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脑血管腔内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脑血管 CT 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确定使血管显示最佳的 CT 值阈值.资料与方法连续测量60例 CTA 病例左侧颈内动脉入颅前段(LEICA)、左侧大脑中动脉 M1段(LM1)、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LA2)、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IVA)、基底动脉(BA)血管腔内 CT 值,头颈部 CTA 加测左侧颈外动脉(LECA)CT 值,观察段血管发生病变时测量对侧,评价常规与减影 CTA 血管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中,优、良、差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ICA、BA、LIVA 及 LECA 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以及 LM1常规 CTA 图像优、良组与差组 CT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优组与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 CTA 图像及 LA2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优、良、差组两两比较,各组间 CT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LM1减影 CTA 图像及 LA2常规与减影 CTA 图像中最佳图像显示的 CT 值阈值分别为(506±89)Hu、(460±67)Hu、(436±60)Hu.结论随着脑血管腔内碘对比剂浓度增高,血管强化程度增强,有利于提高脑血管 CTA 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7.0T MR T2* mapping与T2 mapping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内出血(IMH)的图像质量及其价值。方法 以42只SD大鼠制备AMI再灌注模型,于其后2 d及7 d采集左心室7.0T MR T2* mapping与T2 mapping,获得后处理T2* map与T2 map图;之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进行病理检查,评估IMH。观察IMH大鼠各序列原始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及T2* map与T2 map图像的信号均一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2个序列图像检出IMH的效能。结果 造模后2 d (9只)和7 d (16只)后,共25只大鼠造模成功并检出IMH (IMH组),10只存在AMI但无IMH,6只无心肌梗死(无心肌梗死组),另1只在扫描过程中死亡;2 d和7 d IMH组心脏T2 mapping原始图像的SNR>T2* mapping原始图像(P均=0.001),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后2 d,IMH组心脏T2 mapping原始图像质量评分(3.90±0.30)高于T2* mapping (3.80±0.40,t=3.67,P<0.01);造模后7 d,T2 mapping原始图像质量评分(3.60±0.50)与T2* mappin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0.50,t=1.65,P=0.10)。IMH组T2 map与T2* map图像的出血心肌及远端心肌的变异系数(CO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信号均一性无明显差异。T2 mapping及T2* mapping检出IMH的敏感度分别为88.00%(22/25)及96.00%(24/25)。结论 7.0T MR T2* mapping图像信号均一性、SNR及图像质量略低于T2 mapping,二者CNR相当,均可用于检测AMI再灌注大鼠模型IMH。  相似文献   
63.
后天性动静脉瘘(AVF)绝大多数为创伤所致,尤其是贯通伤,股部为首发部位。在兔股部建立动静脉瘘的报道少见。笔者选择兔股血管,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动静脉瘘模型,探讨兔股动静脉瘘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比较动静脉瘘在检测手段上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64.
大脑半球原发性生殖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30岁,反复头痛15d,加重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步态不稳3d,体检:意识I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阳性,视力正常,双眼右侧同向偏盲,双侧眼底动静脉直径比值为1/2,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利用1H-MRS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丘脑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对32例MS患者(MS组)、28例NMO患者(NMO组)和3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丘脑1H-MRS扫描,计算并比较各组丘脑代谢产物比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结果三组间NA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丘脑NAA/Cr明显减低(t=-3.45,P〈0.05),而Cho/Cr及mI/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0.661,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组丘脑NAA/Cr、Cho/Cr及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2、1.408、1.735,P均〉0.05)。结论 1H-MRS显示MS患者丘脑NAA/Cr减低,提示此区域存在轴索损伤,而NMO患者丘脑受损不明显,反映出MS与NMO存在不同的病理变化,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将6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14 d后行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测定相应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IP).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T灌注图像变化、VCTDSA图像结果.结果 60例患者用药前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值下降、CBV值下降、MTT值延长、TF值延长.用药14 d后,对照组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CBV值升高,TTP、MTT值缩短.而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VCTDSA可见51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9例患者未检出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用药14 d后,VCTDSA可见36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区侧支循环增加,其中对照组10例,治疗组26例.结论 依达拉奉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的药物.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临床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为现代医学影像学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影像信息平台,同时也为实施医学影像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不仅丰富了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知识,还加深了医学生对相关临床知识的了解。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早期临床实践,可激发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初步临床思维能力。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证实且行胸部CT扫描及EGFR基因检测的单发肺腺癌患者803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426例,53.05%)和阴性组(377例,46.95%),比较两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联合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及CT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该模型在预测EGFR基因突变中的效能。结果:①临床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62±10 vs 61±11);女性(69.46% vs 39.03%)及不吸烟患者(66.37% vs 36.16%)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及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57.75% vs 50.83%)。②CT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在803例患者中,两组肿瘤大小[(3.36±1.83cm) vs (3.79±2.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周围型分布(55.28% vs 45.74%)、存在毛刺征(60.45% vs 50.26%)、GGO(66.67% vs 50.87%)、充气支气管征(70.83% vs 49.93%)、血管集束征 (76.92% vs 45.39%)、胸膜牵拉征(64.95% vs 39.47%)及双肺多发转移 (62.86% vs 51.58%)的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而存在含气腔隙(46.67% vs 53.33%)、坏死 (33.93% vs 56.15%)、胸腔积液(46.15% vs 55.26%)及胸内淋巴结肿大(48.67% vs 59.87%)的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608例增强患者中,EGFR突变组(40.79±23.43)HU与非突变组(35.81±20.72)HU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临床及CT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不吸烟、GGO、充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及双肺多发转移为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示该回归模型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AUC为0.77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82%、68.53%。结论:肺腺癌的临床及CT特征对EGFR基因突变状态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组织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乳酸(lactate, Lac)和 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 NAA) 的改变,以及胞二磷胆碱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异常的区域为 1H磁共振波谱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定位.结果脑缺血组脑缺血6 h后患侧Lac升高,24 h达高峰,3 d时开始降低;而NA A于脑缺血6 h即有降低,24 h降到最低,3 d后开始升高,7 d时接近正常水平,各时间点 Lac值和NA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假手术胞二磷胆碱组无Lac产生,胞二磷胆碱对NAA及ADC值无明显影响.胞二磷胆碱组患侧与健侧的表观弥散系数比率[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ratio, ADCR (ADCR=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及患侧ADC值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加(P<0.05),胞二磷胆碱治疗后患侧Lac逐渐降低(P<0.05)以及NAA逐渐升高(P<0.05).结论 1H MRS 能够反映动物脑缺血后脑内代谢物的改变.胞二磷胆碱能够改善脑缺血后代谢物的变化并减轻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旁肝左叶低密度假病灶(简称镰旁肝假病灶)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方法 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926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肝脏或上腹部螺旋CT扫描,共检出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15~73岁)具有镰旁肝假病灶,详细观察和记录其部位、大小、形状以及平扫与增强各期图像上的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63例(6.8%)共有66个镰旁肝假病灶,均位于肝左叶内侧段(57个)或(和)左叶外侧段(9个)前缘镰状韧带旁.60例(95%)为单个镰旁肝假病灶,3例(5%)各有2个镰旁肝假病灶(分别位于左叶内侧段和左叶外侧段而呈对称性分布).据镰旁肝假病灶在平扫与双期增强图像上的密度及其变化情况将其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57例60个(91%),B型6例6个(9%).结论镰旁肝假病灶并非很少见.其发生部位特殊,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的密度及其变化有特征性表现.对镰旁肝假病灶应能正确识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