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68篇 |
内科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9篇 |
综合类 | 58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1病例报告 女,4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年于1999年3月5日入院。患者自幼生长发育正常,无紫钳,日常生活及工作未见异常。1年前感冒后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伴轻度紫绀。初时未曾治疗,后来气促渐重,经外院胸部CT检查发现“两下肺结节影”及心脏杂音而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血压14.7 kPa/9.33 kPa。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口唇无紫钳,双肺未闻于、湿 音,两下肺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心率72次/分,心律整齐,心尖区收缩期杂音1/6级,肝、脾未扪及。杵状指阳性,双… 相似文献
52.
吴卫华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3)
方法 对象为82例需作心肺或肺移植术的慢性重度肺血管或肺实质病变着。所有病人临床状态稳定,左室喷血分数正常,无冠心病和二尖瓣返流,均为窦性心律或窦速,测试前不予常规药物治疗。所有病人均采用标准γ—照相机行平衡式放射性核素造影以测定右室喷血分数和左室最大充盈速率。右室喷血分数>45%视为正常,30~44%为收缩功能轻至中度减退,而<30%为收缩功能重度减退。将病人分为2组,第1组(24例)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调查某市中心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某地级市11个县市3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对其门诊处方7 920张,非手术患者病历资料465份,手术患者病历资料213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6.60%、89.68%,联合用药率分别为24.16%、43.5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47.25 DDDs。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18%,联合用药率为59.90%,其中单一、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分别占40.10%、47.82%、12.08%。Ⅰ、Ⅱ、Ⅲ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7.56%(40/41)、96.93%(158/163)、100.00%(9/9),联合用药率分别为30.00%、67.72%、44.44%。结论该地级市3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存在普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其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来分析不同部位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之间的关系,为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初至2019年12月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1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为肺栓塞组和非肺栓塞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以及病史资料的差别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肺癌合并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肺栓塞组肌间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肺栓塞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OR= 8.344,95%CI: 4.867- 14.304),其中存在肌间静脉血栓(OR=2.996,95%CI: 1.630-5.509)、腘静脉血栓(OR=5.536,95%CI: 1.646-18.623)、胫后静脉血栓(OR=6.685,95%CI: 1.789-24.990)均与更高的肺栓塞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肺栓塞风险显著增加,存在肌间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血栓均为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红外线照射治疗I-II期压疮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压疮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 试验组患者压疮的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红外线照射治疗I-II期压疮能减少渗出液的产生,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8.
斑点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最新的超声二维(2D)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分析其与实时三维超声(RT3D)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9例(DCM组),平均(51±14)岁;43名年龄(46岁±14岁)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采集2D、RT3D全容积图像,将2D及3D图像输入QLAB 6.2工作站分别获取MAD各参数及RT3D-LVEF值.结果 DCM组的MAD各项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MAD各测值与3D-LVEF之间相关性良好(P<0.01), 各测值的可重复性均较高.MAD各测值中,以胸壁为参考点的瓣环中点最大位移占左心室长径百分比(TMADm%)与LVEF相关性最好, 且重复性最高.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高,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甚至可替代LVEF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保证和提升区域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促进学科和队伍建设与发展。方法:根据医院和院前不同情况,结合研究目标设计针对相关人群的两组问卷表;发放问卷420份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问卷总回收率89.80%,总体达到预期目标。结论:绝大多数医生(不论院前和院内)支持院前急救医疗和学科建设,关注职业发展,但对院前急救学科的发展了解较少,应重视解决院前医生业务提升与职业发展相应的空间和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初步筛选适合封堵的VSD患者150例,术前TEE明确VSD位置、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然后在TEE引导下完成整个封堵过程,并在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术后3~4 d复查TTE.结果:147例患者封堵成功;3例患者未成功,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术后3~4 d随访TTE,无室水平残余分流,无新出现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原有的瓣膜反流未加重.结论:在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中TEE在选择合适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