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IL-21/STAT3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小鼠肠道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模型组各10只。小鼠UC模型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病变结肠常规病理切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21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STAT3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血清IL-6和IL-21含量、结肠病理评分、黏膜STAT3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炎症介质及肠道STAT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推测IL-21/STAT3通路可能参与UC小鼠肠道炎症损伤,阻断病变肠道IL-21/STAT3通路,减少STAT3蛋白表达或许是治疗UC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浅低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患者40例.分为2组(n=20):H组(术中充气温控毯降温,维持鼻咽温度在34.8±0.6℃直至手术结束)和N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36.6±0.4℃).在麻醉前、手术中中心温度稳定1 h、拔除气管插管1 min后抽血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浓度.同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H组患者手术开始直至手术结束心率均明显低于N组,并且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拔除气管插管1 min后心率两组患者均增快,快于诱导前,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相近,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均在手术开始后呈下降趋势,在拔除气管后1 min恢复甚至高于麻醉前,但H组术中降低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H浓度呈上升趋势,N组尤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温可以减轻神经外科术中应激反应,但注意在手术结束时恢复正常体温以维持拔管过程的平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创伤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单纯脑创伤组(B组10只)和创伤前2h异丙酚预处理组(C组10只),C组动物在创伤前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采用SD大鼠局灶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于脑创伤后24h评估并记录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大鼠脑组织行NSE测定。结果异丙酚预处理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单纯脑创伤组高(P<0.05),异丙酚预处理组脑组织中NSE含量明显低于单纯脑创伤组(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降低脑创伤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减轻神经损害,创伤前2h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创伤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估奥曲肽对伊立替康化学治疗引起迟发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接受伊立替康化学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16例,按治疗时间分组,预防用药组(n=60)化学治疗前皮下注射奥曲肽0.1 mg,每8 h一次,治疗5 d;对照组(n=56)化学治疗前不接受奥曲肽治疗。观察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迟发性腹泻(16/60比32/56)、严重腹泻(6/60比16/56)、因腹泻导致化学治疗疗程改变(3/60对比11/56)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预防用药组奥曲肽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颜面潮红、头痛头晕,但均不影响化学治疗。结论:奥曲肽可以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严重腹泻的发生率,用药安全且可降低住院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5.
目的晚期胃癌中曲妥珠单抗或蒽环类联合顺铂、氟尿嘧啶类的三药方案(HCF或ECF)疗效均优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类两药方案(XF),但两者之间没有头对头的直接比较。本间接比较试图探索HCF与ECF的相对疗效。方法由2位评价者通过数据库电子检索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选择HCF与ECF比较或HCF与CF比较或ECF与CF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或Meta分析。选择总生存期为研究终点指标,通过Bucher校正间接比较法比较HCF方案对比ECF方案的相对死亡风险。结果共有2个研究纳入分析,1项RCT涉及HCF与CF方案比较,1个Meta分析涉及ECF与CF方案比较。用Bucher间接比较法比较HCF与ECF方案,两者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6,95%CI=0.71~1.30,P=0.79),而在Her-2低表达组(IHC0~+)(HR=1.39,95%CI=0.87~2.23,P=0.17)和Her.2高表达组(IHC++~+++)(HR=0.84,95%CI=0.61~1.17,P:0-31)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接比较结果提示HCF方案并不优于ECF方案,但由于问接比较存在局限性,需要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比中低剂量醛氢叶酸 (CF)与氟脲嘧啶 ( 5 Fu)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同时比较PLF与ELF两方案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随机采用不同剂量CF/5 Fu +顺铂 (DDP)或足叶乙甙 (VP16)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 117例。结果 中、低剂量CF联合化疗有效率分别为 38.0 %和 44.7%(P >0 .0 5 ) ,两组主要毒性反应均以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和脱发为主 ,均无显著性差异。PLF与ELF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 44.0 %和 31.8%(P >0 .0 5 ) ,毒副反应亦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口腔炎 ,其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11.4%与 44.3%、0 .9%与 5 .6 %及 3.9%与 11.1%(P <0 .0 5 ) ,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低剂量CF与 5 Fu +DDP联合化疗是治疗鼻咽癌和胃肠道癌比较安全、有效、经济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7.
利用体视学定量法,评估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 IR,n=7)和氧控制性再灌注组(OCR,n=7).IR组全程FiO2 80%;OCR组在主动脉开放即刻调整FiO2至40%,随后每5 min依次上调10%,最后达80%,其余时段均维持FiO2 80%.在开胸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25 min(T2)、主动脉开放90 min(T3),留取肺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每张切片随机取10个视野,用Image - Pro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测试肺泡间隔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肺泡间隔面积密度(PASAD)、肺泡腔体积密度和肺实质红细胞体积密度,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两组肺组织各参数在TI差异无显著性(P>0.05),OCR组肺泡间隔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泡间隔面积密度和红细胞体积密度在T2和T3时点较IR组降低(P<0.05),OCR组肺泡腔体积密度在T2和T3时点较IR组明显增大(P<0.05).OCR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在T2和T3时点较IR组明显降低(P<0.05).采用体视学定量法,提示氧控制性再灌注对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1 病例报告7例睾丸卵黄囊瘤患儿的就诊年龄为 12~ 38个月 ,平均年龄为 18个月。临床表现 :睾丸无痛性肿块 6例 (左侧 4例 ,右侧2例 ) ,左腹股沟无痛性肿块伴同侧阴囊无睾丸者 1例。胸片检查均未发现肺部转移灶。腹部B超检查发现 1例有腹膜后实质性占位 ,大小为 7cm× 8cm ,边界清楚 ,内部回声欠均匀。术前6例血清AFP检查结果 :1例 >70 0 0 0 μg/L ,4例 >10 0 0 μg/L ,1例 >5 0 0 μg/L ,有左腹股沟肿块的患儿术前未查AFP及HCG ,其余 6例患者的HCG正常。按照UICC 1997年的分期标准 ,本组属Ⅰ期 6例 ,Ⅱ期 1例… 相似文献
30.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又被称为硬纤维瘤、韧带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is,DF),是一种少见的肌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增殖性肿瘤[1-4]。 AF 属于交界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四肢、腹壁、腹腔。它以局部侵袭性生长和容易局部复发为主要特点,不发生远处转移[1-4]。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 Wnt/β-catenin/APC 信号通路的激活在 A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4]。既往手术是治疗AF 的主要手段,其他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等治疗。随着近年来对AF 研究的逐渐深入,其治疗和管理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详细阐述AF 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