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8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目的 评价低管电压扫描方法结合精确计算对比剂量与常规扫描方法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上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颈部CTA受检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常规组):120 kV,对比剂用量70~80 ml;B组:100 kV,精确计算对比剂用量; C组: 80 kV,精确计算对比剂用量.分别对各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3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B与C组的有效剂量较A组明显下降,分别为(6.6±0.9)、(4.5±0.7)和(2.1±0.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4,P<0.05);B与C组的对比剂用量较A组均明显下降(73.2±8.2)、(48.2±5.1)和(48.6±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8,P<0.05).B组与C组较A组CNR分别提高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P<0.05).A组中有10例患者的图像出现静脉伪影对影像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B组与C组均未出现静脉伪影.结论 采用精确计算对比剂量结合80 kV扫描方法与常规组相比较不仅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大幅降低,并且图像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提高对颅内三叉神经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节细胞神经瘤,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和有关鉴别诊断.结果 肿瘤表现为中颅窝类圆形伴分叶状突起,突入Meckel腔,边界清楚,完全包绕颈内动脉并推移同侧大脑中动脉.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影,其内可见点状或结节状钙化.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呈延迟强化.结论颅内三叉神经节细胞神经瘤十分罕见,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其确诊仍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8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体部前2/3区域5例;右侧侧脑室体部后2/3区域2例,Monro孔区域1例.形态不规则、分叶、边缘清.MR表现为T1WI、D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1例强化不著.囊变、出血及钙化灶不强化.8例免疫组化染色突触蛋白(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元标记物均呈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明确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5.
46.
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CCL)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影像学表现近年来国内外也有报道,具有一定的特点,笔者报道l例术前CT、MRI诊断的PCCCL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对比性评估静音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效价,探讨静音MRA在颅内动脉瘤病变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断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27例,共有动脉瘤病灶32个。所有病例于CTA检查前同日行3.0 T MRI扫描。两名神经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静音MRA及时间飞跃法(TOF)MRA图像质量(信号均匀度、病灶显著性、静脉信号或干扰以及诊断可信度4个方面)进行评估(采用四分法)。定量测量脑动脉瘤瘤体长径值,并根据动脉瘤长径将动脉瘤分为微小动脉瘤组(长径≤3 mm)和较大动脉瘤组(长径>3 mm)。两种MR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比较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分别评估两种MRA与CTA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2个颅内动脉瘤病灶中,静音MRA和TOF MRA图像的信号均匀度分别为3.38±0.49、3.00±0.62,静脉信号/干扰分别为3.77±0.42、2.65±0.4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2;Z=-5.69,P=0.01)。静音MRA和TOF MRA图像的病灶显著性分别为3.19±0.56、3.15±0.46,诊断可信度分别为3.27±0.44、3.12±0.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关于动脉瘤长径的测量,微小动脉瘤组内静音MRA测量结果与CTA结果之间呈极高度一致,ICC (95%可信区间)为0.94(0.82~0.98),TOF MRA测量结果与CTA结果之间呈高度一致,ICC(95%可信区间)为0.72 (0.30~0.91);较大动脉瘤组内,静音MRA、TOF MRA测量结果与CTA结果之间均呈极高度一致,ICC (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8 (0.95~0.99)、0.95(0.87~0.98)。结论 与TOF MRA相比,静音MRA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准确率,且与CT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有望进一步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8.
49.
50.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共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10 d)28例,亚急性晚期和慢性期(≥10 d)13例]行头部MRI检查,包括T_1WI、T_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3D-ASL,计算并比较各序列阳性率;对3D-ASL图像进行处理获得脑血流量(CBF)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选取兴趣区,比较病灶侧与镜像侧CBF值和ADC值,以及病灶所在脑区外脑叶患侧与健侧额颞顶枕叶和小脑CBF值和ADC值。结果41例患者中28例(68.29%)呈异常表现,3例T_1WI呈低信号,8例T_2WI呈高信号,14例DWI呈高信号,27例3D-ASL呈病灶高灌注、1例呈病灶低灌注。3D-ASL阳性率[68.29%(28/41)]高于T_1WI[7.32%(3/41);,P=0.000]、T_2WI[19.51%(8/41);,P=0.000]和DWI[34.15%(14/41);,P=0.004]。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10 d)病灶侧CBF值高于镜像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61±7.19)ml/(min·100 g)对(63.32±4.83)ml/(min·100 g);t=2.690,P=0.012],而双侧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晚期和慢性期(≥10 d)病灶侧与镜像侧CBF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所在脑区外脑叶比较,患侧与健侧额颞顶枕叶和小脑CBF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早期3D-ASL即呈现病灶高灌注,且3D-ASL诊断病毒性脑炎的阳性率高于其他MRI序列,故可以作为病毒性脑炎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