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0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40篇
内科学   399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03篇
综合类   1171篇
预防医学   468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443篇
  6篇
中国医学   455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不孕症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4 010例DOR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低龄组(≤35岁,n=1 857)和高龄组(>35岁,n=2 153),各组再根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干预下的治疗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方案,对照组予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方案。两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相关医疗费用的情况。结果:(1)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但就诊6个月内相关医疗总费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3.
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中医中药在硬皮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相关临床报道,希望对硬皮病的医疗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4.
硫酸长春新碱传递体的制备及其离体透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筛选制备硫酸长春新碱传递体(VCR-T)的最佳工艺,预测其作为VCR新制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干膜超声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量粒径及其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形态,HPLC测定包封率;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最优处方及工艺:卵磷脂:去氧胆酸钠为70:20,载体:VCR为45:10;pH7.3,水合30min;制备的硫酸长春新碱传递体为淡黄色透明胶体溶液,平均粒径94nm,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包封率为90%;以零级速率透过皮肤,24h累积透皮吸收率为63.8%。结论:VCR-T有望成为VCR临床给药的一种新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5.
厉恩振    宋明玉  向卓    张学辉  韦林毅  史宁  吴久鸿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1):924-929
 目的 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毛叶假鹰爪素C的B环衍生物。方法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甲基化、O-甲基化、羟醛缩合3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并以6个人肿瘤细胞株进行抗增殖活性评价。结果 制备了14个目标化合物,其中9个为新化合物。经1H-NMR、13C-NMR,MS确证结构。结论 初步活性研究表明,除1i的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1h和1n活性优于毛叶假鹰爪素C,B环引入两个F原子对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正常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甘草次酸低剂量(25μg/g)、中剂量(50μg/g)、高剂量组(100μg/g)4组。每组分别以相应剂量甘草次酸灌胃,于给药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检测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甘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球蛋白、总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及肝脏脏器指数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转氨酶、清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蛋白和总蛋白在给药30周及停药4周时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剂量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观测时间点,各组间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索排列整齐、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结论:不同剂量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影响,但长期用药可因其免疫抑制作用而致球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及血管舒缩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77例患者随分为中药纽及西药组。中药组口服补肾壮骨冲剂(组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内桂、巴戟天、淫羊藿、茯苓、三棱、泽泻、水蛭、郁金、骨碎补、山药等)治疗;西药组应用倍关力加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脱失情况比较:中药组脱失53例,西药组治疗脱失96例,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均有明显减少(P〈0.01,P〈0.05),2组治疗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能明显升高E2水平、降低FSH及LH水平(P〈0.05);2组间E2、FSH及L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能纠正紊乱的性激素各项指标,缓解潮热汗出等症状,疗效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相当,但具有无副作用、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8.
曹主任教授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膝骨性关节炎擅于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尤其强调临床应防治因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下降所引起的骨质疏松,采用"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Swiss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并筛选温胆汤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基因。将所得到的温胆汤的药物靶点与高血压相关靶点进行映射,取得交集基因后通过Cytoscape 3.6.0 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BiocManager软件包对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类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药物-疾病交集基因94个。通过拓扑分析和MCC算法筛选出槲皮素、柚皮素、川皮苷等关键活性成分10个,STAT3、JUN、IL6等关键基因10个。通过GO分类富集分析确定了1837个条目,其中涉及生物过程的有1686条,涉及细胞组成的有61条,涉及分子功能的有90条。通过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到了126条信号通路。结论 温胆汤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STAT3、JUN、IL6等靶点,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TNF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通脉消斑I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通脉消斑I号,对照组60例口服普拉固、拜阿斯匹林;服药前后记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血脂、CCAD、IMT、SV、DV、RI、PI及斑块体积和性质。结果治疗组SOD明显升高,而ET、MDA、CRP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缩小、性质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脉消斑I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明显,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