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及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确诊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颅脑MRI和DWI图像,观察患者DWI、ADC图及T2WI的表现,并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成人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多发病灶30例(79%),单发8例(21%),常呈对称性;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两大类型:(1)主要侵犯颞叶、边缘系统以及额叶20例。(2)主要累及顶叶皮层及皮层下、侧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基底节-丘脑18例。脑部病变区主要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多数病灶(23例)在DWI较T2WI信号高,而且病变范围更清楚,其中3例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2WI未能显示病灶。结论成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灶DWI常呈高信号,多数病灶DWI信号较T2WI高,DWI对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性,10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 d,于2004年11月17日入院治疗.患者自幼未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日常生活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心前区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Ⅱ/Ⅳ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初步探讨人T淋巴细胞活化后细胞内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和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的含量变化。方法成年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分别经刀豆蛋白(ConA)或CD3抗体和CD28抗体处理72 h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5-hmC和5-mC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TETs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无论是经ConA非特异性刺激还是经CD3抗体和CD28抗体处理的人T淋巴细胞细胞核内,5-hmC水平明显高于5-mC,且后者从核内转位到胞浆;CD3抗体和CD28抗体处理后的TET2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处理组。结论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5-mC转变是由TET2调控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磁共振DWI及ADC值对累及基底节区的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累及基底节区的69例病毒性脑炎(A组)、100例急性脑梗死(B组)的常规MRI和DWI资料,以6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分析ADC值.结果 A组病灶DWI呈稍高信号,B组病灶呈明显高信号,A组病灶DWI信号较B组低;A组病灶ADC图均呈稍低或低信号,B组病灶均呈明显低信号.A、B组病灶平均ADC值为(0.78±0.19)×10-3和(0.39±0.16)×10-3 mm2/s,对照组为(0.96±0.26)×10-3 mm2/s,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常同时累及多个脑叶,急性脑梗死病灶范围与血供分布区域一致.结论 磁共振DWI及ADC值能反映病变组织微观结构的信息变化,对基底节区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人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BEC3G)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APOBEC3G基因编码区片段,构建pcDNA3.1-A3G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A3G转染HepG2.2.15细胞,分别于转染后第24、48、72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显示pcDNA3.1-A3G真核表达载体中APOBEC3G编码区序列存在1处碱基同义突变;HepG2.2.15细胞经APOBEC3G蛋白干扰后,HBx、HBsAg和HBeAg表达量逐渐降低,于72h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APOBEC3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3G;APOBEC3G在体外可以抑制HBV复制,为深入研究APOBEC3G作为抗HBV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4基因表达目的蛋白IL-24的方法,检测IL-24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自经5μg/ml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正常人单个核细胞(PBMCs)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出IL-24 cDNA,插入到pHAGE-CMV-MCS-IzsGreen中构建成慢病毒转移载体pHAGE-IL-24,转染HEK 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感染HEK 293T细胞48 h后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2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和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IL-2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滴度为5×106TU/ml.以MOI为5.0的重组慢病毒感染靶细胞HepG2 48 h后,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IL-24的蛋白表达.IL-24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IL-24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的病毒能够有效感染HepG2细胞,并在其中大量表达目的蛋白;IL-24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7.
介入放射学在国内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许多医院先后开设了“介入门诊”和“介入病房”。病房的设立使病人的收治更加规范统一,避免了介入治疗与临床的脱节,有利于介入放射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介入放射学基础、临床以及介入器材的研发。我院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介入诊疗技术。2004年底开设了“介入专家门诊”,随后成立了介入病房(现有床位30张,与临床其他科室设立“共同护理单元”),目前年开展各种介入放射诊疗上千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骨恶性淋巴瘤13例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1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骨恶性淋巴瘤中下颌骨、锁骨、胸椎、腰椎及尺骨各1例,胫骨及髂骨各2例,股骨3例,其中2例发生胸椎转移,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另1例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继发骨转移。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5例,浸润型4例.硬化型2例(其中1例呈象牙椎改变),混合型2例。MRI检查2例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扫描仍为稍高信号。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母子灶存在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淋巴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29.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像学检查能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学改变.目的:系统分析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期评估术后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2-01/2006-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完成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选择资料完整的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3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男27例,女7例,所有病例均为胆总管对端吻合.方法:对3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CT,MRI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5例另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5例中2例同时行引流管造影;8例行MR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术后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有否扩张、狭窄、胆泥形成、胆管内积气及术后继发感染、胆瘘等,原发肝肿瘤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胆管转移.结果:胆总管扩张18例:所有病例均同时伴有肝内胆管扩张,左侧肝内胆管较右侧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其中单纯性胆管扩张5例,13例由于胆泥致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胆管感染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积气2例,胆漏4例;肝外胆管转移性肿瘤2例.结论:双螺旋CT和MR均能显示肝移植术后胆系并发症影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管造影均能清楚显示胆管形态及胆管胆泥,MRI较CT更能清楚显示胆泥形成.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性,10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d,于2004年11月17日入院治疗。患者自幼未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日常生活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心前区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II/IV收缩期杂音。X线照片检查报告:胸部正位片示左右心缘均向两边扩大,心尖下移,肺动脉段平直,主动脉段略小;肺门增大,肺纹理增多增粗;膈肌平滑,肋膈角锐利;侧位片示心前间隙变窄,心后间隙正常。余未见异常。X线诊断:结合临床考虑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可能性大。心脏彩色超声波检查示:肺动脉内径16m m,主动脉内径21m m,左心房内径17m m,右心室内径20m m,室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