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脾胃湿热证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近年来脾胃湿热证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研究尚须深入,以期进一步统一;还未出现公认的、可重复的脾胃湿热证模型,故建立理想的、较为公认的脾胃湿热证模型迫在眉睫;关于脾胃湿热证本质的研究比较分散,难以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有待大力加强。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促进脾胃湿热证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2.
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发生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胃湿热证在临床十分常见.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基于中医证候形成的复杂性.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cter pylori,Hp)感染、炎症因子表达、黏膜保护以及微生态改变等多角度,提出胃黏膜Hp感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炎症通路激活、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过度表达以及胃黏膜和舌苔Hp感染与乳酸杆菌之间微生态失衡之“邪气亢盛、脾运失健、邪正相争”的亢奋状态可能是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3.
端粒 (telmoere)与端粒酶 (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生物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原因是它们与细胞分裂 ,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笔者就近年来有关端粒及端粒酶在胃癌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端粒与端粒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特殊结构 ,含有许多简单重复的 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它使染色体不至于因出现断裂而产生融合 ,亦不易为核酸外切酶所降解 ,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复制。近年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端粒的结构 ,证实了人类染色体端粒由 5′TTAGGG3′序列片断重复构成 ,重复次数是2 0 …  相似文献   
34.
慢性胃病属于湿热证候者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对脾虚、肾虚、肝胃不和等证型的研究较深入,而对实证的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已引起国内部分专家的关注,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供深入探讨参考。1 慢性胃病湿热证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湿热证涉及的脏器甚多,而多数学者则以慢性胃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湿热证的本质。目前对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很多,主要参照:11986年中医内科学会脾胃学组制定的《胃痞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2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中药新药临…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猫胃螺杆菌(Hf)对二级Balb/C小鼠进行实验性感染.方法二级Balb/C小鼠16只,6~8周龄,先灌服三联药物混合液(灭滴灵2.6mg/d,四环素2.6mg/d,丽珠得乐1.2mg/d),实验组继以Hf菌液0.25m1/次(1×105~6CFU/ml)灌服,隔日1次,共4次.对照组以布氏肉汤0.2ml灌服,隔日1次,共4次.结果细菌学检查,实验组均感染了Hf,对照组无感染;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5只小鼠出现慢性胃炎病理改变,而对照组则无.结论运用二级Balb/C小鼠进行试验,全部感染了Hf,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以62例溃疡性结肠炎息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组方溃炎宁配合中药溃灌肠及西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1、中药组治愈率57.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36.3%,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药组治疗后肠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脱颗粒现象减轻,肥大细胞颗粒明显下降;而西药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3、中药组治疗后,B 淋巴细胞明显下降,外周血总 T 细胞和抑制性 T 细胞明显上升,西药组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提示中药汤剂溃炎宁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结的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证实了中药调肝理脾、止血涩肠法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7.
脾胃湿热证是脾胃实证中的一个常见证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细胞超微结构、胃肠动力学、水通道蛋白、微生态学等方面对有关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使脾胃本质得到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38.
略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通过临床与实践研究,认为脾虚(气阴两虚)和瘀热(气滞血瘀、湿热中阻)是本病病机之关键。在施治中提出脾胃虚弱光辨气虚阴虚,气滞血血瘀、湿热中阻须注重疏肝调气,清化畅中,同时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9.
摘要“脾胃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湿热证的发生是脾胃学说研究的重点内容,而舌苔为临床脾胃湿热证所体现的最主要体征之一。本文拟从微生态与发病学角度,初步提出胃黏膜和舌苔中幽门螺杆菌(Hp)与乳酸杆菌(LA)数量改变及其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微生态失衡,可能与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邪正交争、阴阳失衡”之发病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临床抗生素相关苔腻症的发生逐年增加。文章通过对抗生素进行剖析,认为其作用类似于中药苦寒、祛邪之品易损伤脾胃,致湿浊内生而引起苔腻相关症状;初步提出其治疗当以芳香运脾化浊为先,辅以调理气机为法,并注重"治未病"和"既病防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