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了解有些患者体内HBV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因序列(基序)变异系药物所致,抑或是其本身与野生病毒株共存,以便指导应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应用PCR-微板杂交-ELISA法对未经中西药抗病毒治疗的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70份血清标本检测了YMDD变异毒株及其基因分型。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4例(8.24%)检测到YMDD自然变异毒株,14例中慢性乙肝12例、乙肝肝硬化2例,年龄在31~56岁者10例(71.43%)。HBeAg阳性/抗-HBe阴性12例(85.71%),HBeAg阴性/抗-HBe阳性及HBeAg阴性/抗-HBe阴性各1例(各占7.14%),与YMDD自然变异阴性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HBeAg阳性/抗-HBe阴性所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大于2倍正常值者9例(64.29%),最高为1072U/L。14例中C型9例(64.29%),9例中有8例为HBeAg阳性/抗HBe阴性,此9例中7例为慢性乙肝,另2例为乙肝肝硬化患者;5例为非B非C(NBNC)型,未见B型和B、C混合型者。HBVDNA定量除1例C型为8.46×10^4拷贝/ml外,余13例(92.86%)均大于1×10^6拷贝/ml,最高为5.70×10^4拷贝/ml,与YMDD自然变异阴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V的YMDD自然变异可在患者体内感染慢性化的过程中发生,与野生毒株同时共存。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HBeAg是否阳性无关。多见于C型、HBV含量中等以上、有明显肝脏损害者。  相似文献   
82.
本文作者应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观察血浆、红细胞膜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血脂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微粘度增加,膜流动性降低,与以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细胞微粘度与血浆、红细胞膜LPO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无相关,提示在脑血管病患者,氧自由基是损伤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因素之一,应用抗自由基药物有保护红  相似文献   
8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是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标志酶之一,可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检测方法的固有缺陷,致该指标至今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NAP检测技术的进步,该指标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NAP的体内分布、生物学功能、检测方法学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尿β痕迹蛋白(BTP)/Cr是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方法选择5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59例,年龄22~78岁,女252例,年龄21~77岁。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BTP,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结果以BTP/Cr表示。结果尿BTP/Cr结果呈非正态分布。男性尿BTP/Cr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78(1.74,4.01)mg/g,女性尿BTP/Cr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0(0.94,2.48)mg/g,男性结果高于女性(P0.01)。按年龄分组,男性尿BTP/Cr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0~29岁组与30~39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0~39岁组与40~49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尿BTP/Cr变化随年龄增加而降低,20~29岁组高于其他4组(P0.01);而其他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95百分位数作为参考区间上限,男性20~39岁、40岁和女性20~29岁、30岁年龄组尿BTP/Cr分别为7.84、5.23、4.38、3.86 mg/g。结论尿BTP/Cr存在年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6.
LDH同工酶在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细胞损伤时可以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的酶活性升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有的患者血清出现异常同工酶区带6(LDH6),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和在抗氧化剂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2004年4月为界分为前期68例,后期30例。前期病例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加用抗氧化剂VitC VitE治疗组,各34例;后期病例给予新型抗氧化剂依达拉奉治疗。同时设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在受伤第1、2、3、7、14、30天,分别对存活患者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3mL,对照组亦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含量。以三个月为限,根据GOS标准分成死亡、恢复不良(包括植物生存、重残与中残)和恢复良好。结果用抗氧化剂治疗组受伤第7天、第14天血浆8-iso-PGF2α检测值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两周内5次血浆8-iso-PGF2α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3月时,VitC VitE治疗组死亡率41.18%,常规治疗组死亡率64.71%,依达拉奉治疗组死亡率33.33%。结论抗氧化剂能够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血浆8-iso-PGF2α的动态变化能够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抗氧化剂疗效评估的一项有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8.
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4 1例复发脑梗死 (复发组 )、5 8例初发脑梗死 (初发组 )和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复发组高血压病、房颤、糖尿病、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组 (P<0 .0 5~ 0 .0 0 5 ) ;复发组血 TC、TG、Apo B1 0 0 、中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和 HCt明显高于初发组 (P<0 .0 5~ 0 .0 1) ,HDL- C则低于初发组 (P<0 .0 5 ) ;复发组和初发组血红细胞刚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0 .0 1)。结论 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高血压病 ,血纤维蛋白原、TC水平和红细胞刚性升高及 HDL- C降低 ;而高血压病和红细胞刚性增加是复发与初发脑梗死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血清IgD测定一般用于IgD型骨髓瘤的鉴别诊断,结核、何杰金氏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和荨麻疹病人血清中的IgD也可升高。有关麻风病人血中IgD含量如何尚未见报道,为此对33例麻风患者进行了测定。选健康体检合格者22人做对照组,HBsAg阴性,其中男13例,女9例,26~53岁,平均40.5岁。病人33例,其中LL15例,BL7例,TT11例:男28例,女5例,23~71岁,平均55.6岁。IgD抗血清及参考血清均购自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单向免疫扩散法,用稀释成6.25~200单位的标准参考血清制备标准曲线。为防止IgD的裂解,加6%6-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