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1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乳牙弥漫性根尖周病变多见于学龄前后的儿童,发病原因多与儿童患龋齿后未及时治疗、使龋病发展至根尖周所致。这些患牙病变广泛,治疗效果差,大多数情况下被拨除。但是这些被拨除的乳牙离替换的恒牙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提前将这些乳牙拨除,会造成后继恒牙的萌出困难。 相似文献
92.
93.
甲巯咪唑致药物性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35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10 mg,1次/d)、维生素 B4(10 mg,3次/d)和鲨肝醇片(50 mg/片,1片/次,3次/d)口服。服药1周,因白细胞计数降低,甲巯咪唑减量至10 mg,1次/d,同时加用盐酸小檗胺片(4片,3次/d)。服药16 d,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37.8℃,四肢出现红色皮疹、瘙痒,伴周身关节疼痛。服药10 d,双手食指及中指近端指间关节、右手食指及中指掌指关节轻微肿胀、压痛(﹢),双腕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膝关节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41 mm/1 h,C反应蛋白31 mg/L,抗核抗体( ANA)1:310,组蛋白抗体( AHA)(﹢)。停用甲巯咪唑,其他药物继续原剂量口服。随后,患者关节疼痛和肿胀情况逐渐好转。停药半年后, ANA和AHA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94.
自制“105”糊剂治疗牙髓炎疗效观察王玉秋,吴东红,黄国强牙髓炎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以往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甲醛制剂,据一些文献报道甲醛制剂具有严重毒性,可以形成抗原,引起免疫反应,长期局部应用,可诱发恶性病变,过量的甲醛易导致根尖周病变。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糖尿病患病常伴有骨质疏松。其原因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蛋白质形成障碍。骨折危困增大,且骨折后愈合困难。为此,我们观察了36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改变。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糖尿病组: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9~74岁平均54.6岁。病程1~20年,平均6.7年。合并冠心病9例。视网膜病变IO例、脑血管疾病8例、肾病12例。1.l.2对照组:年龄与糖尿病相匹配的健康成人36例,男20例,女16例。1.2方法1.2.1生化检查:受试者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测血糖、Ca、P、AKP、肝肾功能等生化指…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目的动态观察内源性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不同节段肺细小动脉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不同低氧时间(1、2、4周)的大鼠模型:(1)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节段肺细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3)光镜下观察三级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用图像分析仪心肺血管分析软件测定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结果(1)mPAP、RV/LV+S的比较:低氧高二氧化碳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周组比1周组分别高22.5%与14.1%(P均<0.01);4周组与2周组无显著差别(P>0.05)。(2)免疫组化显示三级肺细小动脉(近端至远端)U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1周组较正常对照组分别高40.4%、38.9%、22.9%(P均<0.01);2周组较1周组分别高15.2%、14.7%、16.6%(P均<0.01);而4周组与1周组间无显著差别。(3)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4HH组各级血管均有显著重构,1HH组无明显变化,2HH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内各级细小动脉的UⅡ的表达均呈现明显的上调,并与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基本一致,提示UⅡ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帕夫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帕夫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帕夫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安慰剂,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观察临床指标,安全评价,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外周关节痛、指地距离、BASFI 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显示帕夫林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都以消化系统灰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夫林具有抗炎、镇痛、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少而轻,病人耐受性好,较安全。特别是对腱附着点炎方面的作用较其他药物似更有优点,单独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可长期作为辅助治疗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