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68篇 |
内科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9篇 |
综合类 | 58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心力衰竭(心衰)组为30例持续性房颤伴症状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45)患者,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相匹配的60例无心衰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导管消融手术相关参数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对心衰组术前、术后的左房大小、左室功能及内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肺静脉隔离率分别为96.67%及98.33%(P=1.00)。两组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23±39.03 min比201.87±36.80 min,P=0.97;26.80±7.77 min比27.06±7.16 min,P=0.88;3.3%比3.4%,P=1.00)。随访11±1个月,73%的心衰组患者和78%对照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P=0.61),两组中分别有40%和42%患者接受再次消融。与术前相比,术后9个月心衰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7.87%±4.72%,左房内径缩小3.77±4.02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6.87±5.32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8.93±7.60 mm(P均〈0.05);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改善程度高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者。结论包括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内,对于持续性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消融成功率与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相似。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后,左房、室扩大程度减轻,左室射血分数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在老年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01年4月至2019年1月行PTSMA治疗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按照年龄分成青年组(年龄<55岁)和老年组(年龄≥55岁)。通过查阅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史、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所记录患者的生命状态、临床表现和心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生存曲线。结果共11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年龄为56.0(15.0,82.0)岁,女性共42例(37.8%),其中青年组中位年龄43.5(15.0,54.0)岁,老年组中位年龄为63.0(55.0,82.0)岁。总体消融成功率为68.5%,青年组、老年组分别为66.7%、70.0%。术中无水酒精中位注射量为2.0(1.0,5.0)ml,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2.1(1.0,5.0)ml和2.0(1.0,5.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为手术常见并发症,2例患者(均≥55岁)因持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66岁)因术后心室颤动、心原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老年组患者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由于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搏骤停复苏等)发生率较青年组高(P=0.060)。111例患者除外1例围术期死亡,对其余110例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3~212(35.5±48.5)个月,随访率为86.4%(95/110),全因死亡11例,总死亡率为10.0%(11/110),除外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0例为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死亡,包括6例心原性猝死,3例因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致死,1例心力衰竭致死。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TSMA后1年、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6.9%、93.4%和81.1%。青年组和老年组1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97.7%、97.7%、91.6%和96.2%、89.7%、66.4%(P=0.068)。结论老年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TSMA的效果与青年患者相当,但手术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能增加,术后长期总生存率略低于青年组患者。 相似文献
83.
吴卫华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5)
作者报告了新近应用弹簧栓经皮关闭小的动脉导管未闻12例(A组)与以往Rashkind双伞法12例(B组)进行并发症、即刻和中期疗效的比较,除A组1例伴有轻度主动脉缩窄(收缩压差10mmHg)、1例于3.5年前PDA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外,均为单纯性PDA,有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动脉造影证实PDA最窄内径≤2.5mm和较大的主动脉壶腹部。临床表现两组年龄分别为(6.7±4)岁与(9.3±6.1)岁;平均体重(26.3±15.6)kg与 相似文献
84.
冠状动脉造影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血栓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造影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血栓诊断价值的探讨郑更生吴卫华袁方凌美玲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风心瓣膜病左房血栓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5例风心瓣膜病,男36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岁(41~64岁)。二尖瓣狭窄31例,二尖瓣狭窄并有关... 相似文献
85.
86.
2006年,肥西县被确定为“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县”,并于2006年4月份启动项目工作,截止2007年底共人组管理464例。现将全县464例惊厥型癫痫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前后缪刺治疗腰痛3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彭静山氏前后缪刺针法治疗各种腰痛382例,针感不强而疗效卓著.特报道与同道共勉. 1临床资料 腰痛患者共382例,男244例,女138例;年龄18~73岁;病程0.5天~25年.急性腰扭伤186例,慢性腰肌劳损59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92例,棘上韧带损伤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排除内科、妇科及骨折引起的腰痛,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明确诊断,且须有明显的反应点,每个反应点不大于1 cm2.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3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99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肝功能、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P<0.05)。治疗前,两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T、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比、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eg、Th17、IL-1、IL-4及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89.
矩形瓣与"Z"成形术相结合修复上唇全层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部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唇全层缺损,已有多种皮瓣修复方法报道,但对唇部和红唇的修复同时兼顾者较少,一般多将红唇的继发畸形留待日期修复,我们采用矩形推进唇瓣与“Z”成形术相结合Ⅰ期修复上唇和红唇组织缺损,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口-面-指综合征(Oral-Facial-Digital Syndromes,OFD)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患,因为混杂于口-面-指综合征中的其他疾患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对OFD分类也未统一[1],故要确认某些患者是OFD的Ⅰ或Ⅱ型还是其它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变得很困难.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对双胞胎患儿,经临床检查诊断为OFD,临床上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