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未婚大学生性行为和避孕节育现状与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未婚大学生避孕节育教育与服务的现状及需求,为高校开展避孕节育服务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选择80 000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74 258份有效问卷,避孕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偏低,女生高于男生,医学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持宽容态度,但认为有必要学习更多避孕知识的达87.2%;未婚性交发生率为14.4%;性交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未婚性交中导致意外妊娠的比例达25.2%,男生高于女生,本科生高于博士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科普读物或报刊杂志(70.1%)、网络(54.6%)及同学朋友(41.6%)是大学生获取避孕节育知识的3种最主要途径,大学生最推崇的3种避孕节育知识获取方式是科普读物或报刊杂志(69.2%)、课程教育或专题讲座(61.4%)及网络(48.5%);有性行为史的大学生中57.3%从超市、药店购买避孕药具,只有5.9%通过校医院、保健科获得,而其中51.7%最希望通过超市或药店购买避孕药具,只有9.9%最希望通过学校医院/保健科免费提供而获得;90.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教育,39.7%的学生希望以课程教育的形式开展避孕节育教育,64.5%的学生认为大学避孕节育教育应该从大一即开展,越早越好.结论 大学生性观念开放,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性行为中意外妊娠发生比例高;大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和方法有迫切的需求,希望通过课程教育等多种形式获得,但如何保障大学生隐秘,使其方便地获取避孕节育服务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骨髓CD34 阳性细胞的凋亡、增殖情况。方法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PV患者及 1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患者和 12名正常人骨髓CD34 阳性细胞AnnexinⅤ以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 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V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PVCD34 阳性细胞AnnexinⅤ表达率为 (15 .96± 1.4 5 ) % ,ET为 (15 .5 3± 1.76 )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2 3.6 1± 3.89) % (P <0 .0 5 ) ;CD34 阳性细胞Ki6 7表达率PV为 (4 8.79± 11.6 8) % ,ET为 (4 9.6 0±9.98)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3.87± 6 .82 ) % (P <0 .0 1) ;凋亡增殖比PV为 0 .33± 0 .10 ,ET为 0 .32± 0 .0 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0 .72± 0 .11(P <0 .0 1) ;CD34 阳性细胞凋亡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内源性红系集落呈负相关 (分别r=- 0 .4 81,P =0 .0 37;r=- 0 .5 38,P =0 .0 2 6 ;r=- 0 .6 32 ,P =0 5 0 )。凋亡增殖比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分别r=- 0 .5 37,P =0 .0 18;r=- 0 .6 6 7,P =0 0 0 3)。结论 PV患者骨髓CD34 阳性细胞有低凋亡及高增殖特点 ,低凋亡与疾病严重度相关。  相似文献   
43.
Th1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h1、Th2细胞的数量、比例、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状态及其与造血衰竭的关系 ,判断Th1细胞在重型再障 (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扩增 11例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去除CD4+ 细胞前、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 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刺激后的 2 1例SAA患者及 17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Th1、Th2细胞 ;③RT PCR检测 2 7例再障、2 6例非再障患者及 11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 γ和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 4的基因表达。结果 ①去除CD4+ 细胞后 ,SAA患者BMM NC中的CFU GM、CFU E和BFU E产率都有显著提高 ;②SAA患者外周血Th1与Th2细胞比例明显失衡 ,Th1细胞显著增多 ;③SAA和慢性再障患者骨髓中Th1细胞产生IFN γ的功能异常增高 ,而Th2细胞产生IL 4的功能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再障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SAA骨髓衰竭的重要环节 ,也是再障区别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4.
1 治疗方法  采患者静脉血 10 0~ 4 0 0mL于血袋内 ,然后转移至石英玻璃瓶内 ,置血液量子治疗仪内 ,紫外线照射并通入氧气(3~ 5L/min) ,震荡 8~ 10min后取出石英玻璃瓶 ,将照射后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每日治疗 1次 ,连续数次 ,直至患者症状消失及血气分析恢复正常。2 病例报告  例 1.男 ,5 9岁。因反复乏力、鼻衄、齿龈出血 3个月 ,加重 5d于 1995 - 0 3- 0 9入院。入院诊断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雄激素、环孢菌素A、强的松等治疗。入院 3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心慌。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 ,但…  相似文献   
45.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Ⅰ型树突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前、后骨髓中Ⅰ型树突细胞(DC1)亚群 (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 )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造血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DC1在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正常人为对照 ,用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期和恢复期SAA患者骨髓中Th1细胞、CD3 CD8 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人骨髓中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a CD11c 细胞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38± 0 .2 9) %、(0 .37±0 .32 ) %、1.0 7± 0 .10 ,SAA患者发病期为 (4.87± 0 .5 4 ) %、(1.73± 0 .2 4 ) %、(3.38± 0 .5 6 ) %、2 .2 1±0 .32 ,SAA患者恢复期为 (0 .5 3± 0 .2 2 ) %、(0 .6 1± 0 .2 3) %、(0 .6 5± 0 .2 2 ) %、1.37± 0 .2 5 ;SAA患者发病期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观察三维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和判定疗效,分析其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MRI、TCD检查结果。结果:三维整复手法治疗组和牵引理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56.2%,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维整复手法具有纠正颈椎曲度改变及椎间关节紊乱、增宽椎间隙狭窄、解除脊髓神经血管受压的功效,且较传统牵引理疗方法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转归,临床上发病率高,因病情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治疗棘手,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备受医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3例老年(≥65岁)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7例使用吉非替尼(250 mg,po,Qd)治疗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46例予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或单药化疗。结果:吉非替尼组和化疗组的疾病缓解率分别为34.0%(16/47)和23.9%(11/4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3%(34/47)和67.4%(31/46);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7个月和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3个月(6个月~18个月)和7.1个月(5.5个月~16个月);两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皮疹36例(76.6%),腹泻22例(46.8%),粒细胞减少4例(8.5%),趾、指甲皲裂3例(6.4%)肝功能异常3例(6.4%),脱发2例(4.3%),呕吐1例(2.1%),多为Ⅰ度~Ⅱ度。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依次为:粒细胞减少44例(95.7%),呕吐39例(84.8%),脱发29例(63.0%),血小板减少25例(54.3%),贫血20例(43.5%),肝功能异常7例(15.2%),腹泻3例(6.52%)。通过对吉非替尼组进行亚组分析可见,不同性别、吸烟史有无、不同ECOG评分以及既往化疗方案数患者的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治疗老年肺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对碘伏的监测,提出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监测方法及结果 将碘伏用无菌蒸馏水配成0.25%的溶液,进行以下监测:(1)密闭贮存14天的监测,结果为有效碘含量从第1天的0.045%逐渐降至第14天的0.028%;碘伏浓度分别为0.238%和0.14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