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少见病例——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secondary subaortic stenosis,SSS)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导致SSS发生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对SSS进行手术矫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9例。CHD类型主要包括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等。患者矫治CHD时的年龄:4个月(15 d~5岁11个月);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时的年龄:5岁3个月(1岁~15岁3个月)。患者行SSS矫治与CHD矫治的相隔时间:4年10个月(8个月~13年11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79 (39~17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 (22~124) min。术后住院时间7 (5~9) d。1例术后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个月~4年4个月)。所有SSS患者术后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正常,随访过程中无死亡。1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左心室流出道狭窄逐渐加重,再次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 结论继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主动脉瓣下狭窄极少见,其发生原因考虑CHD矫治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其发生时间与继发先心病手术类型无法预测,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对SSS矫治简单、有效,但术后左心室流出道仍有可能再次狭窄并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细胞凋亡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与p38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高、低剂量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高、低剂量TanⅡA3d,每日1次.各组于脑缺血120min再灌注24h,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额顶部皮质磷酸化p38 MAPK和MMP-9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检测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结果 (1)与Sham组相比,IR组磷酸化p38MAPK和MMP-9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磷酸化p38MAPK和MMP-9表达均降低,且高TanⅡA组明显低于低TanⅡA组(P均<0.05);(2)与Sham组相比,IR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与IR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凋亡细胞均减少,且高TanⅡA组明显低于低TanⅡA组(P均<0.05).(3)与Sham组比较,IR组脑组织EB含量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E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高TanⅡA组明显低于低TanⅡA组(P均<0.05).结论 TanⅡA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抑制MMP-9表达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与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探讨玉屏风散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随机抽样将12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分为研究组(玉屏风散+常规治疗)6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60例,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泻停止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②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③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后随访期体重增长、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泻复发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可以提高迁延性腹泻患儿血清IFN-γ水平,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同时缩短患儿病程,降低腹泻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艾滋病病毒1型(HIV-1)Gp120膜蛋白免疫小鼠后的IFN-γ的表达。方法 构建表达HIV-1gp120基因的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的表达。结果 获得表达中国HIV-1流行株gp120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VVgp120、rVVM304,能正确表达Gp120蛋白。与DNA疫苗p120-VRC、pM304-VRC联合免疫小鼠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小鼠脾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的表达IFN-γ。结论 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成功检测到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特异性的表达IFN-γ,用此方法可方便快捷地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BL)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Bala/C小鼠建立VMC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设对照组,建模好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L大剂量组、BL中剂量组、BL小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治疗60 d后处死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AngⅡ和TGF-β1水平,采用Masson染色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ngⅡ、TGF-β1、Smad2/3和Smad7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心肌组织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CVF升高,血清及心肌组织AngⅡ及TGF-β1表达升高,心肌Smad2/3表达显著升高,Smad7表达下降,心肌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BL大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CVF、胶原-Ⅰ和胶原-Ⅲ表达下降,且BL大剂量组效果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BL大、中剂量组血清TGF-β1及AngⅡ浓度均有下降(P0.01);卡托普利组与BL大剂量组水平相近(P0.05);而对于心肌组织TGF-β1及AngⅡ的下调,BL大剂量组效果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mad2/3的表达量增多,Smad7的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BL大、中剂量组心肌Smad2/3表达量下降,Smad7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L具有抗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效果优于卡托普利,而调控心肌AngⅡ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gag-polΔ和gp140TM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方法 首先将HIV-1的gag-polΔ和gp140TM基因插入穿梭载体,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 Easy-1共转化E.coli BJ5183,获得重组子。转化293细胞后获得重组病毒。重组腺病毒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体。结果 获得两株重组腺病毒vAd-gag-polΔ和vAd-gp140TM,能正确表达Gp140TM、Gag蛋白以及经剪切加工的P24蛋白,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高滴度的HIV-1特异性的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HIV-1结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能有效诱导HIV-1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苯佐卡因含片对口腔溃疡、急性咽喉炎引起的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基质平行对照试验.口腔溃疡病例数60对,咽喉炎病例数40对,观察疼痛指数及镇痛疗效.采用X2,t检验或非参数统计方法.结果:试验组用药第1 d、第2 d能有效减轻疼痛,用药第1 d镇痛维持时间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444).结论:苯佐卡因含片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口腔溃疡、急性咽喉炎引起的疼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和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药3d,每日1次.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P-选择素和IcAM-1表达,进行MPO活性检测,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 脑缺血90min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和ICAM-1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与缺血冉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减少P-选择素和ICAM-1表达,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显著.脑缺血90min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MPO活性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差异显著;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减少MPO活性,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显著.Tan ⅡA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显著.结论 Tan 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阶段P-选择素和ICAM-1所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