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31.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中孕宫颈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两药单用及配伍后对中孕妇女宫颈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63例药物流产患,单用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以及两药配伍使用后,在终止中孕过程中的宫颈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各组用药后宫颈鳞状上皮出现不同程度萎缩,腺细胞减少,宫颈胶原纤维溶解,间质炎细胞浸润等现象。结论:米非司酮用药后宫颈鳞状上皮萎缩明显,而在促宫颈成熟方面单用米索前列醇效果佳,口服米非司酮后,再用米索前列醇并不能使这种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建立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活性抑制模型,分析线粒体能量代谢在卵子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引入10和100 nmol/L羰基氰4-(三氟甲氧基)苯腙[carbonyl cyanide p-(tri-fluromethoxy)phenyl-hydrazone,FCCP],以特异性抑制线粒体OXPHOS活性,分析卵子线粒体膜电位强度、三磷酸腺苷含量以及线粒体DNA拷贝数,以验证FCCP效应;检测卵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纺缍体和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并统计分析卵子体外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率、核成熟率、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FCCP(10和100 n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子的核成熟率(55.8%和47.3%,vs.62.9%)、纺锤体/染色体结构完整率(37.9%和34.7%,vs.61.9%)、ROS水平(0.67和0.59,vs.0.94)和囊胚形成率(57.9%和41.8%,vs.68.3%)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FCCP处理对卵子的GVBD发生率和体外受精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线粒体能量缺乏显著降低卵子的核成熟率、ROS生成、纺锤体/染色体结构完整率和囊胚形成率,但对卵子的GVBD发生率和受精率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自然分娩时在胎儿娩出后母体臀部肌注缩宫素20 U和胎儿娩出后母体脐静脉注入缩宫素20 U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并缩短第三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98例产妇按分娩日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单号日期分娩产妇为实验组(14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脐静脉注入;双号分娩产妇为对照组(149例),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U母体臀部肌注.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第三产程时间实验组为(4.53±1.80)min,对照组为(5.23±2.09) min,实验组比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缩短(P< 0.01);产后2h出血量实验组为(207.72±72.91) mL,对照组为(235.91±93.83)mL,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产后24 h出血量实验组为(256.98±79.91)mL,对照组为(278.05±101.43)mL,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 0.05).产后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为1.3% (2/149),对照组为2.0% (3/149).结论:缩宫素臀部肌注和脐静脉注射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和母体臀部肌注缩宫素比,胎儿娩出后子母体脐静脉注入缩宫素可以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并未见不良反应的增加,故缩宫素经脐静脉注入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研究来曲唑(LE)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将206例不孕患者分为A组(年龄>35岁,n=116)及B组(年龄≤35岁,n=90)。以上两组再根据不同促排方案各分为试验组(LE微刺激促排卵)和对照组(短方案促排卵)。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治疗结果和临床结局。结果 A组和B组中对照组的Gn用量、Gn刺激天数、HCG注射日雌激素(E2)值、大于16mm卵泡个数等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微刺激方案是卵巢反应低下患者较理想的促排方案。  相似文献   
36.
留学生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合适的教材,提高教师英语水平,注重课堂教学技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分泌中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SC,分离、纯化后的ESC以1×105个/孔接种于96孔板,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24h后换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每孔200μL,分别加入TGF-β和EGF,终浓度均为2.5、5.0和10.0ng/mL,培养48h后通过ELISA法测培养液中MMP-9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着TGF-β浓度的增加,ESC分泌的MMP-9明显下降(P〈0.05,P〈0.01);而随着EGF浓度的增加,ESC分泌的MMP-9则显著上升(P〈0.05,P〈0.01),且二者的变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和EGF可能通过调节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MMP-9,而参与胚胎植入过程。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脐带延迟结扎对足月新生儿近期以及远期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温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正常足月生产的孕妇600例,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在足月儿出生时立即断脐;B组在足月儿出生3min后断脐;C组在足月儿出生至脐带搏动消失后断脐。对比3组新生儿的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黄疸指数(出生48h后黄疸以及72h后黄疸)以及6月后的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之间的差异。结果:3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48h、72h黄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出生后1d和6月后B组和C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细胞比容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延迟结扎能提升足月新生儿的近期和远期健康能起到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细胞比容,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自然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TGF-β1mRNA的表达格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了15例早期自然流产及2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的TNF-α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0.52和1.08±0.10;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34和1.41±0.23。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自然流产病人的蜕膜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母胎界面TNF-α和TGF-β1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与阻塞患者的试管婴儿结局及与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160例,分为积水组(输卵管阻塞合并积水54例)和阻塞组(单纯输卵管阻塞10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MH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MH水平、给予促性腺激素(Gn)天数及剂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可用胚胎数、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等指标,并分析AMH水平与Gn天数、Gn剂量、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可用胚胎数、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以及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积水组Gn剂量明显高于阻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组D3优胚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阻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积水组和阻塞组血清AMH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组和阻塞组AMH水平与年龄、Gn剂量均呈负相关(r=-0.083,P=0.028vsr=-0.382,P=0.005;r=-0.444,P=0.020vsr=-0.573,P=0.001),与获卵数呈正相关(r=0.385,P=0.047vsr=0.295,P=0.032);积水组和阻塞组AMH水平与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ET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Gn且临床妊娠率降低,因此在IVF-ET治疗前应积极处理输卵管积水,但输卵管积水不会明显影响卵巢功能以及血清AMH水平,AMH水平可以预测此类患者IVF-ET超促排卵中的Gn用量及获卵情况,但不能预测胚胎质量及试管婴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