HL-60的杀伤明显高于B组;在20∶1效靶比下,A组对K562的杀伤明显高于B组;而在10∶1效靶比下两组之间的杀伤活性未见显著差异;A组CIK细胞上CD45RO表达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DCs与CIK、NK细胞共孵育可提高CIK、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增加CIK细胞上CD45RO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9.
背景:由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表达的CD16和CD11a均与其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直接接触杀伤的抗肿瘤效应密切相关,因此了解两种细胞扩增过程中这两种分子表达的强弱,对根据免疫效应细胞的最终用途决定两种细胞的最佳收获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CD16和CD11a表达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移植免疫学动态观察,于2006-09/2008-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 材料:脐血来自本院健康足月妊娠产妇。 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的IMDM,双抗生素青、链霉素各1×105 U/L 24孔培养板中,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15、干细胞因子及FLT3L制备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每隔3天半量换液及全量补充上述细胞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以及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在4周培养过程中CD16和CD11a表达的变化。 结果: CD16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的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两类细胞上均在培养的第4周达到最高峰,分别为(55.99±3.90)%和(7.86±1.66)%,但CD16在自然杀伤细胞上表达比例较低,整个培养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上CD16的均数表达没有超过8%。CD11a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培养的第3周,自然杀伤细胞培养的第2 周达到最高峰,分别为(49.32±6.32)%和(82.31±11.33)%,之后逐渐出现下降,到培养第4周几乎消失。 结论:CD16和CD11a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上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呈动态变化,使用单克隆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效应时,细胞的收获期可在细胞培养的第4周,利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进行细胞过继免疫,那么收获细胞的时间以细胞培养的第3周为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回输自体CIK细胞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EB病毒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鼻咽癌病例42例,其中放化疗联合CIK组21例进行CIK生物治疗(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骨髓移植中心建立的 CIK细胞培养方法诱导扩增 CIK细胞, CIK细胞培养 14 d后分次回输给患者)及进行放疗或/和化疗,放化疗组21例仅进行放疗或/和化疗。【结果】随访6 ~ 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放化疗联合CIK组食欲明显改善,并且其肿瘤标志物(VCA-IgAEA-IgAEA-IgG及EBV-DNA)均较放化疗组明显降低;但治疗有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IK生物治疗安全可靠,有效降低EBV抗体滴度并提高食欲,改善睡眠,但并未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