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肾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ofkidndy)是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的极其少见的肿瘤。嗜酸细胞瘤伴色素形成,文献尚未见报告。本文对我院收治1例肾色素性嗜酸细胞腺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免疫组化、CT检查和图像分析,并结合文献就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2.
48例儿童系膜IgM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48例儿童系膜IgM肾病(IgMN)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总数的21.5%。有12例(25%)系膜区见到电子致密物沉积。48例均见到IgM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血管袢(11例)。对强的松治疗多数反应较差,且易反复发作。作者随访35例,多数预后良好,仅3例(8.6%)患儿有轻度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3.
肾横纹肌样瘤(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4.
细针穿刺与肿瘤性胸水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印洪林  周晓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5):269-271,T055
  相似文献   
75.
患者男,49岁,偶然发现左上腹包块1个月,疑胰腺囊肿入院。B 超及 CT 检查:左上腹囊性实质性肿块6.4×6,2cm,位于胃大弯,与肝胆胰无关。胃镜示胃大弯粘膜隆起3.1×2.2cm,粘膜正常。AKP13.2单位,血 AFP、CEA 正常,血沉109mm/小时,血、尿淀粉酶45.5单位、660单位,术中见肿瘤有弹性,与横结肠粘连、探查肝、胆、胰、后腹膜及盆腔无异常。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胸腺微环境内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学变化。方法 (1)25例MG病人(胸腺滤泡性增生者13例,无增生者12例)、7例先天性心脏病和1例新生儿胸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2)免疫化学标记S-100、CD1a、CD4、CD8、CD20、CD45RO、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CEA),光镜观察,对其中S-100,CD1a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半定量计数,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1)在胸腺淋巴滤泡性增生组和非增生组,胸腺单位面积内(100m^2)表达S-100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数是23.5和47.5,CD1a为2.1和3.8,两组t检验,P<0.05)。(2)胸腺质皮细胞和淋巴滤泡性增生的髓质分别表达CD1a、CD8和CD45RO,胸腺小体、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极少表达CD1a,胸腺髓质和生发中心内淋巴细胞表达CD20。(3)胸腺被膜下、皮质、胸腺小体和髓质内有表达CKPan的上皮细胞,但EMA和CEA阴性。结论 (1)MG时胸腺髓质无论有无淋巴滤泡性增生,都表达多量抑制T细胞和CD20淋巴细胞;生发中心内有多量表达CD20和少量CD8细胞。(2)MG时胸腺微环境内这些抗体的表达和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将影响T、B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滤泡形成;胸腺内树突状细胞与其基质细胞在MG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肾原发性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原发性类癌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征、鉴别及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于肾的类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6岁.CT显示肿块边界尚清,均质,增强后肿瘤强化不明显.光镜下肿瘤组织呈梁状、缎带状排列,间质富于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多边形,胞质嗜酸,细胞界限不清,核圆,核分裂少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D99和vimentin( ),CKpan、EMA、CK7、CDl0、P504S、Ksp-cadherin、CDll7、SMA和CD34(-).电镜下肿瘤细胞胞质内见大量神经分泌颗粒,细胞间还可见桥粒结构.结论 肾原发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电镜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78.
随着电镜技术的发展,自动制样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及省时、省力等优点开始逐步取代人工制样技术[1].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电镜自动制样机制备样品,为此缩短了电镜组织的制样时间,能做到48个标本在短时间内I司时制样而不影响超微切片的质量.本文将应用过程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周围和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肿瘤周围区LVD与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肿瘤中心区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癌主要是肿瘤周围区存在着淋巴管形成,检测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0.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内新生的血管通过向肿瘤供应营养和氧气、带走代谢产物和释放一些促肿瘤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等而促进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