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医学急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重症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多的脑损伤患者得以幸存,但这些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DOC患者的预后判断不但直接关系到患者家属及临床医师的医疗决策,而且也是进一步神经功能康复的基础,因此,客观准确的预后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NDA)方法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和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对痛觉和听觉刺激的反应,并检测残余皮质功能岛的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颅脑外伤或脑卒中患者包括30例PVS患者、20例MCS患者和30例正常意识患者。所有患者依次采集安静闭眼、声音刺激和痛觉刺激三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并计算脑电信号的互近似熵(C-ApEn)非线性指数。结果:PVS患者局部和远隔皮质网络受到广泛抑制,对痛觉和听觉刺激几乎无反应。MCS患者局部皮质网络的相互联系明显改善,与正常意识患者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健侧远隔皮质网络的相互联系仍明显低于正常意识患者组。结论:MCS患者局部和远隔皮质网络相互联系均优于PVS患者,脑电非线性分析能够检测意识障碍患者残余皮质功能岛与相关脑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更多有关知觉性知晓层次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围术期静脉复合麻醉下异丙酚在脑区的作用。方法 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异丙酚8mg/(kg·h)组与 10mg/(kg·h)组,记录围术期近似熵与关联维数,常规监测BP、HR、SpO2。结果 与入室后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均表现为额叶、顶 叶、颞叶脑区的脑电抑制程度较高。两组患者入室后与麻醉下相比较,关联维数、近似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 中与复苏、觉醒相比较,数值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复苏与觉醒后各个脑区的脑电变化表现为额叶、顶 叶、颞叶的脑电活动度较高。结论 静脉异丙酚麻醉下,各个脑区的抑制程度是不同的,以额叶、顶叶、颞叶的抑制程度较高;额叶、顶 叶、颞叶区在复苏觉醒时兴奋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步行机器人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机器人组,每组20例。研究过程中,机器人组因陪护原因没有完成初始干预而脱落2例,其余患者均完成了初始2周治疗;2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完成全部4周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师徒手步行训练,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步行机器人(Exowalk)训练,每日训练60 min,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BBS)、6 min步行测试(6MWT)、10 m步行测试(10MWT)、Rivermead移动指数(RMI)、运动指数(MI)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FAC、BBS、6MWT、10MWT等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机器人组的BBS由(33.92±20.83)分增长到(37.92±18.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组间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组的FAC由(3.69±1.43)分增长到(4.15±1.34)分,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照组FAC的在治疗2周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步行机器人能持续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5.
神经行为障碍是一类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器质性行为障碍。本文就脑损伤后神经行为障碍的分类、流行病学、神经损伤机制、康复评估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失写症书写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失写症书写功能的影响,为tDCS治疗失写症提供依据。方法:对1例左顶叶梗死后(7个月)Gerstmann(综合征)失写症患者进行10次书写训练和10次书写训练加tDCS治疗。tDCS阳极刺激部位为左侧顶叶(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P3导联位置),阴极放置于对侧肩部;每日一次,每次20min。治疗前后应用汉语失语证心理语言评价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检查。结果:书写训练前语言评价显示患者的字形输出词典和字形输出缓冲模块受损。单纯书写训练前后,患者的听写、看图书写、自发书写的正确率无明显改变。书写训练加tDCS治疗后,患者的听写、看图书写、自发书写的正确率显著改善(P<0.05);书写错误,如部件替代、遗漏,笔画遗漏和无反应明显减少(P<0.05),延迟抄写接近正常。结论:tDCS阳极刺激左侧顶叶可以提高Gerstmann综合征失写患者的书写能力,即改善患者的字形输出词典和字形输出缓冲的功能。tDCS为失写症的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7.
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几乎所有累及大脑的疾病,都会带来认知功能损害,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炎、脑部的脱髓鞘疾病、癫痫等.患者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表明,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有时甚至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78.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将5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tDCS组患者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方法为阴极刺激患侧初级运动感觉区,行结合运动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运动训练。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定情况。FMA评分呈非正态分布,结果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结果tDCS组MAS、FMA和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评分分别为2.1±0.9、12(5-44)、64±17,治疗后分别为1.5±0.8、20(5-50)、74±16,P〈0.01;对照组仅FMA计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为5(2-35),治疗后为8(4-37),P〈0.01结论tDCS可以缓解卒中后上肢痉挛,配合恰当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9.
痤疮(acne)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人数多、年龄宽以及持续时间长,如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理想,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痤疮类创新药物和改良型新药的不断获批使用,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丰富了临床用药的选择。文章从痤疮发病机制、分型论治和经典治疗药物入手,总结近年FDA批准上市的痤疮新药及其关键临床研究的结果,介绍国内外目前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情况,对于相关药物开发的挑战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新药研发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正阅读能力是人类后天学习获得的。阅读既有语义加工,即理解文字;也有语音加工,即朗读。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语素,不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汉字基本单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字母文字记录的是音素,字母本身并没有意义。在语言认知加工模型中,从字形到语音提取存在着两条通路,词典通路和非词典通路[1—2]。真词以词条的形式存储在心理词典中,阅读时经字形辨别、字形输入词典到语音输出词典通达语音,或经语义中介通达语音输出词典,这是词典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