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15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受体活化性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分析探讨这两种受体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K细胞数及其活化性、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织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KG2D、NKP30、NKP44的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负相关,即在早中期的患者含量较高,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NKG2D、NKP30、NKP44含量越低(P<0.05),NK细胞中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的含量在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含量越高(P<0.05)且与AFP高低有关及HBsAg的感染有联系。而NK受体的表达在是否有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之间以及不同的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抑制性受体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观察乳腺肿瘤细胞膜MHC Ⅰ链相关分子A(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及血清中可溶性MICA表达,探讨MICA在NK细胞杀伤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MICA(mMICA)及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观察膜型MICA、可溶性MICA(sMIcA)对NKG2D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膜型MICA及可溶性MICA的表达及分布;抗体封闭法观察膜型MICA与NKG2D相互作用.结果 乳腺细胞膜型MICA在正常组织不表达,在良性肿瘤表达量为(38.5±7.5)%,恶性肿瘤表达量为(53.2±5.6)%.可溶性MICA含量在健康成年人为阴性,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含量(76.8±22.3)pg/mL,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含量(205.36±71.27)pg/mL.经NKG2D或MICA抗体封闭后,NK细胞的杀瘤活性显著减弱.含可溶性MICA的血清可明显下调NKG2D的表达.结论 大部分乳腺肿瘤细胞膜都有MICA的表达,可作为乳腺肿瘤相关性抗原.膜型MICA与NKG2D的相互识别在介导NK细胞抗乳腺癌中起重要作用,而可溶性MICA通过下调NKG2D表达介导肿瘤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比较bc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phosphorothiate oligodeoxynucleotide, ASPSODN)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反义核苷酸技术治疗中靶基因的选择策略。方法:合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bcl2 ASPSODN、IL6 ASPSODN、IL6R ASPSODN,分别作用于NCIH446细胞株,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细胞凋亡线粒体流式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bcl2 ASPSODN、IL6 ASPSODN、IL6R ASPSODN均能够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中以IL6 ASPSODN抑制作用最强, bcl2 ASPSODN次之, IL6R ASPSODN作用最弱。(2)3种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均能下调肺癌细胞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以IL6下调幅度最大,达(84.1±5.01)%; bcl2和IL6R基因下调幅度相近,分别为(62.6±3.42)%和(60.3±4.45)%。(3)反义核苷酸作用后除了引起自身基因表达下调外,还伴对其他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如IL6 ASPSODN作用使bcl2基因表达下调(32.2±020)%;而bcl2 ASPSODN作用使IL6基因表达上调(74.3±413)%。 结论:IL6 ASPSODN较bcl2 ASPSODN和IL6R ASPSODN能更有效地诱导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IL6是NCIH446小细胞肺癌反义核苷酸治疗较为合适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探索以介入治疗为主的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以肝动脉栓塞术前1周内及术后30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观察终点指标,并观察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06年2月~2006年8月就诊我科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200 mg/d口服1~6个月联合TACE,对照组单纯行TACE.TACE用药选用吉西它滨0.4~1.6 g、奥沙利铂100~200 mg、氟脲嘧啶脱氧核苷 0.5~1.0 g, 栓塞剂选用碘化油、明胶海绵.以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VEGF水平.结果 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均有升高,但联合沙利度胺组VEGF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单纯介入栓塞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口服沙利度胺可降低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提示沙利度胺联合TACE可能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5.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HT5\"SS〗 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HT5W〗方法: 〖HT5\"SS〗以生存期为观察终点指标,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异体CIK细胞疗法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46例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期差异。〖HT5W〗结果:〖HT5\"SS〗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95%CI, 7~37)、10个月(95%CI, 8~12)。两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5835%、48.62%和69.05%、32.74%、3.97%,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HT5W〗结论: 〖HT5\"SS〗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6.
我们采用静脉或口服化疗和免疫效应细胞(CTL)输注为主体的化学免疫疗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18例,与单纯化疗相比,疗效明显提高.自1995年11月~1996年9月收治3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均经临床和CT证实,其中18例采用化学免疫疗法(甲组),同期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除对症处理外,单用静脉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21例,列为对照组(乙组)、诊断和分期符合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标准(1977,上海).化学免疫疗法采用口服优福定或静脉滴注FuDR同时输注免疫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