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腰椎骶化是脊柱发生过程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分节异常 ,主要表现为末节腰椎的单侧或 /和双侧横突增大、增宽是一种较少见的发育异常,有时增大的横突与骶骨或 /和髂骨形成关节或融合,分析 45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疼痛和功能状况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33.
脊柱结核37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37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结果有结核病史占19%,腰背疼痛占78%,下肢痛和/或麻木占29.8%,全身性中毒症状占16%,X线片阳性征象占62%,CT、MRI检查阳性征象占94.5%,血沉升高占91%,轻中度贫血占16%,误诊率24.3%。结论只有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拓宽诊断思维,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4.
腰椎骶化与腰痛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骶化是脊柱发生过程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分节异常,主要表现为末节腰椎的单侧或/和双侧横突增大、增宽是一种较少见的发育异常,有时增大的横突与骶骨或/和髂骨形成关节或融合,分析45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疼痛和功能状况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35.
采用高位胫骨截骨加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的膝骨性关节炎8例11个膝关节,经2.5~6年随访,优良率84%,股胫角由术前平均186°矫正到平均170.6°。手术简单,愈合快,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36.
手术治疗爆裂移位髋臼骨折17例,切口均采用髂股延长入路,9例行髂嵴斜行截骨,8例未行髂嵴截骨。结果表明,髂嵴斜行截骨保持了臀肌、髂肌在髂嵴上的附着,从而消除了术中臀肌、髂肌缝合的困难,也消除了由皮肤张力所致的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37.
手术治疗爆裂移位髋臼骨折17例,切口均采用髋股延长入路9例行髋嵴斜行截骨,8例未行髋嵴 截骨。  相似文献   
38.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对于无神经症状的爆裂型骨折,采用简单的手术方法治疗,是否在减少创伤的同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避免手术的扩大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09/2008 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186例,男152例,女34例,年龄18-65岁.均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治疗,椎管内骨块占位采用间接复位.于置入前、置入后及置入后1年余取内固定前摄以伤椎为中心的X射线正侧位片和CT,对X射线平片和CT进行测量,统计伤椎前缘高度、伤椎横截面积内骨块的占有率.结果与结论:伤椎前缘置入前高度平均为正常的42%,术后为98%,内固定取出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8%.伤椎横截面积内骨块占有率,术前平均为34%,术后平均为13%,内固定取出术前为8%.提示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够提供脊柱足够的稳定性,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弧度和椎管容积.  相似文献   
39.
陈旧性跟骨骨折病人因常留有严重畸形积功能障碍,临床治疗棘手.我科自1986年5月以来收治这类病人5例,采用跟骨截骨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经随访1年余,疗效满意,报告如下.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局麻下由髂骨部取自体骼骨备用.再换成硬膜外麻醉下俯卧位.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联合应用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腰腿痛患者,均有相应节段神经受压引起的腿痛、麻木、无力,均行保守治疗3~6个月治疗无效。责任节段分别为L3/4节段2例,L4/5节段16例,L5/S1节段14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统固定手术。采用VAS和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行X线正侧位片、动力位片检查及CT扫描观察内固定情况和固定节段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年临床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16min,平均出血量150±42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2.2分;术后3个月时为2.2±1.0分,末次随访时为1.8±0.9分,均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ODI术前为(59.7±13.2)%;术后3个月时为(32.6±11.4)%,末次随访时为(30.8±10.6)%,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责任节段术前活动度14°±2.5°,术后3个月时为2.8°±1.5°,末次随访时为2.6°±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无钉棒断裂,固定节段无再发椎间盘突出。结论:髓核摘除联合Isobar半限制性动态固定系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保留了责任节段部分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