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胃黏膜内印戒细胞癌19例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先对胃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再经手术切除证实为胃黏膜内印戒细胞癌共19例,全部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053、P1EN、CD44、E—cadherin等27种相关基因蛋白。结果黏膜内印戒细胞癌以浅表溃疡型最常见,其次为平坦、轻度凹陷和轻度隆起型。细胞学有6种形态:①核偏位,形成经典的印戒细胞形态,细胞质因扩张而呈球形。以细胞质内有/无黏液又分2型。②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类似于组织细胞,少量/无核分裂象。③胞质强嗜酸性,且胞质内含微小黏液颗粒。④细胞体积小,核偏位或中位,有少量/无黏液。⑤无细胞核仅有含黏液的胞质轮廓。⑥退形性变的细胞,胞核多偏位且深染,胞质无/有黏液。组织学表现为腺体、腺腔结构的空泡样细胞巢,或花边状、纤细的梁状结构,或单个印戒样癌细胞散在分布。间质有较少的胶原纤维,可伴有细胞外黏液分泌。免疫表型:不同分子质量角蛋白、肿瘤相关的糖类抗原和核黏蛋白Muc-1(+++),而与核黏蛋白Muc-2、Muc-5AC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抑癌基因p53蛋白、转移促进基因CD44蛋白、转移抑制基因nm23蛋白均有较高表达。结论胃黏膜内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轻、侵袭性强、淋巴结早期转移率高;组织病理学诊断要结合免疫表型分析,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同时亦是评价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4岁。缘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以进食1h后症状明显,曾用中药治疗无效。近3个月以来腹胀加重,伴有反酸、打嗝、嗳气,并感腹部隐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于2009年12月23日入院。心、肺CT检测均未发现异常,上腹部CT平扫示:贲门胃小弯壁增厚,待排除肿瘤,须定期CT复查,注意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印剑  王长松  原旭涛  乔亮 《中原医刊》2009,(22):F0003-F0003
粒细胞肉瘤是一种由髓系细胞来源的髓外发生的实体恶性肿瘤,粒细胞肉瘤常发生于淋巴结、皮肤及骨组织等部位,其他部位少见,原发于腹膜后的粒细胞肉瘤实属罕见。我们收治的1例腹膜后粒细胞肉瘤术前未明确诊断,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粒细胞肉瘤。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腺癌较为常见,但双侧腺癌(肺泡样腺癌)不多见,合并胃原发性腺癌就极为罕见了,尤其是有肺腺癌病史的患者,症状往往误导临床首先考虑胃转移性的腺癌.本例胃腺癌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原发性的腺癌,现将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例患者,男,7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1个月,进食量明显减少入院,伴轻度腹胀,无反酸、恶心、呕吐,无乏力、黑便,无心慌、胸闷、嗳气等症状。查体:腹部平坦,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上腹部有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明显肿块。肠鸣音正常,3-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金属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生化、癌胚抗原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