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62.
上皮钙粘蛋白与癌细胞粘附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一种活体荧光标记对E-cadherin表达被E-cadherin单抗阻断后肝癌7721细胞粘附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对深入研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机制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细胞系:SMMC-7721细胞引自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2.材料:PRMI 1640(Gibco BRL),钙黄绿素AM(Calcein AM, MolecularProbe Inc.),E-cadherin mAb( R&DSystem Inc.clone: SHE78-7),96孔酶标板和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VK2对MHCC97H细胞在生长、黏附、侵袭、凋亡以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体外细胞黏附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 Apoptosis Detection K和Caspase-3 Fluorescent Assay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及Caspase-3活性.结果 当VK2浓度从10-7mol/L增加到10-4mol/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由12.5%增加到59.7%(P<0.01).VK2对细胞的黏附抑制能力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100μmol/L的VK2作用细胞3 h后,细胞对Fibronectin黏附抑制率为69.9%.作用48 h后,细胞侵袭抑制率为65.5%(P<0.01);作用6 h后,细胞凋亡率为(28.5±1.6)%,与此同时,细胞Caspase-3活性为(226.0±6.4),与对照组(92.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先加入Caspase-3抑制剂(Z-VAD-FMK)后,Caspase-3活性无明显变化90.0±4.3(P>0.05).结论 VK2对体外培养的MHCC97H细胞具有抑制生长、抑制黏附、抑制侵袭和诱导凋亡作用;Caspase-3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β-中心体肌动蛋白(β-centractin)与肝细胞癌病人侵袭、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离26例肝细胞癌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加入细胞因子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收集同一病人肝癌切除标本,制备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自体DC。Western Blot检测DC中β-centracti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DC β-centractin表达水平,在肿瘤包膜完整和无癌栓组分别高于包膜不完整和有癌栓组,与有无子灶、AFP水平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DC β-centractin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寻求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证据.方法 前期通过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方法(MMCT),将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5F中获得的微细胞杂交克隆Ne08/C5F-1~10和大鼠肝癌细胞株CSF,分别被接种到6~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皮下进行自发转移实验,观察皮下成瘤及肺部大体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连续切片并计数镜下转移灶,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微细胞杂交克隆均能皮下成瘤,微细胞杂交克隆的自发转移实验发现有6个杂交克隆出现肺转移表型的明显抑制(P<0.05),其中2个杂交克隆肺转移表型发生完全抑制.结论 人8号染色体对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SF的成功导入改变了CSF的转移表型,提供了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直接的功能证据.  相似文献   
66.
DLC-1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已报道人类染色体8p缺失可能与肝癌转移有关,本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 PCR)研究位于8p的DLC-1基因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根据临床病理学指标,分为高低侵袭性两组,用RQ-PCR对不同侵袭性HCC之间的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对不同侵袭转移潜能MHCC97-L、MHCC97-H、HCCLM3、Hep3B及HepG2肝癌细胞系用同样方法分析DLC-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非转移细胞系Hep3B和HepG2与转移细胞系MHCC97-L、MHCC97-H和HCCLM3之间DLC—1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寻求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证据.方法 前期通过微细胞介导的染色体转移方法(MMCT),将正常人8号染色体导入到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5F中获得的微细胞杂交克隆Ne08/C5F-1~10和大鼠肝癌细胞株CSF,分别被接种到6~7周龄雌性BALB/CA裸鼠皮下进行自发转移实验,观察皮下成瘤及肺部大体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连续切片并计数镜下转移灶,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微细胞杂交克隆均能皮下成瘤,微细胞杂交克隆的自发转移实验发现有6个杂交克隆出现肺转移表型的明显抑制(P<0.05),其中2个杂交克隆肺转移表型发生完全抑制.结论 人8号染色体对大鼠肝癌高转移细胞株CSF的成功导入改变了CSF的转移表型,提供了人8号染色体上存在肝癌转移抑制基因的直接的功能证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筛选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术前血清生物标记物,并建立肿瘤复发的预测模型.方法 76例受者被纳入本项研究,其中35例术后发生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组),其余41例均无瘤存活(无瘤存活组).移植前收集受者血清,采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取受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利用"生物标记物向导"软件对两组受者间的蛋白峰进行比较.随机选择60例受者(复发组30例,无瘤存活组30例)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作为建模组,通过"生物标记物模型"软件(BPS)建立预测模型.取另外16例(复发组5例,无瘤存活组11例)受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作为验证组,采用盲法验证该模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复发组和无瘤存活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间仅术前肿瘤大小和血管侵犯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后,在质荷比(M/Z)2000~3000范围内,共检测出368个蛋白峰,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峰共有22个,其中9个在复发组中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通过对原始图谱的初步判断及利用建模组受者上述22个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建立决策树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显著地将复发组和无瘤存活组受者区分开.将16例验证组受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代入决策树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5例复发组受者中肿瘤复发4例,无瘤存活1例;11例无瘤存活组受者中无瘤存活受者8例,肿瘤复发3例.该模型的灵敏性为80.0%(4/5),特异性为72.7%(8/11).结论 由SELDI-TOF-MS筛选出的血清差异蛋白质可作为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决策树预测模型对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的适应证、有无肝外微小转外灶及制定肝移植诊疗计划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双向电泳分离技术的比较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优化人血清蛋白双向电泳(2-DE)分离技术,提高2-DE对血清蛋白的分辨能力.方法:收集健康人群标本,分别进行多次双向电泳,比较高丰度蛋白的去除前后及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染色和SYPRO-ruby荧光染色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等因素对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影响.结果:考马斯亮蓝染色和SYPRO-ruby荧光染色相比,血清2-DE图谱检测到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是(324±25)(n=3)和(785±30)(n=3);去除高丰度蛋白前后比较,未做处理的血清、去除蛋白和IgG血清的2-DE图谱检测到平均蛋白点数分别是(501±25)(n=3)和(813±22)(n=3).结论:去除高丰度蛋白并结合SYPRO-ruby荧光染色可以大大提高血清低丰度蛋白的解析能力.此方法优化了血清蛋白质2-DE技术,为进一步开展疾病血清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Slit/Rob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lit1、Slit2、Slit3和Robo1、Robo3在多种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探讨与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方法提取9种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HepG2、PLC/PRF/5/PRF/5、SMMC-7721、BEL-7402、MHCC97-H,MHCC97-L、LM3、LM6)及对照细胞株L02的基因组DNA和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lit1、Slit2,Slit3和Robo1,Robo3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实验数据应用Paired t检验. 结果 Slit1、Slit2、Slit3基因除个别细胞株外,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中均发生了DNA甲基化,同时Slit1和Slit3在mRNA水平几乎均不表达,Slit2基因表达程度在不同转移潜能的细胞株之间存在差异,随着转移潜能的增加表达大致呈下降趋势.作为Slit2受体的Robo1基因在10株肝癌细胞株中均发生甲基化修饰,但除在SMMC-7721、BEL-7402、L02不表达外,其余7种细胞株均有表达.Robo3基因相关CpG岛在9种肝癌细胞株中均未发生甲基化,同时其在mRNA水平均无表达. 结论 Slit/Robo可能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而Robo3则在肝癌中不发生表达而且其表达沉默可能不受甲基化方式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