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28例)患者行腰丛神经MRN检查。测量右侧L4神经干及股神经肌肉信号比,检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值,分析脑脊液蛋白值与NMSR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脑脊液蛋白及神经干、股神经的NMSR相关检验均呈正相关(rs=0.767、0.667,P<0.001)。结论 GBS脑脊液蛋白的改变会引起神经干、股神经NMSR的改变,MRN可作为GBS的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技术(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1.5T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检查,以双盲法对比分析发现病例的敏感度和病灶面积。结果::DWI、FLAIR发现病例的敏感度:在超急性期内,分别为100%和26.67%(P<0.05);在急性期内,均为100%;在亚急性期内,分别为80%和86.67%(P>0.05);在慢性期内,分别为11.11%和94.44%(P<0.05)。梗塞灶面积显示,在72 h内DWI大于FLAIR(P<0.05),亚急性期间基本相当(P>0.05),慢性期FLAIR大于DWI(P<0.05)。结论:联合应用DWI和FLAIR能准确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并有助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和新旧病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及T1加权三维成像(3D-T1WI)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优化脑转移瘤MR扫描方案。方法收集原发灶经病理证实的35例脑转移瘤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及3D-T1W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序列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并对比常规扫描方案与优化扫描方案的扫描时间。结果 35例共检出609个病灶;平扫T1WI、T2WI、T2-FLAIR、DWI(b=0)、3D-T1WI分别检出病灶101个(101/609,16.58%)、155个(155/609,25.45%)、235个(235/609,38.59%)、176个(176/609,28.90%)、228个(228/609,37.44%);增强T1WI、3D-T1WI分别检出病灶427个(427/609,70.11%)、609个(609/609,100%)。增强及平扫3D-T1WI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及平扫T1WI(P均0.05);DWI(b=0)与T2WI对脑转移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方案MR扫描共用时638s,优化方案为575s。结论 3D-T1WI序列可明显提高MR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以3D-T1WI替代常规T1WI、DWI(b=0)替代T2WI的优化扫描方案可提高脑转移瘤检出率,缩短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16.
CT血管成像直窦近端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窦近端解剖形态的CTA表现.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及头颈部CTA,回顾性三维重建100例直窦近端影像.观察大脑大静脉汇人直窦处形态、直窦顶的形态、下矢状窦形态、大脑永存镰状窦显示率及形态.结果:①根据大脑大静脉末端形态及其管腔是否变细,将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处形态分为3型,Ⅰ型-管腔变细,占46%;Ⅱ型-管腔无变细,中间无间隙,占32%;Ⅲ型-管腔内充盈缺损,占22%.②直窦顶可为:弧形35例,"一"字形28例,倒"V"字形24例,不规则形8例,柱形3例,T形1例,双峰形1例等七种类型.③下矢状窦显示占65%,缺如占35%;其形态可呈向上凸起弧状或弯曲状;管腔可粗细不均.④大脑永存镰状窦显示率为9%,形态多样,其中4例伴有其他静脉窦发育变异.结论:直窦近端解剖学特征复杂,利用MSCTA可以个体化、完整、有效、充分地显示其活体解剖特点,可为临床上静脉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自动去骨技术——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D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DSCTA的扫描方法采集数据。即制定两组扫描参数相同的计划螺旋采集平扫与增强扫描。然后用增强数据逐层减去平扫数据,自动去除骨与脑组织,只剩下血管影像。由两位放射医师分别在工作站上行常规与减影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方法分析颅内血管。全部病例均行DSA检查。最后用四分法(4分很好;3分好;2分;可以接受;1分差)来评价DSCTA图像质量。结果27例患者中,DSA发现38个动脉瘤,DSCTA发现38个动脉瘤,常规CTA发现36个动脉瘤。DSCTA图像质量分析4分,6例(22.2%),3分,15例,(55.6%),2分,6例(22.2%);没有一例图像质量评为差或不能诊断。结论DSCTA能快速准确的自动去骨,更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特别是提高了颅底段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动脉自旋标记(ASL)中延迟时间对正常人群大脑血流灌注值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年龄段最佳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方法 将84名健康志愿者分为青年(20~44岁)、中年(45~59岁)及老年组(60~80岁),分别行常规MR及3D-ASL灌注扫描,对每个年龄组分别采集三期PLD。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分析灌注数据,提取全脑灰质、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边缘叶的脑血流量(CBF)值。各年龄组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cheffe两两比较分析不同延迟时间(1 025、1 525、2 525、3 025 ms)CBF值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全脑灰质(P=0.011)、颞叶(P<0.001)、枕叶(P=0.013)及边缘叶(P<0.001)不同延迟时间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1 025 ms及1 525 ms所得CBF均值较高;中年组全脑灰质(P=0.009)、额叶(P=0.008)、顶叶(P=0.019)、颞叶(P=0.002)、枕叶(P=0.001)、边缘叶(P=0.008)不同延迟时间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全脑灰质(P=0.026)、额叶(P=0.023)、颞叶(P=0.006)、枕叶(P<0.001)不同延迟时间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中年组、老年组均为1 525 ms及3 025 ms所得CBF值较高。结论 PLD是影响3D-ASL脑灌注值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年龄段人群最佳PLD不同,青年组适合用较短PLD,1 525 ms是最佳PLD,中年组及老年组适合用较长PLD,3 025 ms是最佳PL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MRI快速平衡稳态采集(FIESTA)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诊断正常胎儿胸腺的价值。方法 对366胎正常胎儿行MR检查,采用FIESTA与SSFSE序列分别观察胎儿胸腺的解剖和MR表现,结果行Kappaχ2检验。于"三血管"层面测量胸腺面积(TA)、横径(TD),于矢状位测量上下径(SID),计算各孕周参数均值,拟合各参数与孕周的回归方程。结果 2名医师对FIESTA和SSFSE序列图像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45、0.802,P均<0.01),FIESTA和SSFSE序列图像显示清晰率分别为86.34%(632/732)和37.70%(276/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520,P<0.001)。胎儿胸腺大小随孕周延长而增大,回归方程分别为:TA=-5.80+0.35×孕周(r=0.820,P<0.01);TD=-14.59+1.63×孕周(r=0.817,P<0.01);SID=-9.63+1.44×孕周(r=0.778,P<0.01)。结论 FIESTA较SSFSE序列可更清晰地显示胎儿胸腺的细微结构及其轮廓,MRI能清晰地显示孕22周后的胎儿胸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于排卵期行盆腔常规T1、T2轴位,T2矢状位及cine MRI扫描;医师A、B分别对cine MRI图像行双盲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子宫是否存在正常蠕动、蠕动方向及频率,医师B记录肌瘤患者子宫及最大肌瘤体积、肌瘤位置及数量;比较肌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比较肌瘤患者中正常蠕动存在者与不存在者子宫平均体积及肌瘤特点.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子宫肌瘤患者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子宫平均体积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均小于不存在正常蠕动肌瘤患者,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129).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明显降低,不利于排卵期精子快速运输至输卵管,可能是其不孕的原因之一;该类患者子宫蠕动异常可能与肌瘤引起子宫体积明显增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